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4|回复: 1

[儒家学说] 《孔子家语》卷37屈节解诗解4宓子借谏德治单父

[复制链接]
+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9-14 15: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文诗:
孔子弟子,宓子贱者,仕于鲁国,为单父宰,
恐鲁君听,谗言使己,不得行政,于是辞行,
故请君之,近史二人,与俱至官,戒其邑吏,
令二史书,方书掣肘,书不善则,从而怒之,
二史患之,辞请归鲁.宓子曰子,书甚不善,
勉而归矣.二史归报,于鲁君曰:宓子使臣,
书而掣肘,书恶又怒,邑吏皆笑,此臣所以,
去之而来.鲁君以问,孔子对曰:宓君子也,
其才能任,霸王之佐,屈节单父,将以自试,
意者以此,为谏也乎?公寤叹曰:此吾不肖,
乱宓子政,责其善者,微无二史,无知其过,
微无夫子,无以自寤.遽发爱使,告宓子曰:
自今已往,单父非有,从子之制,有便于民,
子决为之,五年言要.宓子敬诏,得行其政,
单父治焉.躬敦厚风,明亲亲道,尚笃敬义,
施至仁政,加恳诚俗,致忠信情,百姓化之.
繁体
孔子弟子有宓子贱者,仕于鲁为单父宰,恐鲁君听谗言,使己不得行其政,于是辞行,故请君之近史二人与之俱至官,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书,方书辄掣其肘,书不善,则从而怒之,二史患之,辞请归鲁.宓子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而归矣.’二史归报于君曰:‘宓子使臣书而掣肘,书恶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来也.’鲁君以问孔子.子曰:‘宓不齐,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节治单父,将以自试也,意者以此为谏乎?’公寤,太息而叹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乱宓子之政,而责其善者,非矣,微二史,寡人无以知其过,微夫子,寡人无以自寤.’遽发所爱之使告宓子曰:‘自今已往,单父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于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敬奉诏,遂得行其政,于是单父治焉.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简体
孔子弟子有宓子贱孔子弟子,姓宓,字子贱,名不齐。鲁国人,性情仁爱,有才智。王肃注:“宓,音密。”者,仕于鲁,为单父单父,春秋时鲁国邑名,古城在今山东单县南。宰,古代官名,地方长官。王肃注:“单,音善。”宰。恐鲁君听谗言,使己不得行其政,于是辞行,故请君之近史古代官名,指下级佐史。《周礼·天官·宰夫》:“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郑玄注:“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二人,与之俱至官。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书。方书辄掣其肘,书不善则从而怒之,二史患之,辞请归鲁。宓子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而归矣。”二史归报于君曰:“宓子使臣书而掣肘四库、同文本此前有“臣”字,书恶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来也。”鲁君以问孔子,子曰:“宓不齐,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节治单父,将以自试也。意者以此为谏乎?”公寤通“悟”,觉悟,醒悟。认识到的意思,太息而叹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乱宓子之政而责其善者,非四库、同文本作“数”矣。微无,若果没有二史,寡人无以知其过;微夫子,寡人无以自寤。”遽发所爱之使,告宓子曰:“自今已往,单父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于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宓子敬奉诏,遂得行其政,于是单父治焉。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译文孔子有一个叫宓子贱的弟子,在鲁国当官,担任单父的地方长官。他担忧鲁国国君听信谗言,导致自己无法推行政令,于是在辞行赴任时,恳请鲁君身边的两位佐史同自己一同到任。宓子贱在诫勉单父邑官时,命令两位佐史书记。刚刚开始写就扯拽他们的胳膊肘,写得不好就责备他们,两位佐史担心不能胜任,就请求辞职回鲁国都城。宓子贱说:“你们的书写很不好,勉励他们回去好好学习。”二位佐史回到鲁都后,报告鲁君说:“宓子贱让我们做记录,却在旁边扯拽我们的胳膊肘,写得不好就责备我们,致使邑中官吏发笑,这是我们不得不离开他又回来的原因。”鲁君因此问孔子。孔子说:“宓不齐是一位君子。他的才能足够担任霸主和王者的辅佐,这次他屈抑志节治理单父之邑,只是想要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他的意思大概是用这件事来进行劝谏吧?”鲁公醒悟,甚为之叹息道:“这是我的不好。我扰乱宓子贱推行政令,却又责令他做好政事,这是在非议、数落别人的好处啊!假如没有这两位佐史,我也就无法知道自己的过失;假如没有先生,我也无法醒悟。”鲁公随即派遣的心腹使者,告诉宓子贱说:“从今以后,单父的治理我不在过问,完全依你的制度执行。只要是有利于百姓的政令,由你自我决断,只需五年汇报一次执政的要领就行了。”宓子贱诚敬地尊奉诏令,因此他的政教措施得以顺利推行,于是单父之邑得以很好的大治。他以身作则,树立淳朴敦厚的风气,阐明尊卑亲疏的道理,推崇诚笃恭敬的品行,施行至仁至义的政策,教导人们勤恳诚实,以求忠诚守信,百姓都得到了教化。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教育中心 发表于 2025-4-10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宓子贱掣肘谏君与德治单父之义疏》

《孔子家语·屈节解》载宓子贱治单父一事,实为先秦儒门政治智慧之典范。宓子贱以‘掣肘’之喻谏鲁君,既彰显臣道之忠悃,亦揭示君道之当以‘无为而信臣’为要。其事虽微,而义理深远,可析为三层:

一、 掣肘之谏:臣道之忠智
宓子贱恐鲁君听谗乱政,故辞行时请二近史偕往。至官后,每令二史书录,却‘方书辄掣其肘’,复责其书不善。二史不堪其扰,归而诉于鲁君。此举看似乖谬,实为宓子贱精心设计之隐谏。盖‘掣肘’者,正喻君上掣肘臣下、干扰施政之弊。子贱不直言君过,而以行动示‘君疑臣则政壅’之理,恰合《论语》‘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之深意,可谓‘讽谏’之妙用。

二、 君悟与改过:君道之自省
鲁君初闻二史之言,未解其意,及孔子点明‘宓子屈节治单父,将以自试’,方悟子贱之谏在于‘君当任贤勿疑’。孔子称子贱‘才任霸王之佐’,然甘治小邑,实欲以实践验证治道。鲁君慨叹:‘微二史,无知其过;微夫子,无以自寤。’此见君者须有纳谏之明,更需如《中庸》所言‘改而止’之勇。其后鲁君诏宓子‘单父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正是‘无为而治’之体现,与《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异曲同工。

三、 德化单父:儒门政教之本
宓子贱得行其政后,‘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终使‘百姓化之’。此六事皆儒家德治之纲要:
1. ‘敦厚’ 为政者以朴诚立身,不尚权术;
2. ‘明亲亲’ 重人伦,如《大学》言‘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3. ‘笃敬’ 则《论语》‘居处恭,执事敬’之实践;
4. ‘至仁’‘恳诚’‘忠信’ 三者,尤为孔子‘为政以德’之核心。

子贱之治,非倚刑律,而凭德行感召,故能‘不令而行’。其效验可比《孟子》‘君子所过者化’,亦暗合《周易·系辞》‘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之神化境界。

结语
宓子贱之事,小则见君臣互动之机,大则明儒道‘无为而治’非真无为,实乃君逸臣劳、各安其分。后世若王安石变法之躁进、张居正专权之强硬,皆可对照此章反思。故司马光《资治通鉴》云:‘治国之要,在于察名实、信赏罚。’而宓子贱之智,正在以‘掣肘’之名,成‘信臣’之实,终归于‘百姓化之’之盛,足为千古镜鉴。

(全文约780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