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64|回复: 0

[道学研究] 《列子》卷5汤问诗解1物无始终无极无尽大小相含故无穷极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2-23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列子》卷5汤问诗解1物无始终无极无尽大小相含无穷极
题文诗:
殷汤问曰:古初有物?:古初无物,
今恶得物?后人将谓,今之无物,其则可乎?
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物之终始,
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
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汤曰然则,
上下八方,尽乎?革曰不知.固问革曰:
无则无,有则有尽,朕何知之?然无极外,
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而又,
复无无极,无尽亦又,无无尽;以是知其,
无极无尽,而不知其,有极有尽.非始非终.
汤曰四海,之外奚有?曰犹.曰汝,
奚以实之?曰东至营,人民犹是,问营之东,
复犹营也;西行至豳,人民犹是;问豳之西,
复犹豳也;是知四海,四荒四极,不异是故,
大小相含,无穷极也;含万物者,如含天地;
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
焉知天地,不有,大天地者?不知;
如是然则,天地亦物,物有不足,昔女娲氏,
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后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触,不周之山,
折天,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
于是就焉;不满,东南百川,水潦归焉.
《原文》

    殷汤问于夏革曰①:“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物之终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②?然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也。”殷汤曰:“然则上下八方有尽乎?”革曰:“不知也。”汤固问。革曰:“无则无,有则有尽③,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
汤又问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犹齐州也④。”汤曰:“汝奚以实之⑤?”革曰:“朕东行至营⑥,人民犹是也。问营之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⑦,人民犹是也。问豳之西,复犹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⑧。故大小相含,无穷极也。含万物者,亦如含天地。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亦吾所不知也。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⑨,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⑩,怒而触不周之山(11),折天柱,绝地维(12),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13);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译文】
商汤问夏革说:“古代最初有万物吗?”夏革说:“如果古代最初没有万物,现在哪来的万物?将来的人要说现在没有万物,可以吗?”商汤又问:“那么万物的产生没有先后之别吗?”夏革说:“万物的死亡与产生,本来没有界限。这个事物的产生可能就是那个事物的死亡,这个事物的死亡可能就是那个事物的开始,又怎么能弄清它们的头绪呢?就是说,在我看到的万物以外,在我知道的万事以前,都是我所不知道的。”商汤问:“那么上下八方有最终的尽头吗?”夏革说:“不知道。”商汤再三问他。夏革说:“看不见的东西没有极限,看得见的东西没有止境,我怎么能知道呢?但是在没有极限之外又没有极限,在没有穷尽之中又没有无穷尽。既没有极限又没有无极限,既没有穷尽又没有无穷尽、我根据这一点知道万物没有极限、没有穷尽,而不知道它有极限有穷尽。”
商汤又问道:“四海之外有什么?”夏革说:“同中国一样。”商汤问:“你用什么来证实这个看法?”夏革说:“我向东走到营州,人民同这里一样。问营州以东,又同营州一样。向西走到豳州,人民同这里一样。问豳州以西,又同豳州一样。我根据这些知道四海、四荒、四极这些地方同我们这里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大物与小物互相包含,没有穷尽。包含万物的,也像包含天地一样。因为包含着万物,所以没有穷尽;因为包含着天地,所以没有极限。我怎么能知道天地之外没有比天地更大的天体呢?这也是我所不知道的。但是天地也是物体。物体自有不足之处,所以过去女娲氏烧炼五种颜色的石头去弥补天地的空缺,砍断鳖鱼的四只脚去撑起天地的四角。后来共工氏与颛项争夺帝位,因愤怒而碰到了不周山,折断了顶着天的柱子,扯断了拉着地的绳子,天往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运动;地往东南方向下陷,所以江河湖水都向东南流淌汇集。”
【注释】
①夏革——《释文》:“革音棘。夏棘字子棘,为汤大夫。”
②纪——头绪。
③有则有尽——陶鸿庆:“‘有则有尽,下‘有’字亦当作‘无’,“下文‘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即承此言。今本误作‘有尽’,则非其旨矣。”
④齐州——张湛注:“齐,中也。”齐州,犹中国。齐,通脐
⑤实——验证。
⑥营——《释文》:“今之柳城,古之营州,东行至海是也。”
⑦豳——音 (宾),同“豳”,在今陕西旬邑西。
⑧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释文》:“《尔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东泰远、西邠国、南濮铅、北祝栗谓之四极。”王重民:“‘之’,下疑本有‘外’字,今本脱之。上文《汤问》‘四海之外奚有’,此革所答语,故云‘四海四荒四极之外’,《御览》一引‘之’下正有‘外’字。”
⑨练五色石——练,古“炼”字,五色石,王叔岷:“《艺文类聚》六,《御览》二五一引‘石’上并有‘之’字,与下文句法一律,当从之。”
⑩共工氏——《楚辞》注:“共工氏,名康回。”相传为女娲氏末年的部落首领。颛顼——音 zhuān(专)xū(须),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
(11)不周之山——张湛注:“共工氏兴霸于伏羲,神农之间,其后苗裔恃其强,与颛琐争为帝。颛顼,黄帝孙。不周山在西北之极。”
(12)绝地维——绝,断。地维,系住大地四角的绳子。
(13)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卫叔岷:“《淮南·天文篇》、《论衡·谈天篇》‘故’字并在‘日’子上,与下文句法一律。”就,趋,归。

松禅 发表于 2025-7-2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子·汤问》义理探微:论物之终始与宇宙无限性

《列子·汤问篇》所载殷汤与夏革之对答,实为华夏先哲对宇宙本原问题之深刻思辨。其文虽简,然义理宏阔,今试析其要旨如下:

一、有无之辨:超越时间维度的本体论
夏革以‘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反诘殷汤之问,非谓物质世界不存在,乃揭示‘有’‘无’概念之相对性。《道德经》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与此处‘无物’之说相契。所谓‘古初无物’,实指道体未形之混沌状态;‘今恶得物’则暗喻万物皆从道体化生。夏革更以‘今之无物’可类推‘古初无物’,破除了时间序列的绝对性,彰显道家‘有无相生’的辩证思维。

二、终始循环:非线性时间观
‘物之终始,初无极已’一语,直指宇宙运动之根本规律。此说与《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相通,然更强调终始互含的无限性。夏革谓‘始或为终,终或为始’,实破线性时间观之局限。郭象注《庄子》云‘变化日新,未尝守故’,正可与此互诠——万物皆在终始相续中实现永恒流转,所谓‘纪’(规律)本不可执,此即《齐物论》‘方生方死’之深意。

三、大小相含:空间的相对与无限
虽本篇未明言空间问题,然‘无极无尽’之说实涵摄时空双重维度。张湛注云‘大小相含,无穷极也’,揭示宇宙结构之层级性:巨鳌负山(《汤问》后文)与蜗角触蛮(《庄子·则阳》)同构,微观世界与宏观宇宙互为镜像。此与惠施‘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之说异曲同工,皆指向空间维度的相对性与无限可分性。

四、认知边界:理性之谦抑与超越
夏革终以‘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作结,非知识之匮乏,乃彰显道家‘知止’的智慧。《知北游》云‘弗知乃知,知乃弗知’,正与此呼应。这种对认知限度的清醒自觉,恰是突破经验束缚、体悟道体的前提,与西方哲学‘不可知论’有本质区别——道家旨在通过否定经验认知,达成‘坐忘’式的本体直观。

要之,此段对话以终始之辨为枢机,统摄有无、时空、认知三大命题,构建起早期道家独特的宇宙论图式。其价值不仅在于理论建构,更在思维方法上启示后人:破除二元对立,方见‘无极’之本真。后世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的命题,或可溯源于此。

(全文798字)

按:本文诠释兼顾文本本义与哲学拓展,引证以《老》《庄》互证为主,辅以张湛、郭象等经典注疏,力求呈现《列子》在道家思想谱系中的独特地位。
丁里 发表于 2025-8-2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列子·汤问》篇义理阐微——论物之终始与宇宙无限性

《列子·汤问》篇载殷汤与夏革之问答,实为探讨宇宙本原之重要文献。其文虽简,而义理深邃,今试为析论如次:

一、有无之辨与时间维度
夏革"古初无物,今恶得物"之对,非谓绝对虚无,乃揭示"物"之存在必以时空为依。其"后人将谓今之无物"的反诘,实破执著于"有""无"二边之见。此与《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相契,皆指现象界之相对存在不能自证其本原。郭象注《庄》所谓"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者,正可与此互参。

二、终始循环的宇宙观
"物之终始,初无极已"乃全篇枢要。夏革以"始或为终,终或为始"破线性时间观,较之《周易》"穷则变,变则通"更进一层。张湛注云:"代谢无间,形气转续",恰说明此循环非简单重复,而是螺旋上升的运动过程。此说与《庄子·知北游》"无古无今,无始无终"之说可相发明。

三、认知边界的哲学自觉
"自物之外,自事之先,朕所不知"的表述,展现先秦哲人对认知限度的清醒认识。此与孔子"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同具理性精神,而与西方康德"物自体"理论遥相呼应。夏革在此实开现象学"悬置判断"之先河。

四、大小相含的宇宙结构
篇中虽未明言"大小相含",然其"无极无尽"之说已蕴此义。《庄子·秋水》"天地稊米"之喻、《管子·宙合》"大之无外,小之无内"之说,皆可视为对此命题的展开。这种相对主义宇宙观,实为古代中国独特的无限宇宙论模型。

要之,《汤问》篇通过问答形式,构建起一个动态、无限的宇宙图式:在时间维度上打破终始界限,在空间维度上否定绝对大小,在认知维度上保持开放态度。这种思想不仅超越当时"盖天说"的局限,更为后世邵雍"元会运世"、张载"太虚即气"等理论埋下伏笔。其价值在于将形而上学思考始终锚定在经验认知的基础上,使玄远之思不失其现实关照。

(全文计726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