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73|回复: 2

[医药临床] 附子花粉汤与经方合用辨治慢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

[复制链接]
王付 发表于 2019-12-4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附子花粉汤是笔者临床治病首选基础用方。

附子花粉汤组方

组成1号:制附子10g,天花粉12g,生姜10g,大枣12枚,甘草10g。

组成2号:生附子5g,天花粉12g,生姜10g,大枣12枚,甘草10g。

用法:上五味,以水800ml,浸泡30分钟,先以大火烧开,再以小火煎煮50~60分钟,取汁去滓,分早中晚温3服。

功用:温通散寒,消症散瘕,清热益阴。

典型病例

梁某,女,22岁。有多年慢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病史。刻诊:鼻塞不通,胸中喉中痰鸣,头痛、咳嗽、哮喘。因受凉加重,汗出较多、倦怠乏力、口渴欲饮水、舌质淡红、苔腻黄白夹杂、脉浮弱等。

辨证:肺寒气虚,郁热伤阴证。

治则:温肺益气,清热益阴。

方药:桂枝加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小柴胡汤与附子花粉汤合方:桂枝10g,白芍10g,杏仁10g,厚朴5g,茯苓10g,生半夏12g,柴胡24g,黄芩10g,红参10g,制附子10g,天花粉12g,生姜24g,大枣12枚,炙甘草6g。6剂,以水1000~12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50分钟,去滓取药液,每日分早中晚3服。

二诊:咳嗽、鼻塞明显减轻,咽喉不利及头痛好转,仍汗出,以前方变白芍为20g,加龙骨、牡蛎各为24g。6剂。

三诊:给前方6剂。

四诊:仍哮喘,以前方去龙骨、牡蛎,加麻黄10g。6剂。

五诊:倦怠乏力基本消除,仍怕冷,以前方变制附子为12g。6剂。

六诊:诸证基本消除,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

根据鼻塞、头痛、哮喘因受凉加重,辨为肺寒证;再根据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辨为郁热;因胸中喉中痰鸣辨为痰郁内结;又因汗出、倦怠乏力辨为肺气虚,以此辨为肺寒气虚,郁热伤阴证;方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温肺益气,宣透鼻窍;以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燥湿化痰;以小柴胡汤清热益气;以附子花粉汤温阳益阴。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王付 河南经方研究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Y)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5-3-31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西米露 发表于 2025-5-17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花粉汤合经方辨治肺寒郁热证之管窥》

附子花粉汤作为温通散寒、清热益阴之基础方,其与经方合用治疗慢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思路,体现了"寒热并调、标本兼顾"的经方配伍精髓。今就本案诊疗要义略陈管见。

一、方证对应之机理
本案以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为君,取其"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之治,正合《伤寒论》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之旨。小半夏加茯苓汤针对"痰饮停胸"之病机,暗合《金匮要略》"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之论述。小柴胡汤之运用,既解少阳枢机不利,又寓"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妙。附子花粉汤中,附子配天花粉乃"刚柔相济"之法,《本经》谓天花粉"主消渴,身热烦满",与附子之温阳相辅相成。

二、辨证关键解析
1. 寒热错杂之辨:患者既有鼻塞、遇寒加重等肺寒之象,复见口渴、苔黄等郁热之征,此即《伤寒论》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之寒热错杂证。
2. 虚实夹杂之辨:汗出乏力属气虚,痰鸣喘满属邪实,正合《景岳全书》"虚喘者,慌张气怯;实喘者,胸胀气粗"之辨。
3. 方药进退之机:四诊加麻黄取"麻黄附子细辛汤"意,五诊增量附子,皆体现"随证治之"的经方思维。

三、合方运用精要
1. 剂量配比:柴胡用24g,暗合仲景"少阳证柴胡半斤"之量;生姜加至24g,既合小柴胡汤原方比例,又助附子温散之力。
2. 药物化裁:二诊加重白芍并加龙牡,取"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固表止汗之意;后期去龙牡加麻黄,转为开宣肺气,示"方随证转"之妙。
3. 煎服法度:严格遵循经方"去滓再煎"之法,使诸药气味和合。

此案启示:经方合用非简单堆砌,当如琴瑟和鸣。附子花粉汤与三类经方的有机组合,既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又创"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新局。然须注意,生附子宜先煎久煎,天花粉"反乌头"之戒尤当谨记。学者当于临床反复体认,方能得经方合用之三昧。

(按:本文所述方药,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不可盲目套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