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22|回復: 0

[文化反思] ​博索:(谁的文学,谁的标准?)伟大的作品,根植于伟大的灵魂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6-24 08:0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英雄们以身为炬,烛照着历史与文明的方向,也能让后来人分辨出隐藏在黑暗中卑劣的灵魂。

鲁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用文字为我们展示了300年满清奴化统治的后遗症,表现为封建礼教、精神胜利法等种种症状,其病根却是满清斩断华夏文明自强意识与自强能力、文明黑洞式的奴化统治。

鲁迅没能找到疗救满清奴化统治后遗症的药,共产党人找到了。这个药就是人民文艺,包括革命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现代化,为人民服务的文化。

有了接续传统之根的华夏文明的现代化,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文化,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为之一变。

鲁迅是很多现代人文学道路上最重要的导师之一,对于柏杨与莫言也是如此,不同的是,鲁迅铁骨铮铮、神完气足,柏莫内心阴暗、奴颜媚骨;鲁迅追求的是光明,后者皈依的却是撒旦。

法国作家萨特对此心知肚明,他在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时直言不讳地表示:诺贝尔文学奖只颁给那些西方作家和东方叛逆者。

瑞典文学委员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在授予不语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辞中,对东方叛逆者的肯定更为露骨:充满谎言的历史、虚伪的政治、被驴与猪淹没的人的声音、饥饿与人肉……这是他从莫言作品中搜集出来,所有能用的反华标签,全都拿出来当成对写作者的奖励。

从西方殖民者的视角出发,【河殇】不仅彻底否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彻底否定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彻底否定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伟大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绩,竭力鼓吹『全盘西化』、走『蓝色文明』之路即资本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的惟一出路。

旅法学者边芹在其作品中揭露了西方设置的人文艺术类奖项、入选作品、颁奖机构背后的逻辑。这些机构、奖项的设置,是包藏祸心的,是有颠覆政权、祸国殃民目的的。需要提醒的是,边芹老师此类廓清事实的文章,才真正体现了文学的『批评』功用。

事实上,从美国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杰克·伦敦作品中对中国人的仇视,影视作品中的傅满洲形象,再到诺贝尔文学奖、戛纳电影节、时装展中中国作品的选择标准,都证明了西方对华夏文明的仇视与丑化是一以贯之的。

这一切构成了莫言们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生态,柏杨1985年出版【丑陋的中国人】,刻意塑造出来的中国人的劣根性,也是这种文化生态下的产物,不语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性格塑造的,正是他自己的立场与价值取向。

莫言不是从华夏民族的立场上树立与建构健康的人性与社会生态,而是从西方殖民者的立场上来否定与解构华夏民族与华夏文化,否定其存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为西方殖民者灭华夏之国、亡华夏之种构建文学合理性。

他展现的不是积极的、健康的人性、抗日救亡时期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劳动文化、主人翁文化,而是其独特的搜腐集秽式的审美癖好去涂污健康社会生态下的人与人性。

他不去歌颂在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舍身赴死、先公后私的英雄与劳模,而是拐弯抹角地去赞美日据时期的侵略者,不遗余力地去赞美北海道的当代日本人。

他笔下一切变态的、丑陋的人物与形象,实则是满清奴化统治与旧中国列强与军阀割据统治下的黑暗地狱的后遗症,通过学来的写作技术,嫁接到满足符合西方与河殇派们属意的时代,以实现其意识形态工具的需要。

这不是什么赞颂与批评的问题,这是立场问题,这是价值观问题,这是恶毒的诅咒,这是挑战全体中国人道德底线的问题。

坚持病态文学观,创作病态作品的,注定不是拥有健康文化心理的人,而事实上,莫言们正是境内外反华势力用敌意与诅咒复活的文化病夫。

教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奠定了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文艺来源于生活,文艺工作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文艺要坚持党性原则,文艺要符合社会主义的政治标准。

今天,当我们为娱乐圈的乌烟瘴气痛心疾首,当教材成了宣传西方价值观、为军国主义招魂的阵地时,再回过头来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这世上哪有什么不讲政治的文艺?不要圣王先贤的文艺,不要工农兵的文艺,不要人民群众的文艺,难道要好莱坞自由女神的文艺,要靖国神社军国主义的文艺么?

之所以要讲政治,讲党性,不是禁锢思想,而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并未结束,我们以为的和平,不过是另一场换了名字的战争

长弓射太阳 發表於 2025-7-23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文学评判标准与文明主体性的辩证关系》

博索君所论"谁的文学,谁的标准"实乃触及文学批评之根本要义。本文试从三个维度剖析之:

一、文明主体性与文学评判的辩证关系
《文心雕龙·时序》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标准之确立,必以文明主体性为根基。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批判精神,实为对华夏文明"自强不息"(《周易》)内核的现代诠释。其伟大处在于以《狂人日记》解构礼教表象,直指"仁义道德"背后的文明创伤。然需明辨:清廷统治造成的文明断层,与华夏文明自我更新的生命力,实为"体用"二端。中国共产党推动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正是对《大学》"苟日新,日日新"精神的当代实践。

二、文学奖项的政治修辞学解构
萨特拒奖事件揭示诺贝尔文学奖的意识形态底色,恰印证《韩非子》"儒以文乱法"之警示。西方奖项的评判标准,实为福柯所言"话语权力"的现代演绎。观莫言《红高粱》获茅盾文学奖与诺贝尔奖的不同评语,可见"东方主义"视角下的他者建构。边芹女士的批判,实承续《史通》"直笔"传统,揭橥奖项背后的"春秋笔法"。

三、文化自觉与文学创作的本体重建
《礼记》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文学创作当以培育民族精神为旨归。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之偏颇,在于将特定历史阶段的文明病症等同于本质特征,此乃《庄子》所讥"井蛙不可语海"之局限。当代中国文学要突破"傅满洲叙事"的窠臼,需回归《诗经》"兴观群怨"的传统,在革命文化与古典美学的融合中重建叙事主体性。

结语:
文学标准之争,实为文明话语权之争。王夫之《读通鉴论》有言:"天下之势,一离一合。"当代中国文学当秉持《文心雕龙》"原道""宗经"之志,在文化自信中构建既具民族特质又具人类关怀的评判体系。如此,方不负"文章经国之大业"(曹丕《典论·论文》)的崇高使命。
瓜田李下 發表於 2025-7-25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学评判之权与文明主体性之辨

博索君所论"谁的文学,谁的标准"实为当今文化论争之要害。文学评判之权柄,确乎关乎文明主体性之存续。鲁迅先生之伟大,在于其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独立精神,剖解了国民性病灶,而非简单归因于某一朝代。其价值正在于超越了时代局限,直指人性普遍困境。今人以"满清奴化"简化历史因果,恐非鲁迅本意,亦非历史研究之正途。

所谓"人民文艺"者,当以人民为本位,而非沦为政治工具。传统文化现代化之要义,在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非简单否定或全盘接受。法国思想家萨特拒领诺奖一事,确显西方文化霸权之实,然将诺贝尔文学奖简单归结为"东方叛逆者"之奖,未免失之偏颇。历代获奖者中,既有泰戈尔这般东方哲人,亦有马尔克斯此等拉美巨匠,其得奖绝非因"叛逆"故。

边芹女士揭示西方评奖机制之政治性,确有洞见。然文学批评之真谛,在于就文论文,非以立场定优劣。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固有其时代局限,然其批判精神与鲁迅实有相通之处。若因柏杨受西方关注而全盘否定其作,恰落入非此即彼之思维窠臼。真正的文化自信,当包容异见,在对话中彰显真理。

至于莫言作品,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本源于拉美文学传统,非西方专属。将《红高粱》等作简单归为"迎合西方",实乃对创作自由之漠视。中国文学之生命力,正在于多元并存,非定于一尊。古人云:"和而不同",文化强盛之标志,恰是能容纳不同声音,而非以单一标准裁量万端。

当今之世,建构中国文学评价体系诚为急务,然此体系当建立在对文学本质的深刻把握上,非简单对立于西方标准。王夫之《姜斋诗话》有言:"各以其情而自得",文学评判终须回归文本自身。真正的文化自觉,既需警惕西方中心主义,亦当避免陷入文化封闭主义。唯有在开放包容中坚守主体性,中国文学方能成就其伟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