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71|回复: 2

[道学研究] 诸葛亮《将苑》卷1诗解3将弊将志将善将刚骄吝众叛五强八恶

[复制链接]
+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5-5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葛亮《将苑卷1诗解3将弊将志将善将刚骄吝众叛五强八恶
题文诗:
为将之道,有八弊焉,贪而无厌,妒贤嫉能,
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
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
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兵者凶器,
将者危任,器刚则缺,任重则危.善将者不,
恃强怙势,宠之不喜,辱之不惧,见利不贪,
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
进退之道,国之虚实,天时人事,山川险阻.
四欲,谓战欲奇,谋欲密,众静,
心欲一.善将者其,刚不可折,柔不可卷,
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
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人离,人离众叛.
将不可吝,吝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
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国虚,国虚寇实.
孔子: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
其余不足,观也已.,五强八恶.
高节厉俗,孝弟扬名,信义交友,沈虑容众,
力行建功,将之五强.其虽谋不,能料是非
虽有礼不,能任贤良,虽能政不,能正刑法,
其虽富不,能济穷阸,虽有智不,能备未形,
虽能虑不,能防微密,虽能达不,能举所知,
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政之以正.

《原文》      
将弊[1]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2]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在《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题目为《将毙》。弊:害处,毛病。《史记·平准书》:“汤武承弊易变,使民不倦。”
[2]信谗好佞:相信谗言,喜好花言巧语谄媚的人。狡言:说话时态度很狡猾。七曰奸诈而自怯,《诸葛孔明全集》作“七曰奸诈而心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诸葛孔明全集》作“八曰狂言不以礼”。
【译文】
身为将帅有八种弊病,是将帅用兵的大忌:一是对财、物的需求永远不满足,贪得无厌;二是对贤德有才能的人妒嫉强烈;三是听信谗信,亲近能说会道、巧言谄媚的小人;四是只能分析敌情,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五是遇事犹豫不决;六是沉迷于酒色而不能自拔;七是为人虚伪奸诈而自己又胆怯懦弱;八是狡猾巧辨而又傲慢无礼,不按制度办事。
  《原文》      
将志[1]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2]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在《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题目为《将忠》。
[2]将者危任:作为一个将领,对于自己的责任是怀着忧惧之心的。危,忧惧。《战国策·西周策》:“窃为君危之。”器刚则缺:器具坚硬的容易碰坏,因此有缺口。是以器刚则缺,《诸葛孔明全集》作“是以气刚则缺”。
[3]恃:依靠;凭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韩非子·显学》:“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矣。”怙:依靠;凭恃。《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壹意:思想专一,忠于朝廷。宠之而不喜,《诸葛孔明全集》作“宠之不喜”。辱之而不惧,《诸葛孔明全集》作“辱之不惧”。见美不淫,《诸葛孔明全集》作“见色不淫”。壹意而已,《诸葛孔明全集》作“一意而已”。
【译文】
兵器是一种凶器,统兵为将是一种重大的责任。兵器刚硬,容易缺损,将领任务重大所以有风险。因此,真正的将帅不以自己的部队强大有威势做靠山,当他受到君主的宠爱时不得意忘形,当他受到别人的诽谤污辱时,也不惧怕、退缩,看到利益时不起贪念,见到美女时更不心生邪念,只知全心全意,保家卫国,以身殉职。
  《原文》      
将善 将有五善四欲。[1]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2]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这句的意思是说,作为将领,应做到五个善于,四个需要。欲,要,需要。将有五善四欲,《诸葛孔明全集》作“夫将有五善、四欲”。
[2]天时:指有利于农作、攻战等的节气、气候、阴睛、寒暑的变化。《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事:人为之事;人力。《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所谓善知敌之形势,《诸葛孔明全集》作“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山川险阻,《诸葛孔明全集》作“善知山川坦险”。
[3]心欲一:思想要专一。所谓战欲奇,《诸葛孔明全集》作“议欲奇”。
【译文】
对将帅的军事实践能力的要求是“五善四欲”。五善是指:擅长察晓敌人的兵力部署,擅长正确地判断进攻和撤退的时机,擅长了解交战双方的国力虚实,擅长利用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时机,擅长利用山川地形的崎岖险阻。四欲是指:作战时出奇制胜,谋划要周密,人多事繁,追求文静稳重,保持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抗战。
  《原文》      
将刚[1]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2]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刚:坚硬;坚强。与“柔”相对。《论语·公冶长》:“吾未见刚者。”
[2]柔:柔软;软弱。与“刚”相对。《易·系辞上》:“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老子》:“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其柔不可卷,《诸葛孔明全集》作“至柔不可卷”。
[3]合道之常: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道,法则、规律。韩非《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把道解为万物产生、变化的总规律。常,指恒久不易或变化的规律。《老子·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认为万物归根复命的循环运动恒久不易。《荀子·天论》:“天行有常。”认为自然的变化有其规律。
【译文】

好的将帅应该具备的性格是刚强、刚烈,但不固执己见,温和、柔和但不软弱无力,即通常听说的刚柔相济。单纯一味的柔和、软弱,就会使自己的力量被削减,以至失败,单纯一味的刚烈、刚强又会导致刚愎自用也注定要灭亡。所以,不柔不刚,刚柔并济才是最理想的性格特点,才是最佳的状态。

   《原文》     
将骄吝[1]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2]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3]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在《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的题目为《将骄》。骄吝:骄傲吝啬。
[2]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作为将领不可以骄傲,骄傲就会失去应有的的礼貌,没有礼貌别人就会离开他,造成众叛亲离的局面。骄则失礼,《诸葛孔明全集》作“将骄则失礼”。
[3]致命:犹捐躯;献出生命。《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何晏集解:“致命,不爱其身。”国虚则寇实矣:国家虚弱敌人就相对强大了。虚,空,与“实”相对。实,坚实。《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吝则赏不行,《诸葛孔明全集》作“吝则赏信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诸葛孔明全集》作“赏信不行则士不致命”。无功则国虚,《诸葛孔明全集》作“军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诸葛孔明全集》作“国虚则寇实”。
[4]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使具备了周公那样的品德和才能,如果他骄傲吝啬,其他方面所做出的成绩也不值得去评价了。
【译文】
做将帅的切勿骄傲自大,如果骄傲自大,待人接物就会有不周道的地方,有失礼之处,一朝失礼就会众叛亲离,人心愤懑相怨。身为将领,也不能小气吝啬,如果吝惜吝啬必然不愿奖赏部下,奖赏不行,部下必定不肯在战斗中尽最大努力以拼死作战,这样下去,则在战争中不会取得什么好的成果,国家的实力也就会因此虚弱下去,自己国家实力下降就是表示敌人正在强大起来。因此孔子说:“一个人尽管具备象周公那样的德才,但是却骄傲吝啬,那么即使他能做出一定的贡献,也不值得人们去评价称道”。
《原文》        
将强 将有五强八恶。[1]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2]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阸,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这句的话的意思是说,作为将领,要做到五强,同时应避免犯八种错误。恶,坏,坏事。与“好”、“善”相对。《论语·颜渊》:“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2]高节:高尚的品格、操守。厉俗:劝勉世俗的人们。厉,通“励”。劝勉。《史记·儒林列传》:“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孝弟:亦作“孝悌”。儒家伦理思想。《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沈虑:深沉地思考问题。沈,通“沉”。高节可以厉俗,《诸葛孔明全集》作“高节可以励俗”。沈虑可以容聚,《诸葛孔明全集》作“泛爱可以容聚”。
[3]穷阸:贫困苦难。智不能备未形:有智慧却不能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采取防备的措施。备,防备;预备;准备。《左传·成公十六年》:“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书·说命中》:“有备无患。”达不能举所知:仕途发达的时候却不能推荐自己所了解的人才。举,推荐;选拔。《史记·殷本纪》:“是时,说(傅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怨谤:怨恨诽谤。礼不能任贤良,《诸葛孔明全集》作“理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诸葛孔明全集》作“乱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阸,《诸葛孔明全集》作“富不能济贫乏”。败不能无怨谤,《诸葛孔明全集》作“败不能无毁谤”。
【译文】
将帅的品德修养标准是五强八恶。五强是指五种必须的德性:高风亮节可以勉励世俗,友爱孝悌可以名扬海内,信义忠诚可以获得友谊,周到细致地考虑问题可以容忍他人,身体力行可以建功立业。八恶是八种在德性上的缺陷: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明辨是非,不能礼贤下士,更不能任用贤良之人,施政时有法不依,无法引导社会风俗,不能慷慨施惠,不肯救济穷困,不能防患于未燃,智慧不足,不能深思远虑,也不能防微杜渐,不能在声誉显达时推荐自己所熟悉的贤能之士,不能在战败时,毫无怨言,负担全部责任。

史向 发表于 2025-4-11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苑》卷一文义阐微:论为将八弊与五强八恶之道

诸葛亮《将苑》开篇即揭示为将者"八弊",实乃兵家之大戒。此八弊者,非仅行军布阵之忌,实为将帅立身根本之失。首言"贪而无厌",此乃败军之始。《孙子兵法》云"利而诱之",若将帅自陷贪欲,则必为敌所乘。次论"妒贤嫉能",昔田忌赛马,孙膑献策而胜,若忌贤妒能,则良策不行,三军失智。至于"信谗好佞",犹记赵孝成王信郭开之谗而代廉颇,终致长平之祸,此乃史鉴昭然。

"料彼不自料"之弊,实为不知己不知彼之病。《吴子》有言:"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为将者若徒知揣度敌情,而不省己方虚实,恰如盲者持炬,照人不照己。"犹豫不自决"者,失兵贵神速之要。昔项羽鸿门宴迟疑不决,终纵刘邦,酿成垓下之悲,此乃决断不足之害。

至若"荒淫酒色",则损神耗气;"奸诈自怯",则失士卒之心;"狡言无礼",则上下离心。此八弊相生,如环无端,有一于此,足以丧师辱国。故《三略》有云:"将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此正对治八弊之良方。

《将志》篇言:"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此语深得《老子》"兵者不祥之器"之旨。善将者当如古之良将,"宠之不喜,辱之不惧",此非强为克制,实乃明晓"器刚则缺"之理。昔吴起为将,与士卒同衣食,分劳苦,正显"以身殉国,壹意而已"之志。

《将善》篇提出"五善四欲",实为将帅必修之功。"善知敌之形势"居首,暗合《孙子》"知彼知己"之要。而"战欲奇,谋欲密"二语,尤见孔明用兵精髓。观其七擒孟获,正奇相生;空城之计,谋密难测。至若"众士欲静,军心欲一",则与《司马法》"凡战,智也;斗,勇也;阵,巧也"互为表里。

《将刚》篇论刚柔之道,深契《易》理。纯刚如项羽,终有乌江之刎;纯柔如刘璋,难免益州之失。惟刚柔相济,方为"合道之常"。此中分寸,非大智大勇者不能把握。昔韩信受胯下之辱是柔,背水一战是刚,刚柔并用,方成不世之功。

篇末论"五强八恶",实为将帅品格之镜鉴。"高节厉俗"居五强之首,可见德行为本。而八恶之中,"虽富不能济穷厄"尤为警策。将帅拥千军之众,掌生杀之权,若不能体恤士卒饥寒,则军心必散。昔李广之军"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故得士卒死力,此乃"济穷厄"之典范。

《将苑》之论,字字珠玑,非独为将者当奉为圭臬,实乃处世之明镜。今人读之,当思"骄吝众叛"之戒,体"不柔不刚"之道,方能于纷繁世事中立定脚跟,成就一番事业。孔明此篇,诚为千古不易之兵家要诀,亦为人生至理。
薛奔玄 发表于 2025-4-15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苑》卷一文义疏解——论为将八弊与五强八恶之道

诸葛亮《将苑》开篇三章实为统兵之道的核心要义。今就"将弊""将志""将善""将刚"四篇作专业阐释,以明为将者修身立命之本。

一、将弊之戒:八种致命缺陷
《将弊》篇所列八病,实为将帅败亡之由。首言"贪而无厌",此乃违背《孙子兵法》"将者,智信仁勇严"之仁德;次论"妒贤嫉能",恰与《三略》"罗其英雄则敌国穷"相悖。尤须警惕"料彼不自料"之病,此即《吴子》"战胜易,守胜难"之诫。至于"犹豫不自决",更犯《六韬》"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之忌。八弊排序暗合为将者堕落之序,由贪欲始,至狂悖终,可谓层层递进之警示。

二、将志之本:刚柔相济之道
《将志》提出"器刚则缺,任重则危"的辩证思想,源自《老子》"柔弱胜刚强"之哲思。所谓"宠之不喜,辱之不惧",实为《周易》"亢龙有悔"与"潜龙勿用"的中和之境。诸葛亮以"以身殉国,壹意而已"作结,恰与其《后出师表》"鞠躬尽瘁"之志呼应,彰显儒家"杀身成仁"的崇高境界。

三、将善之要:五善四欲体系
"五善"之说实为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知敌之形势"对应《孙子》"知彼知己";"知天时人事"暗合《吴子》"占其将而察其才"。"四欲"中"战欲奇"承袭《孙子》"以正合,以奇胜";"军心欲一"则与《司马法》"凡战之道,等道义"相通。此九者构成完整的将帅能力矩阵。

四、将刚之度:阴阳平衡之理
"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的论断,深得《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髓。诸葛亮创造性地将道家辩证法运用于军事领域,提出"不柔不刚,合道之常"的统兵准则,较之《黄石公三略》"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更为圆融。

五、骄吝之戒:孔子箴言的军事诠释
引孔子"骄且吝"之论,将儒家修身思想注入将道。其中"骄则失礼"对应《礼记》"傲不可长";"吝赏不行"暗合《三略》"赏罚必信"。诸葛亮以"国虚寇实"作结,揭示将领品德与国家安危的因果关系,体现了其"修身-治军-安邦"的一体化思想。

六、五强八恶:将帅素质的终极标准
"五强"体系实为儒将理想:"高节厉俗"本于《论语》"临大节而不可夺";"力行建功"源自《中庸》"力行近乎仁"。"八恶"之戒尤为深刻,如"虽富不能济穷厄"直指《孟子》"独富独贵,君子耻之"之义。最末"虽败不能无怨谤",揭示《春秋》"正其谊不谋其利"的为将境界。

结语:
《将苑》此卷构建了完整的将帅修养体系:以去弊为基,以立志为本,以善战为用,以刚柔为度,以戒骄吝为警,终以五强八恶为终极标准。其思想融汇儒道兵三家精要,既承《孙子》"将者五德"之说,又开后世《唐李问对》"奇正相生"之论,堪称中国古典军事伦理学的典范文本。今人研读,犹见武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千古名相风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