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78|回覆: 2

[道學研究] 諸葛亮【將苑】卷1詩解3將弊將志將善將剛驕吝眾叛五強八惡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5-5 1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諸葛亮【將苑卷1詩解3將弊將志將善將剛驕吝眾叛五強八惡
題文詩:
為將之道,有八弊焉,貪而無厭,妒賢嫉能,
信讒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猶豫
不自決,六曰荒淫,於酒色,七曰奸詐,
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禮.兵者兇器,
將者危任,器剛則缺,任重則危.善將者不,
恃強怙勢,寵之不喜,辱之不懼,見利不貪,
見美不淫,以身殉國,壹意而已.,
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謂善知,敵之形勢,
進退之道,國之虛實,天時人事,山川險阻.
四欲,謂戰欲奇,謀欲密,眾靜,
心欲一.善將者其,剛不可折,柔不可卷,
以弱制強,以柔制剛.純柔純弱,其勢必削,
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人離,人離眾叛.
將不可吝,吝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
士不致命,則軍無功,無功國虛,國虛寇實.
孔子: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
其餘不足,觀也已.,五強八惡.
高節厲俗,孝弟揚名,信義交友,沈慮容眾,
力行建功,將之五強.其雖謀不,能料是非
雖有禮不,能任賢良,雖能政不,能正刑法,
其雖富不,能濟窮阸,雖有智不,能備未形,
雖能慮不,能防微密,雖能達不,能舉所知,
敗不能,無怨謗此,謂之八惡.政之以正.

【原文】      
將弊[1]夫為將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貪而無厭,二曰妒賢嫉能,三曰信讒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猶豫不自決,六曰荒淫於酒色,七曰奸詐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禮。[2]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在【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題目為【將斃】。弊:害處,毛病。【史記·平準書】:『湯武承弊易變,使民不倦。』
[2]信讒好佞:相信讒言,喜好花言巧語諂媚的人。狡言:說話時態度很狡猾。七曰奸詐而自怯,【諸葛孔明全集】作『七曰奸詐而心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禮,【諸葛孔明全集】作『八曰狂言不以禮』。
【譯文】
身為將帥有八種弊病,是將帥用兵的大忌:一是對財、物的需求永遠不滿足,貪得無厭;二是對賢德有才能的人妒嫉強烈;三是聽信讒信,親近能說會道、巧言諂媚的小人;四是只能分析敵情,卻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實力;五是遇事猶豫不決;六是沉迷於酒色而不能自拔;七是為人虛偽奸詐而自己又膽怯懦弱;八是狡猾巧辨而又傲慢無禮,不按制度辦事。
  【原文】      
將志[1]兵者兇器,將者危任,是以器剛則缺,任重則危。[2]故善將者,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壹意而已。[3]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在【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題目為【將忠】。
[2]將者危任:作為一個將領,對於自己的責任是懷着憂懼之心的。危,憂懼。【戰國策·西周策】:『竊為君危之。』器剛則缺:器具堅硬的容易碰壞,因此有缺口。是以器剛則缺,【諸葛孔明全集】作『是以氣剛則缺』。
[3]恃:依靠;憑藉。【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室如縣(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韓非子·顯學】:『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無矢矣。』怙:依靠;憑恃。【詩經·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壹意:思想專一,忠於朝廷。寵之而不喜,【諸葛孔明全集】作『寵之不喜』。辱之而不懼,【諸葛孔明全集】作『辱之不懼』。見美不淫,【諸葛孔明全集】作『見色不淫』。壹意而已,【諸葛孔明全集】作『一意而已』。
【譯文】
兵器是一種兇器,統兵為將是一種重大的責任。兵器剛硬,容易缺損,將領任務重大所以有風險。因此,真正的將帥不以自己的部隊強大有威勢做靠山,當他受到君主的寵愛時不得意忘形,當他受到別人的誹謗污辱時,也不懼怕、退縮,看到利益時不起貪念,見到美女時更不心生邪念,只知全心全意,保家衛國,以身殉職。
  【原文】      
將善 將有五善四欲。[1]五善者,所謂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2]四欲者,所謂戰欲奇,謀欲密,眾欲靜,心欲一。[3]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這句的意思是說,作為將領,應做到五個善於,四個需要。欲,要,需要。將有五善四欲,【諸葛孔明全集】作『夫將有五善、四欲』。
[2]天時:指有利於農作、攻戰等的節氣、氣候、陰睛、寒暑的變化。【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事:人為之事;人力。【六韜·農器】:『戰攻守御之具,盡在於人事。』所謂善知敵之形勢,【諸葛孔明全集】作『謂善知敵之形勢』。善知山川險阻,【諸葛孔明全集】作『善知山川坦險』。
[3]心欲一:思想要專一。所謂戰欲奇,【諸葛孔明全集】作『議欲奇』。
【譯文】
對將帥的軍事實踐能力的要求是『五善四欲』。五善是指:擅長察曉敵人的兵力部署,擅長正確地判斷進攻和撤退的時機,擅長了解交戰雙方的國力虛實,擅長利用對自己一方有利的時機,擅長利用山川地形的崎嶇險阻。四欲是指:作戰時出奇制勝,謀劃要周密,人多事繁,追求文靜穩重,保持全軍上下團結一心,合力抗戰。
  【原文】      
將剛[1]  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2]純柔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3]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剛:堅硬;堅強。與『柔』相對。【論語·公冶長】:『吾未見剛者。』
[2]柔:柔軟;軟弱。與『剛』相對。【易·繫辭上】:『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老子】:『見小曰明,守柔曰強。』其柔不可卷,【諸葛孔明全集】作『至柔不可卷』。
[3]合道之常:合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道,法則、規律。韓非【解老】:『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把道解為萬物產生、變化的總規律。常,指恆久不易或變化的規律。【老子·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認為萬物歸根復命的循環運動恆久不易。【荀子·天論】:『天行有常。』認為自然的變化有其規律。
【譯文】

好的將帥應該具備的性格是剛強、剛烈,但不固執己見,溫和、柔和但不軟弱無力,即通常聽說的剛柔相濟。單純一味的柔和、軟弱,就會使自己的力量被削減,以至失敗,單純一味的剛烈、剛強又會導致剛愎自用也註定要滅亡。所以,不柔不剛,剛柔並濟才是最理想的性格特點,才是最佳的狀態。

   【原文】     
將驕吝[1]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2]將不可吝,吝則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則軍無功,無功則國虛,國虛則寇實矣。[3]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4]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在【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的題目為【將驕】。驕吝:驕傲吝嗇。
[2]這幾句的意思是說,作為將領不可以驕傲,驕傲就會失去應有的的禮貌,沒有禮貌別人就會離開他,造成眾叛親離的局面。驕則失禮,【諸葛孔明全集】作『將驕則失禮』。
[3]致命:猶捐軀;獻出生命。【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論語·子張】:『士見危致命。』何晏集解:『致命,不愛其身。』國虛則寇實矣:國家虛弱敵人就相對強大了。虛,空,與『實』相對。實,堅實。【孫子·虛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吝則賞不行,【諸葛孔明全集】作『吝則賞信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諸葛孔明全集】作『賞信不行則士不致命』。無功則國虛,【諸葛孔明全集】作『軍無功則國虛』。國虛則寇實矣,【諸葛孔明全集】作『國虛則寇實』。
[4]這是【論語】中的一段話,意思是說,一個人即使具備了周公那樣的品德和才能,如果他驕傲吝嗇,其他方面所做出的成績也不值得去評價了。
【譯文】
做將帥的切勿驕傲自大,如果驕傲自大,待人接物就會有不周道的地方,有失禮之處,一朝失禮就會眾叛親離,人心憤懣相怨。身為將領,也不能小氣吝嗇,如果吝惜吝嗇必然不願獎賞部下,獎賞不行,部下必定不肯在戰鬥中盡最大努力以拼死作戰,這樣下去,則在戰爭中不會取得什麼好的成果,國家的實力也就會因此虛弱下去,自己國家實力下降就是表示敵人正在強大起來。因此孔子說:『一個人儘管具備象周公那樣的德才,但是卻驕傲吝嗇,那麼即使他能做出一定的貢獻,也不值得人們去評價稱道』。
【原文】        
將強 將有五強八惡。[1]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2]謀不能料是非,禮不能任賢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濟窮阸,智不能備未形,慮不能防微密,達不能舉所知,敗不能無怨謗,此謂之八惡也。[3]        (【諸葛亮集】、【諸葛孔明全集】)
【注釋】
[1]這句的話的意思是說,作為將領,要做到五強,同時應避免犯八種錯誤。惡,壞,壞事。與『好』、『善』相對。【論語·顏淵】:『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
[2]高節:高尚的品格、操守。厲俗:勸勉世俗的人們。厲,通『勵』。勸勉。【史記·儒林列傳】:『余讀功令,至於廣厲學官之路,未嘗不廢書而嘆也。』孝弟:亦作『孝悌』。儒家倫理思想。【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朱熹注:『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沈慮:深沉地思考問題。沈,通『沉』。高節可以厲俗,【諸葛孔明全集】作『高節可以勵俗』。沈慮可以容聚,【諸葛孔明全集】作『泛愛可以容聚』。
[3]窮阸:貧困苦難。智不能備未形:有智慧卻不能在事情未發生之前就採取防備的措施。備,防備;預備;準備。【左傳·成公十六年】:『申宮儆備,設守而後行。』【書·說命中】:『有備無患。』達不能舉所知:仕途發達的時候卻不能推薦自己所了解的人才。舉,推薦;選拔。【史記·殷本紀】:『是時,說(傅說)為胥靡,築於傅險,見於武丁……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怨謗:怨恨誹謗。禮不能任賢良,【諸葛孔明全集】作『理不能任賢良』。政不能正刑法,【諸葛孔明全集】作『亂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濟窮阸,【諸葛孔明全集】作『富不能濟貧乏』。敗不能無怨謗,【諸葛孔明全集】作『敗不能無毀謗』。
【譯文】
將帥的品德修養標準是五強八惡。五強是指五種必須的德性:高風亮節可以勉勵世俗,友愛孝悌可以名揚海內,信義忠誠可以獲得友誼,周到細緻地考慮問題可以容忍他人,身體力行可以建功立業。八惡是八種在德性上的缺陷:雖然足智多謀但不能明辨是非,不能禮賢下士,更不能任用賢良之人,施政時有法不依,無法引導社會風俗,不能慷慨施惠,不肯救濟窮困,不能防患於未燃,智慧不足,不能深思遠慮,也不能防微杜漸,不能在聲譽顯達時推薦自己所熟悉的賢能之士,不能在戰敗時,毫無怨言,負擔全部責任。

史向 發表於 2025-4-11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將苑】卷一文義闡微:論為將八弊與五強八惡之道

諸葛亮【將苑】開篇即揭示為將者"八弊",實乃兵家之大戒。此八弊者,非僅行軍布陣之忌,實為將帥立身根本之失。首言"貪而無厭",此乃敗軍之始。【孫子兵法】云"利而誘之",若將帥自陷貪慾,則必為敵所乘。次論"妒賢嫉能",昔田忌賽馬,孫臏獻策而勝,若忌賢妒能,則良策不行,三軍失智。至於"信讒好佞",猶記趙孝成王信郭開之讒而代廉頗,終致長平之禍,此乃史鑑昭然。

"料彼不自料"之弊,實為不知己不知彼之病。【吳子】有言:"凡戰之要,必先占其將而察其才。"為將者若徒知揣度敵情,而不省己方虛實,恰如盲者持炬,照人不照己。"猶豫不自決"者,失兵貴神速之要。昔項羽鴻門宴遲疑不決,終縱劉邦,釀成垓下之悲,此乃決斷不足之害。

至若"荒淫酒色",則損神耗氣;"奸詐自怯",則失士卒之心;"狡言無禮",則上下離心。此八弊相生,如環無端,有一於此,足以喪師辱國。故【三略】有云:"將能清能靜,能平能整,能受諫能聽訟,能納人能采言。"此正對治八弊之良方。

【將志】篇言:"兵者兇器,將者危任。"此語深得【老子】"兵者不祥之器"之旨。善將者當如古之良將,"寵之不喜,辱之不懼",此非強為克制,實乃明曉"器剛則缺"之理。昔吳起為將,與士卒同衣食,分勞苦,正顯"以身殉國,壹意而已"之志。

【將善】篇提出"五善四欲",實為將帥必修之功。"善知敵之形勢"居首,暗合【孫子】"知彼知己"之要。而"戰欲奇,謀欲密"二語,尤見孔明用兵精髓。觀其七擒孟獲,正奇相生;空城之計,謀密難測。至若"眾士欲靜,軍心欲一",則與【司馬法】"凡戰,智也;斗,勇也;陣,巧也"互為表里。

【將剛】篇論剛柔之道,深契【易】理。純剛如項羽,終有烏江之刎;純柔如劉璋,難免益州之失。惟剛柔相濟,方為"合道之常"。此中分寸,非大智大勇者不能把握。昔韓信受胯下之辱是柔,背水一戰是剛,剛柔並用,方成不世之功。

篇末論"五強八惡",實為將帥品格之鏡鑒。"高節厲俗"居五強之首,可見德行為本。而八惡之中,"雖富不能濟窮厄"尤為警策。將帥擁千軍之眾,掌生殺之權,若不能體恤士卒饑寒,則軍心必散。昔李廣之軍"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故得士卒死力,此乃"濟窮厄"之典範。

【將苑】之論,字字珠璣,非獨為將者當奉為圭臬,實乃處世之明鏡。今人讀之,當思"驕吝眾叛"之戒,體"不柔不剛"之道,方能於紛繁世事中立定腳跟,成就一番事業。孔明此篇,誠為千古不易之兵家要訣,亦為人生至理。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4-15 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將苑】卷一文義疏解——論為將八弊與五強八惡之道

諸葛亮【將苑】開篇三章實為統兵之道的核心要義。今就"將弊""將志""將善""將剛"四篇作專業闡釋,以明為將者修身立命之本。

一、將弊之戒:八種致命缺陷
【將弊】篇所列八病,實為將帥敗亡之由。首言"貪而無厭",此乃違背【孫子兵法】"將者,智信仁勇嚴"之仁德;次論"妒賢嫉能",恰與【三略】"羅其英雄則敵國窮"相悖。尤須警惕"料彼不自料"之病,此即【吳子】"戰勝易,守勝難"之誡。至於"猶豫不自決",更犯【六韜】"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之忌。八弊排序暗合為將者墮落之序,由貪慾始,至狂悖終,可謂層層遞進之警示。

二、將志之本:剛柔相濟之道
【將志】提出"器剛則缺,任重則危"的辯證思想,源自【老子】"柔弱勝剛強"之哲思。所謂"寵之不喜,辱之不懼",實為【周易】"亢龍有悔"與"潛龍勿用"的中和之境。諸葛亮以"以身殉國,壹意而已"作結,恰與其【後出師表】"鞠躬盡瘁"之志呼應,彰顯儒家"殺身成仁"的崇高境界。

三、將善之要:五善四欲體系
"五善"之說實為古代軍事智慧的結晶:"知敵之形勢"對應【孫子】"知彼知己";"知天時人事"暗合【吳子】"占其將而察其才"。"四欲"中"戰欲奇"承襲【孫子】"以正合,以奇勝";"軍心欲一"則與【司馬法】"凡戰之道,等道義"相通。此九者構成完整的將帥能力矩陣。

四、將剛之度:陰陽平衡之理
"純柔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的論斷,深得【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精髓。諸葛亮創造性地將道家辯證法運用於軍事領域,提出"不柔不剛,合道之常"的統兵準則,較之【黃石公三略】"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更為圓融。

五、驕吝之戒:孔子箴言的軍事詮釋
引孔子"驕且吝"之論,將儒家修身思想注入將道。其中"驕則失禮"對應【禮記】"傲不可長";"吝賞不行"暗合【三略】"賞罰必信"。諸葛亮以"國虛寇實"作結,揭示將領品德與國家安危的因果關係,體現了其"修身-治軍-安邦"的一體化思想。

六、五強八惡:將帥素質的終極標準
"五強"體系實為儒將理想:"高節厲俗"本於【論語】"臨大節而不可奪";"力行建功"源自【中庸】"力行近乎仁"。"八惡"之戒尤為深刻,如"雖富不能濟窮厄"直指【孟子】"獨富獨貴,君子恥之"之義。最末"雖敗不能無怨謗",揭示【春秋】"正其誼不謀其利"的為將境界。

結語:
【將苑】此卷構建了完整的將帥修養體系:以去弊為基,以立志為本,以善戰為用,以剛柔為度,以戒驕吝為警,終以五強八惡為終極標準。其思想融匯儒道兵三家精要,既承【孫子】"將者五德"之說,又開後世【唐李問對】"奇正相生"之論,堪稱中國古典軍事倫理學的典範文本。今人研讀,猶見武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千古名相風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