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61|回覆: 0

[道學研究] 【列子】卷5湯問詩解1物無始終無極無盡大小相含故無窮極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2-23 16: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列子】卷5湯問詩解1物無始終無極無盡大小相含無窮極
題文詩:
殷湯問曰:古初有物?:古初無物,
今惡得物?後人將謂,今之無物,其則可乎?
曰然則物,無先後乎?夏革:物之終始,
初無極已;始或為終,終或為始,惡知其紀?
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湯曰然則,
上下八方,盡乎?革曰不知.固問革曰:
無則無,有則有盡,朕何知之?然無極外,
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無極而又,
復無無極,無盡亦又,無無盡;以是知其,
無極無盡,而不知其,有極有盡.非始非終.
湯曰四海,之外奚有?曰猶.曰汝,
奚以實之?曰東至營,人民猶是,問營之東,
復猶營也;西行至豳,人民猶是;問豳之西,
復猶豳也;是知四海,四荒四極,不異是故,
大小相含,無窮極也;含萬物者,如含天地;
含萬物也,故不窮,含天地也,故無極;
焉知天地,不有,大天地者?不知;
如是然則,天地亦物,物有不足,昔女媧氏,
練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
後共工氏,與頹頊爭,為帝怒觸,不周之山,
折天,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
於是就焉;不滿,東南百川,水潦歸焉.
【原文】

    殷湯問於夏革曰①:『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無物,今惡得物?後之人將謂今之無物,可乎?』殷湯曰:『然則物無先後乎?』夏革曰:『物之終始,初無極已。始或為終,終或為始,惡知其紀②?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殷湯曰:『然則上下八方有盡乎?』革曰:『不知也。』湯固問。革曰:『無則無,有則有盡③,朕何以知之?然無極之外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無極復無無極,無盡無無盡。朕以是知其無極無盡也,而不知其有極有盡也。』
湯又問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猶齊州也④。』湯曰:『汝奚以實之⑤?』革曰:『朕東行至營⑥,人民猶是也。問營之東,復猶營也。西行至豳⑦,人民猶是也。問豳之西,復猶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極之不異是也⑧。故大小相含,無窮極也。含萬物者,亦如含天地。含萬物也故不窮,含天地也故無極。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則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⑨,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頹頊爭為帝⑩,怒而觸不周之山(11),折天柱,絕地維(12),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13);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
【譯文】
商湯問夏革說:『古代最初有萬物嗎?』夏革說:『如果古代最初沒有萬物,現在哪來的萬物?將來的人要說現在沒有萬物,可以嗎?』商湯又問:『那麼萬物的產生沒有先後之別嗎?』夏革說:『萬物的死亡與產生,本來沒有界限。這個事物的產生可能就是那個事物的死亡,這個事物的死亡可能就是那個事物的開始,又怎麼能弄清它們的頭緒呢?就是說,在我看到的萬物以外,在我知道的萬事以前,都是我所不知道的。』商湯問:『那麼上下八方有最終的盡頭嗎?』夏革說:『不知道。』商湯再三問他。夏革說:『看不見的東西沒有極限,看得見的東西沒有止境,我怎麼能知道呢?但是在沒有極限之外又沒有極限,在沒有窮盡之中又沒有無窮盡。既沒有極限又沒有無極限,既沒有窮盡又沒有無窮盡、我根據這一點知道萬物沒有極限、沒有窮盡,而不知道它有極限有窮盡。』
商湯又問道:『四海之外有什麼?』夏革說:『同中國一樣。』商湯問:『你用什麼來證實這個看法?』夏革說:『我向東走到營州,人民同這裏一樣。問營州以東,又同營州一樣。向西走到豳州,人民同這裏一樣。問豳州以西,又同豳州一樣。我根據這些知道四海、四荒、四極這些地方同我們這裏沒有什麼兩樣。所以大物與小物互相包含,沒有窮盡。包含萬物的,也像包含天地一樣。因為包含着萬物,所以沒有窮盡;因為包含着天地,所以沒有極限。我怎麼能知道天地之外沒有比天地更大的天體呢?這也是我所不知道的。但是天地也是物體。物體自有不足之處,所以過去女媧氏燒煉五種顏色的石頭去彌補天地的空缺,砍斷鱉魚的四隻腳去撐起天地的四角。後來共工氏與顓項爭奪帝位,因憤怒而碰到了不周山,折斷了頂着天的柱子,扯斷了拉着地的繩子,天往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運動;地往東南方向下陷,所以江河湖水都向東南流淌匯集。』
【注釋】
①夏革——【釋文】:『革音棘。夏棘字子棘,為湯大夫。』
②紀——頭緒。
③有則有盡——陶鴻慶:『「有則有盡,下「有」字亦當作「無」,『下文「無極之外,復無無極,無盡之中,復無無盡」,即承此言。今本誤作「有盡」,則非其旨矣。』
④齊州——張湛註:『齊,中也。』齊州,猶中國。齊,通臍
⑤實——驗證。
⑥營——【釋文】:『今之柳城,古之營州,東行至海是也。』
⑦豳——音 (賓),同『豳』,在今陝西旬邑西。
⑧四海、四荒、四極之不異是也——【釋文】:『【爾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東泰遠、西邠國、南濮鉛、北祝栗謂之四極。』王重民:『「之」,下疑本有「外」字,今本脫之。上文【湯問】「四海之外奚有」,此革所答語,故云「四海四荒四極之外」,【御覽】一引「之」下正有「外」字。』
⑨練五色石——練,古『煉』字,五色石,王叔岷:『【藝文類聚】六,【御覽】二五一引「石」上並有「之」字,與下文句法一律,當從之。』
⑩共工氏——【楚辭】註:『共工氏,名康回。』相傳為女媧氏末年的部落首領。顓頊——音 zhuān(專)xū(須),傳說中的古代部落首領。
(11)不周之山——張湛註:『共工氏興霸於伏羲,神農之間,其後苗裔恃其強,與顓瑣爭為帝。顓頊,黃帝孫。不周山在西北之極。』
(12)絕地維——絕,斷。地維,系住大地四角的繩子。
(13)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衛叔岷:『【淮南·天文篇】、【論衡·談天篇】「故」字並在「日」子上,與下文句法一律。』就,趨,歸。

松禪 發表於 2025-7-28 16:18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湯問】義理探微:論物之終始與宇宙無限性

【列子·湯問篇】所載殷湯與夏革之對答,實為華夏先哲對宇宙本原問題之深刻思辨。其文雖簡,然義理宏闊,今試析其要旨如下:

一、有無之辨:超越時間維度的本體論
夏革以「古初無物,今惡得物」反詰殷湯之問,非謂物質世界不存在,乃揭示「有」「無」概念之相對性。【道德經】云「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與此處「無物」之說相契。所謂「古初無物」,實指道體未形之混沌狀態;「今惡得物」則暗喻萬物皆從道體化生。夏革更以「今之無物」可類推「古初無物」,破除了時間序列的絕對性,彰顯道家「有無相生」的辯證思維。

二、終始循環:非線性時間觀
「物之終始,初無極已」一語,直指宇宙運動之根本規律。此說與【周易】「窮則變,變則通」相通,然更強調終始互含的無限性。夏革謂「始或為終,終或為始」,實破線性時間觀之局限。郭象注【莊子】云「變化日新,未嘗守故」,正可與此互詮——萬物皆在終始相續中實現永恆流轉,所謂「紀」(規律)本不可執,此即【齊物論】「方生方死」之深意。

三、大小相含:空間的相對與無限
雖本篇未明言空間問題,然「無極無盡」之說實涵攝時空雙重維度。張湛注云「大小相含,無窮極也」,揭示宇宙結構之層級性:巨鰲負山(【湯問】後文)與蝸角觸蠻(【莊子·則陽】)同構,微觀世界與宏觀宇宙互為鏡像。此與惠施「至大無外,至小無內」之說異曲同工,皆指向空間維度的相對性與無限可分性。

四、認知邊界:理性之謙抑與超越
夏革終以「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作結,非知識之匱乏,乃彰顯道家「知止」的智慧。【知北游】云「弗知乃知,知乃弗知」,正與此呼應。這種對認知限度的清醒自覺,恰是突破經驗束縛、體悟道體的前提,與西方哲學「不可知論」有本質區別——道家旨在通過否定經驗認知,達成「坐忘」式的本體直觀。

要之,此段對話以終始之辨為樞機,統攝有無、時空、認知三大命題,構建起早期道家獨特的宇宙論圖式。其價值不僅在於理論建構,更在思維方法上啟示後人:破除二元對立,方見「無極」之本真。後世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的命題,或可溯源於此。

(全文798字)

按:本文詮釋兼顧文本本義與哲學拓展,引證以【老】【莊】互證為主,輔以張湛、郭象等經典註疏,力求呈現【列子】在道家思想譜系中的獨特地位。
丁裏 發表於 2025-8-2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列子·湯問】篇義理闡微——論物之終始與宇宙無限性

【列子·湯問】篇載殷湯與夏革之問答,實為探討宇宙本原之重要文獻。其文雖簡,而義理深邃,今試為析論如次:

一、有無之辨與時間維度
夏革"古初無物,今惡得物"之對,非謂絕對虛無,乃揭示"物"之存在必以時空為依。其"後人將謂今之無物"的反詰,實破執著於"有""無"二邊之見。此與【老子】"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相契,皆指現象界之相對存在不能自證其本原。郭象注【莊】所謂"無既無矣,則不能生有"者,正可與此互參。

二、終始循環的宇宙觀
"物之終始,初無極已"乃全篇樞要。夏革以"始或為終,終或為始"破線性時間觀,較之【周易】"窮則變,變則通"更進一層。張湛注云:"代謝無間,形氣轉續",恰說明此循環非簡單重複,而是螺旋上升的運動過程。此說與【莊子·知北游】"無古無今,無始無終"之說可相發明。

三、認知邊界的哲學自覺
"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的表述,展現先秦哲人對認知限度的清醒認識。此與孔子"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同具理性精神,而與西方康德"物自體"理論遙相呼應。夏革在此實開現象學"懸置判斷"之先河。

四、大小相含的宇宙結構
篇中雖未明言"大小相含",然其"無極無盡"之說已蘊此義。【莊子·秋水】"天地稊米"之喻、【管子·宙合】"大之無外,小之無內"之說,皆可視為對此命題的展開。這種相對主義宇宙觀,實為古代中國獨特的無限宇宙論模型。

要之,【湯問】篇通過問答形式,構建起一個動態、無限的宇宙圖式:在時間維度上打破終始界限,在空間維度上否定絕對大小,在認知維度上保持開放態度。這種思想不僅超越當時"蓋天說"的局限,更為後世邵雍"元會運世"、張載"太虛即氣"等理論埋下伏筆。其價值在於將形而上學思考始終錨定在經驗認知的基礎上,使玄遠之思不失其現實關照。

(全文計726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