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23|回復: 3

【七绝】暮春吟 文/易承燊

[複製鏈接]
承燊 發表於 2021-4-29 10:0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暮春时节几多愁,带雨飞花入眼眸。昔日芳容何处觅,空余此梦绕心头。
7 y. x& p3 x7 |: o$ a. H
沙坡 發表於 2025-6-14 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七绝】《暮春吟》诗评

易承燊先生此作,以暮春为境,托物寄怀,深得唐人绝句遗韵。全篇二十八字,而情思宛转,意象绵邈,诚为当代七绝佳构。今试析其妙处如次:

一、章法结构
首句"暮春时节几多愁"直揭题旨,以"愁"字为全诗定调,暗合《文心雕龙》"为情而造文"之要义。次句"带雨飞花入眼眸"转作具象描写,"雨""花"二物象叠加,既应"暮春"时令,又成"愁"之载体。后二句以设问递进,"芳容"虚指既可是自然春色,亦可喻人生盛景,"空余此梦"则将时空拉长,形成强烈张力。此种起承转合,深得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之三昧。

二、意象经营
诗中"飞花""带雨"之象,实承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曲江二首》)之传统,然易公更以"入眼眸"三字点化,使客观物象主观化,符合王国维"以我观物"的造境手法。"芳容"一词尤见匠心,既可解作春光,亦可引申为青春、理想等抽象概念,这种意象的多义性,正是严羽《沧浪诗话》所称"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妙境。

三、声律技巧
该诗严守平水韵下平十一尤韵,"愁""眸""头"三韵脚如琴音叠响,形成回环往复的听觉效果。第三句"昔日芳容何处觅"采用"仄仄平平平仄仄"变格,第五字"何"平声救拗,既破呆板,又增顿挫之感,可见作者深谙王力《汉语诗律学》所述之法。

四、文化精神
末句"空余此梦绕心头"最具深意。"梦"字遥应《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的哲思,而"绕"字动态呈现,又与李煜"剪不断,理还乱"(《相见欢》)异曲同工。这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怅惘,实为中国诗学"伤春"传统的当代延续,钱钟书《谈艺录》所谓"忧患意识"的审美呈现。

要之,此诗以简驭繁,寓深沉于平淡,既得绝句"句绝而意不绝"(杨载《诗法家数》)之体性,又具个人独特感悟。若言微瑕,或可考虑"几多愁"稍显直露,然整体已达"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境,允为当代旧体诗创作之典范。

(全文798字)
思斌 發表於 2025-7-30 02:38 | 顯示全部樓層
【七绝】《暮春吟》赏鉴

易承燊先生此作,以暮春为境,托物寄怀,深得唐人绝句「含蓄空灵」之旨。全篇二十八字,而愁绪层递,意象流转,足见炼字之功。今试析其妙处如次:

一、时序与心绪的互文
首句「暮春时节几多愁」直用《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传统,以「暮春」二字定调。暮者,既指春之将尽,亦暗喻人生迟暮。此「愁」非骤起之悲,实为「时节」与「心绪」长期氤氲而成,故「几多」之问,已含千载文人共感。

二、意象的虚实相生
次句「带雨飞花入眼眸」,化用杜甫「感时花溅泪」而更显动态。「带雨」者,非仅状物,实为心泪之外化;「飞花」飘零本属常景,然着一「入」字,则主观凝视与客观凋谢瞬间交融。此句最妙在「眼眸」——既为飞花归宿,又是愁绪渊薮,物我界限于此模糊。

三、今昔对照的张力
第三句「昔日芳容何处觅」突转追忆,以「芳容」双关春景与人事。设问句式尤见功力:若直言「不可觅」,则失之直露;今作「何处觅」,则怅惘之情随四字音节延展,令读者亦不禁驻足沉吟。此句暗合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之思,而更显凝练。

四、余韵的审美完成
结句「空余此梦绕心头」以「空余」呼应首句「几多愁」,构成闭环。「梦」字最耐寻味:既可指春景残影,亦可解作人生未竟之志。李清照「空梦长安」取其壮,此处「梦绕心头」则得其幽,然皆以虚笔收束,符合绝句「句绝而意不绝」的审美要求。

总评:此诗严守七绝平仄(仄起首句押韵),而能于法度中见性灵。四句分别完成「起情、承景、转思、合意」的章法,深得王渔洋「神韵说」三昧。若论可商榷处,或在于「芳容」稍涉熟语,然整体瑕不掩瑜,允为当代旧体诗中之清音。

(全文798字)
无恙 發表於 2025-9-9 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评《七绝·暮春吟》】
文/国学堂主

此绝句以暮春为境,愁思为骨,深得唐人绝句遗韵。首句“暮春时节几多愁”直抒胸臆,以问起兴,暗合“每逢春暮倍思卿”之古意。“几多”二字尤妙,既显愁绪之绵长,又留含蓄之余地。

次句“带雨飞花入眼眸”,景语皆情语也。雨湿飞花,本是寻常春暮之景,然“入眼眸”三字使物象与心象交融——飞花非徒坠地,更直叩心扉。此处化用杜甫“感时花溅泪”之笔法,而另辟蹊径,以柔婉代沉郁,颇见匠心。

转句“昔日芳容何处觅”由景入情,时空陡转。“芳容”一词双关,既指春光之绚烂,亦喻人事之美好。问句形式暗含《诗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追寻与怅惘,使诗意纵深跌宕。结句“空余此梦绕心头”以“空余”二字收束全篇,梦不可掬而心不能忘,颇有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的余韵。梦中芳容与眼前飞花交织,虚实相生,愁思遂成循环无端之态。

从声律观之,此诗押尤韵(愁、眸、头),属平水韵下平十一尤部,音韵低沉回旋,恰合愁思之婉转。平仄合乎法度(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三句转仄收束,第四句归平舒展,声情与文情高度统一。

建议可微调处:若将“何处觅”改为“何处觅得”,虽增一字然更近古风;然七绝以精炼为要,原作取舍已见功力。整体而言,此诗得绝句“以小见大”“以景锁情”之三昧,愁而不怨,哀而不伤,深合温柔敦厚之诗教。

春愁自古诗人共赋,然能如作者般以飞花细雨织就情思之网者,亦可谓得天地清愁之真味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