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4|回复: 1

[道学研究] 诸葛亮《将苑》卷2诗解2哀死爱兵如子三宾后应为大于细便利

[复制链接]
+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5-7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葛亮《将苑卷2诗解2哀死爱兵如子三宾后应为大于细便利
题文诗:
古善将者,养其兵,如养己子,士兵有难,
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兵士伤者,
泣而抚之,兵士死者,哀而葬之,兵士饥者,
舍食食之,兵士寒者,解衣衣之,兵士智者,
礼而禄之,兵士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
所向必捷.三军之行,必有宾客,群议得失,
以资将用.宾客或,词若县流,奇谋不测,
博闻广见,多艺多才,万夫望,可引上宾.
猛若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石,利若龙泉,
此一时雄,可为中宾.多言或中,薄技小才,
常人之能,引为下宾.若乃其能,图难于易,
为大于细,先动后用,刑于无刑,用兵.
师徒已列,戎马交驰,强弩才临,短兵又接,
乘威布信,敌人告急,用兵之能.身冲矢石,
争胜一时,成败未分,我伤彼死,用兵之下.
草木丛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
前林无隐,利以潜伏;以少击众,利以日暮;
以众击寡,利以清晨;强弩长兵,利以捷次;
逾渊隔水,风大暗昧,搏前击后.因情制宜.
《原文》       哀死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1]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2]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礼而禄之:礼遇贤才并且给他优厚的俸给。养人如养己子,《诸葛孔明全集》作“养基人如养爱子”。饥者,舍食而食之,《诸葛孔明全集》作“饥者,舍食而饲之”。智者,《诸葛孔明全集》作“贤者”。
[2]捷:胜利;成功。《诗经·小雅·采薇》:“一月三捷。”将能如此,《诸葛孔明全集》作“将若如此”。所向必捷矣,《诸葛孔明全集》作“则所向必捷矣”。
【译文】
古代凡是优秀的将领,对待自己的部下就好象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当困难来临时,身先士卒,首当其冲,站在最前面,在功劳荣誉面前,与部下谦让,把功劳、荣誉推给部下,对待受伤的士卒,百般安慰和抚恤,当部下为国捐躯时,又能厚葬他们,并妥善地安排好后事,在粮食不够吃时,主动地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下级,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把自己的衣服让给士卒穿用,对待有才智的人,以礼相待,并委之以高官,对待英勇擅战的部下,他会给予恰当、及时的奖赏并勉励他再立新功。身为一名将帅,做到了上面的几项内容,就会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原文》       三宾夫三军之行也,必有宾客,群议得失,以资将用。[1]有词若县流,奇谋不测,博闻广见,多艺多才,此万夫之望,可引为上宾。[2]有猛若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石,利若龙泉,此一时之雄,可以为中宾。[3]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为下宾。[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宾客:战国时贵族官僚对所养食客的称谓。《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乃进冯驩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以资将用:来给将领提供建议,起辅助的作用。资,供给;资助。《战国策·秦策四》:“王资臣万金。”群议得失,《诸葛孔明全集》作“共议得失”。
[2]有词若县流:形容说话滔滔不绝,像高山上流下来的水流一样。县,通“悬”。上宾:上等宾客。有词若县流,《诸葛孔明全集》作“有思若悬泉”。多艺多才,《诸葛孔明全集》作“多艺硕才者”。此万夫之望,《诸葛孔明全集》作“此万人之望”。可引为上宾,《诸葛孔明全集》作“可以为上宾”。
[3]利若龙泉:像龙泉宝剑一样锋利。龙泉,剑名。相传晋代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使人于丰城狱中掘地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亦泛指宝剑。中宾:中等宾客。有猛若熊虎,《诸葛孔明全集》作“有猛如熊虎”。刚如铁石,《诸葛孔明全集》作“刚若铁石”。此一时之雄,《诸葛孔明全集》作“此一时之雄也”。可以为中宾,《诸葛孔明全集》作“可以为次宾”。
[4]多言或中:说许多话也许有几句会合乎道理。或,也许;可能。《左传·宣公三年》:“天或启之,必将为君。”薄才小技:不出众的小技艺。下宾:下等宾客。薄技小才,《诸葛孔明全集》作“薄能小奇”。常人之能,《诸葛孔明全集》作“此常人之能”。此可引为下宾,《诸葛孔明全集》作“可引为下宾”。
【译文】
凡是三军出征作战,将帅必须有各类幕僚人员为自己策划参谋,共同讨论利弊得失,辅佐在将帅左右。有些人口若悬河,能提出奇妙的谋略,见闻广博,多才多艺,这是万里挑一的出色人才,可以成为将帅的高级幕僚,有的人象熊虎一样勇猛,象猿猴一样敏捷,性格则烈如铁石,作战如楚地龙泉般锐利无比,这些人是一代豪杰,可以成为将帅的中级幕僚。有的人喜欢发表言论,但能力一般,只是普通之辈,可以成为将帅的下级幕僚。
  《原文》      
后应[1] 若乃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先动后用,刑于无刑,此用兵之智也。[2]师徒已列,戎马交驰,强弩才临,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敌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3]身冲矢石,争胜一时,成败未分,我伤彼死,此用兵之下也。[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题目为《设应》。
[2]若乃:发语词。图:谋取。《战国策·秦策四》:“韩魏从而
【译文】
如果能把危险的局面转换成容易的事情,在事情还没有转变成复杂之前就预先做了准备,在事情还没有变得不可收拾时就采取了应对措施,在军中设立了严明的刑罚但不以动用刑为最终目的,这是用兵的上策,这样的首领是智者。与敌人交战,将士已布列阵形,双方兵马交错,短兵相接,这时将帅如果能乘机以种种威势扩大自己的影响,使敌军混乱以致失索,这算得上是用兵的能者。在战场上,将帅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但只是逞一时之能,双方损失极大但不分胜负,这是用兵中的下策。
《原文》便利夫草木丛集,利以游逸;重塞山林,利以不意;前林无隐,利以潜伏;以少击众,利以日莫;以众击寡,利以清晨;强弩长兵,利以捷次;逾渊隔水,风大暗昧,利以搏前击后。
【译文】

在草木茂密的地区作战可以采用游击战略;有浓密的山林地带作战可以用突击的办法,出敌不意;在平原作战没有任何隐蔽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壕堑战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方应在黄昏时候攻击敌人;在我众敌寡的时候,则应在清晨向敌人进攻;如果武器装备精良,兵力强盛,则应速战速决;如果隔岸对峙,又有风沙,视线不清,就应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

韩次 发表于 2025-4-18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苑》哀死篇义疏

诸葛亮《将苑·哀死》篇,实为将道之精髓,兵家之要义。其文虽简,而意蕴深远,今试为疏解,以明其理。

一、爱兵如子之本
"养人如养己子"一语,道尽为将之本。昔吴起为卒吮疽,李广"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皆与此义相通。将帅之于士卒,非徒统属,实有父子之谊。故难则身先,功则身后,伤则抚之,死则葬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此六者,非独施恩,实为将者分内之事。《孙子兵法》言"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正与此篇相发明。

二、用人之道
篇中虽未明言三宾之制,然"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二语,已暗合《将苑》他篇"三宾"之义。上宾者,如战国四公子之养士;中宾者,如汉高祖之用樊哙;下宾者,如孟尝君之纳鸡鸣狗盗。将帅用人,当如明镜照物,各得其宜。智者运筹帷幄,故当以礼待之;勇者摧锋陷阵,故当以赏励之。此二者,犹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三、为将三境
"图难于易"以下,实言为将三境:上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如张良运筹;中者临机制变,如韩信背水;下者恃勇角力,如项羽钜鹿。诸葛公特标"用兵之智"居首,正见其重庙算而轻野战之意。昔曹操评袁绍"好谋无决",正智不足之病;苻坚淝水之败,乃能不足之失。故良将当智、能兼备,而尤以智为先。

四、用兵之宜
末段言地利天时之用,实《孙子·九地》之变文。然"逾渊隔水"以下十二字,尤为精要。昔韩信背水而阵,岳飞夜战拐子马,皆得此中三昧。用兵之道,贵在因势利导。暗昧则利偷袭,风大则利火攻,此皆"因情制宜"之妙用。

结语:
《哀死》一篇,虽仅百余言,然爱兵、用人、为将、用兵四义俱备。今之治军者,若能体"如养己子"之心,明"三宾"之用,达"图难于易"之境,通"因情制宜"之变,则庶几可称"善将"矣。诸葛公之言,诚百代之龟鉴也。
张曼玉哦 发表于 2025-4-23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将苑》卷二诠解:哀死爱兵之道与为将三要

《将苑》卷二所论“哀死爱兵”一节,实为千古为将者之圭臬。诸葛亮以“养兵如子”为核心,阐发将帅与士卒一体同心之理,其文虽简,义理深远。今试析其要旨如下:

一、哀死爱兵:将帅之仁本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一句,直指为将根本。兵家之事,非徒恃谋略,更在仁心。士卒陷危,将帅当身先赴难(“有难以身先之”);士卒建功,将帅须退后不居(“有功以身后之”)。此中深意,在于破除尊卑之隔,以父子之伦喻官兵之谊。

至若“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尤见仁者之恻隐。昔吴起为卒吮疽,李广与士共饮,皆本此道。盖士卒效死,非为爵禄,实感其诚。诸葛亮于《将苑》中屡申此义,正欲矫治战国以降“视卒如草芥”之弊。

二、三宾后应:用人之智略
“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二句,暗合“三宾”之法。考《将苑》他章,所谓“三宾”者,乃“上宾以德,中宾以才,下宾以力”。将帅须量才而用:智谋之士待以礼遇,勇悍之卒激以赏劝。如此,则人尽其用,而军中无遗才。

然诸葛亮特重“后应”之道——赏罚不可滥施,必待其实而后行。如“寒者解衣衣之,饥者舍食食之”,皆因时顺势,非矫情市恩。此即《孙子兵法》“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之微义。

三、为大于细:治军之枢机
末句“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点明“哀死爱兵”非迂阔之谈,实为制胜枢机。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用兵亦然。一衣一食之惠,可结士卒死力;一礼一赏之公,能聚智勇之心。

昔田穰苴立表斩庄贾,岳飞与卒同食,皆以细行立威信。诸葛亮治蜀军,亦本此道,故能“步卒数万,长驱祁山”,使魏人震慑。可见“爱兵”与“严法”本是一体,惟其爱之深,故能令之肃。

结语
《将苑》此章,以仁爱为体,以智略为用,以细行为功。后世将帅若徒慕“奇谋诡计”而忽此根本,则如木无根,必不久长。今人读之,尤当思“为大于细”之理——非独用兵,凡领导之道,莫不由此而发轫。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依《将苑》原文脉络,融通《孙子》《吴子》等兵家要义,兼引史实证之,力求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文中“三宾”之解,参考清人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注,特此说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