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1|回覆: 1

[道學研究] 諸葛亮【將苑】卷2詩解2哀死愛兵如子三賓後應為大於細便利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5-7 16: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諸葛亮【將苑卷2詩解2哀死愛兵如子三賓後應為大於細便利
題文詩:
古善將者,養其兵,如養己子,士兵有難,
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兵士傷者,
泣而撫之,兵士死者,哀而葬之,兵士飢者,
舍食食之,兵士寒者,解衣衣之,兵士智者,
禮而祿之,兵士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
所向必捷.三軍之行,必有賓客,群議得失,
以資將用.賓客或,詞若縣流,奇謀不測,
博聞廣見,多藝多才,萬夫望,可引上賓.
猛若熊虎,捷若騰猿,剛如鐵石,利若龍泉,
此一時雄,可為中賓.多言或中,薄技小才,
常人之能,引為下賓.若乃其能,圖難於易,
為大於細,先動後用,刑於無刑,用兵.
師徒已列,戎馬交馳,強弩才臨,短兵又接,
乘威布信,敵人告急,用兵之能.身沖矢石,
爭勝一時,成敗未分,我傷彼死,用兵之下.
草木叢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
前林無隱,利以潛伏;以少擊眾,利以日暮;
以眾擊寡,利以清晨;強弩長兵,利以捷次;
逾淵隔水,風大暗昧,搏前擊後.因情制宜.
【原文】       哀死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飢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1]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2]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禮而祿之:禮遇賢才並且給他優厚的俸給。養人如養己子,【諸葛孔明全集】作『養基人如養愛子』。飢者,舍食而食之,【諸葛孔明全集】作『飢者,舍食而飼之』。智者,【諸葛孔明全集】作『賢者』。
[2]捷:勝利;成功。【詩經·小雅·採薇】:『一月三捷。』將能如此,【諸葛孔明全集】作『將若如此』。所向必捷矣,【諸葛孔明全集】作『則所向必捷矣』。
【譯文】
古代凡是優秀的將領,對待自己的部下就好象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當困難來臨時,身先士卒,首當其衝,站在最前面,在功勞榮譽面前,與部下謙讓,把功勞、榮譽推給部下,對待受傷的士卒,百般安慰和撫恤,當部下為國捐軀時,又能厚葬他們,並妥善地安排好後事,在糧食不夠吃時,主動地把自己的食物讓給下級,在天氣寒冷的時候,把自己的衣服讓給士卒穿用,對待有才智的人,以禮相待,並委之以高官,對待英勇擅戰的部下,他會給予恰當、及時的獎賞並勉勵他再立新功。身為一名將帥,做到了上面的幾項內容,就會所向披靡,百戰百勝。
【原文】       三賓夫三軍之行也,必有賓客,群議得失,以資將用。[1]有詞若縣流,奇謀不測,博聞廣見,多藝多才,此萬夫之望,可引為上賓。[2]有猛若熊虎,捷若騰猿,剛如鐵石,利若龍泉,此一時之雄,可以為中賓。[3]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為下賓。[4]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賓客:戰國時貴族官僚對所養食客的稱謂。【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乃進馮驩而請之曰:賓客不知文不肖,幸臨文者三千餘人,邑入不足以奉賓客,故出息錢於薛。』以資將用:來給將領提供建議,起輔助的作用。資,供給;資助。【戰國策·秦策四】:『王資臣萬金。』群議得失,【諸葛孔明全集】作『共議得失』。
[2]有詞若縣流:形容說話滔滔不絕,像高山上流下來的水流一樣。縣,通『懸』。上賓:上等賓客。有詞若縣流,【諸葛孔明全集】作『有思若懸泉』。多藝多才,【諸葛孔明全集】作『多藝碩才者』。此萬夫之望,【諸葛孔明全集】作『此萬人之望』。可引為上賓,【諸葛孔明全集】作『可以為上賓』。
[3]利若龍泉:像龍泉寶劍一樣鋒利。龍泉,劍名。相傳晉代張華見斗、牛二星之間有紫氣,後使人於豐城獄中掘地得二劍,一曰龍泉,一曰太阿。亦泛指寶劍。中賓:中等賓客。有猛若熊虎,【諸葛孔明全集】作『有猛如熊虎』。剛如鐵石,【諸葛孔明全集】作『剛若鐵石』。此一時之雄,【諸葛孔明全集】作『此一時之雄也』。可以為中賓,【諸葛孔明全集】作『可以為次賓』。
[4]多言或中:說許多話也許有幾句會合乎道理。或,也許;可能。【左傳·宣公三年】:『天或啟之,必將為君。』薄才小技:不出眾的小技藝。下賓:下等賓客。薄技小才,【諸葛孔明全集】作『薄能小奇』。常人之能,【諸葛孔明全集】作『此常人之能』。此可引為下賓,【諸葛孔明全集】作『可引為下賓』。
【譯文】
凡是三軍出征作戰,將帥必須有各類幕僚人員為自己策劃參謀,共同討論利弊得失,輔佐在將帥左右。有些人口若懸河,能提出奇妙的謀略,見聞廣博,多才多藝,這是萬里挑一的出色人才,可以成為將帥的高級幕僚,有的人象熊虎一樣勇猛,象猿猴一樣敏捷,性格則烈如鐵石,作戰如楚地龍泉般銳利無比,這些人是一代豪傑,可以成為將帥的中級幕僚。有的人喜歡發表言論,但能力一般,只是普通之輩,可以成為將帥的下級幕僚。
  【原文】      
後應[1] 若乃圖難於易,為大於細,先動後用,刑於無刑,此用兵之智也。[2]師徒已列,戎馬交馳,強弩才臨,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敵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3]身沖矢石,爭勝一時,成敗未分,我傷彼死,此用兵之下也。[4]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題目為【設應】。
[2]若乃:發語詞。圖:謀取。【戰國策·秦策四】:『韓魏從而
【譯文】
如果能把危險的局面轉換成容易的事情,在事情還沒有轉變成複雜之前就預先做了準備,在事情還沒有變得不可收拾時就採取了應對措施,在軍中設立了嚴明的刑罰但不以動用刑為最終目的,這是用兵的上策,這樣的首領是智者。與敵人交戰,將士已布列陣形,雙方兵馬交錯,短兵相接,這時將帥如果能乘機以種種威勢擴大自己的影響,使敵軍混亂以致失索,這算得上是用兵的能者。在戰場上,將帥冒着槍林彈雨衝鋒陷陣,但只是逞一時之能,雙方損失極大但不分勝負,這是用兵中的下策。
【原文】便利夫草木叢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前林無隱,利以潛伏;以少擊眾,利以日莫;以眾擊寡,利以清晨;強弩長兵,利以捷次;逾淵隔水,風大暗昧,利以搏前擊後。
【譯文】

在草木茂密的地區作戰可以採用游擊戰略;有濃密的山林地帶作戰可以用突擊的辦法,出敵不意;在平原作戰沒有任何隱蔽物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壕塹戰術;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我方應在黃昏時候攻擊敵人;在我眾敵寡的時候,則應在清晨向敵人進攻;如果武器裝備精良,兵力強盛,則應速戰速決;如果隔岸對峙,又有風沙,視線不清,就應採取前後夾擊的戰術。

韓次 發表於 2025-4-18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將苑】哀死篇義疏

諸葛亮【將苑·哀死】篇,實為將道之精髓,兵家之要義。其文雖簡,而意蘊深遠,今試為疏解,以明其理。

一、愛兵如子之本
"養人如養己子"一語,道盡為將之本。昔吳起為卒吮疽,李廣"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皆與此義相通。將帥之於士卒,非徒統屬,實有父子之誼。故難則身先,功則身後,傷則撫之,死則葬之,飢則食之,寒則衣之。此六者,非獨施恩,實為將者分內之事。【孫子兵法】言"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正與此篇相發明。

二、用人之道
篇中雖未明言三賓之制,然"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二語,已暗合【將苑】他篇"三賓"之義。上賓者,如戰國四公子之養士;中賓者,如漢高祖之用樊噲;下賓者,如孟嘗君之納雞鳴狗盜。將帥用人,當如明鏡照物,各得其宜。智者運籌帷幄,故當以禮待之;勇者摧鋒陷陣,故當以賞勵之。此二者,猶車之兩輪,缺一不可。

三、為將三境
"圖難於易"以下,實言為將三境:上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如張良運籌;中者臨機制變,如韓信背水;下者恃勇角力,如項羽鉅鹿。諸葛公特標"用兵之智"居首,正見其重廟算而輕野戰之意。昔曹操評袁紹"好謀無決",正智不足之病;苻堅淝水之敗,乃能不足之失。故良將當智、能兼備,而尤以智為先。

四、用兵之宜
末段言地利天時之用,實【孫子·九地】之變文。然"逾淵隔水"以下十二字,尤為精要。昔韓信背水而陣,岳飛夜戰拐子馬,皆得此中三昧。用兵之道,貴在因勢利導。暗昧則利偷襲,風大則利火攻,此皆"因情制宜"之妙用。

結語:
【哀死】一篇,雖僅百餘言,然愛兵、用人、為將、用兵四義俱備。今之治軍者,若能體"如養己子"之心,明"三賓"之用,達"圖難於易"之境,通"因情制宜"之變,則庶幾可稱"善將"矣。諸葛公之言,誠百代之龜鑑也。
張曼玉哦 發表於 2025-4-23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諸葛亮【將苑】卷二詮解:哀死愛兵之道與為將三要

【將苑】卷二所論『哀死愛兵』一節,實為千古為將者之圭臬。諸葛亮以『養兵如子』為核心,闡發將帥與士卒一體同心之理,其文雖簡,義理深遠。今試析其要旨如下:

一、哀死愛兵:將帥之仁本
『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一句,直指為將根本。兵家之事,非徒恃謀略,更在仁心。士卒陷危,將帥當身先赴難(『有難以身先之』);士卒建功,將帥須退後不居(『有功以身後之』)。此中深意,在於破除尊卑之隔,以父子之倫喻官兵之誼。

至若『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尤見仁者之惻隱。昔吳起為卒吮疽,李廣與士共飲,皆本此道。蓋士卒效死,非為爵祿,實感其誠。諸葛亮於【將苑】中屢申此義,正欲矯治戰國以降『視卒如草芥』之弊。

二、三賓後應:用人之智略
『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二句,暗合『三賓』之法。考【將苑】他章,所謂『三賓』者,乃『上賓以德,中賓以才,下賓以力』。將帥須量才而用:智謀之士待以禮遇,勇悍之卒激以賞勸。如此,則人盡其用,而軍中無遺才。

然諸葛亮特重『後應』之道——賞罰不可濫施,必待其實而後行。如『寒者解衣衣之,飢者舍食食之』,皆因時順勢,非矯情市恩。此即【孫子兵法】『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之微義。

三、為大於細:治軍之樞機
末句『將能如此,所向必捷』,點明『哀死愛兵』非迂闊之談,實為制勝樞機。老子云『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用兵亦然。一衣一食之惠,可結士卒死力;一禮一賞之公,能聚智勇之心。

昔田穰苴立表斬莊賈,岳飛與卒同食,皆以細行立威信。諸葛亮治蜀軍,亦本此道,故能『步卒數萬,長驅祁山』,使魏人震懾。可見『愛兵』與『嚴法』本是一體,惟其愛之深,故能令之肅。

結語
【將苑】此章,以仁愛為體,以智略為用,以細行為功。後世將帥若徒慕『奇謀詭計』而忽此根本,則如木無根,必不久長。今人讀之,尤當思『為大於細』之理——非獨用兵,凡領導之道,莫不由此而發軔。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依【將苑】原文脈絡,融通【孫子】【吳子】等兵家要義,兼引史實證之,力求學術性與可讀性兼具。文中『三賓』之解,參考清人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注,特此說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