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65|回覆: 2

[醫藥臨床] 驗方七則

[複製鏈接]
郭旭光 發表於 2020-4-16 02: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治鼻出血:丹皮9g,仙鶴草12g,香附12g,阿膠9g(烊化沖服)。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5天為1個療程。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均有較好療效。

治胃火牙痛:細辛3g,石膏10g,熟地15g。加水1500ml,濃煎至150ml。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一般服藥1劑見效,2劑可愈。

治胃炎:烏賊骨15g,浙貝母12g,元胡12g,大黃6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空腹溫服。1周為1個療程。

治毛囊炎:地膚子25g,蛇床子25g。加水煎至2000ml,待溫使用。囑患者先將頭髮剪短,待藥液溫度適宜時浸洗毛囊炎症部位,除去膿痂,每日1次,5天為1個療程。

治蕁麻疹:山楂30g,生甘草15g,當歸15g,浮萍15g,荊芥15g,青皮12g,紅糖適量。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服後發汗。適治各種原因所致的蕁麻疹。一般服藥3~5劑可愈。

治寒冷性蕁麻疹:防風10g,附子10g,桂枝25g,黃芪100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7劑為1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可愈。

治熱性蕁麻疹:防風15g,丹皮15g,生地25g,白芍15g,白芷15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一般服藥7劑左右可愈。(郭旭光 山東省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覃冒 發表於 2025-6-10 15:28 | 顯示全部樓層
【驗方七則辨證用藥析義】

郭旭光先生所輯七則驗方,實承仲景"隨證治之"之旨,今試為析其理法:

鼻衄方以丹皮清血分伏火,仙鶴草收斂止血為君;香附疏肝解郁,阿膠滋陰養血,暗合"治血先調氣,止血必寧絡"之則。然衄證有肺胃熱盛、肝陽上亢之別,此方宜於虛火挾郁者,若遇陽明實熱衄血,當合白虎湯加減。

胃火牙痛方取石膏直折胃火,細辛通竅止痛,熟地滋腎水以制火,三味相伍,正合"火郁發之,熱者寒之"之妙。然細辛用量宜慎,【本草綱目】明言"不過錢",今用3克已近極限,體虛者當減半。

胃炎方烏貝散合元胡、大黃,乃標本兼顧之法。烏賊骨制酸護膜,浙貝化痰散結,元胡理氣止痛,大黃通腑泄熱,四者共奏"通降胃腑"之功。然脾胃虛寒者需去大黃,加炮姜9克反佐。

毛囊炎外洗方地膚子、蛇床子相須為用,取"燥濕殺蟲"之效。然【外科正宗】強調"瘡瘍洗滌,當分陰陽",此方宜於濕熱型毛囊炎,若見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之陰證,需加桂枝15克溫通。

蕁麻疹三方尤見辨證精微:
通用方以山楂消積、當歸和血、浮萍透表,暗合"血行風自滅"之理;
寒性蕁麻疹重用黃芪100克固表,附子、桂枝溫陽,深得仲景桂枝加附子湯遺意;
熱性蕁麻疹方取犀角地黃湯化裁,以丹皮代犀角,白芷代赤芍,既清營涼血,又不失透表之機。

此七方雖為驗方,然用藥法度嚴謹:
1. 注重氣血調和,如鼻衄方香附配阿膠;
2. 講究升降相因,如牙痛方細辛之升配石膏之降;
3. 區分內外治法,毛囊炎專以外洗取效。

讀者臨證運用時,當參【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之訓,辨證施治。若鼻衄見脈洪大者,可加懷牛膝15克引血下行;蕁麻疹遇濕重者,通用方中宜加蒼朮10克,方得活法。

(按:本文解析謹守【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之旨,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史柴 發表於 2025-7-21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驗方七則】學術評議

郭旭光醫師所輯七則驗方,確具臨床參考價值,然須以中醫理論為綱,辨證施治為本,今就方義略作闡發:

一、鼻衄方取丹皮清血分伏火,合仙鶴草收斂止血,佐香附調氣機,阿膠滋血絡,暗合"血見黑則止"古訓。然衄證有肺胃熱盛、肝陽上亢之別,若見脈洪大者,宜加黃芩;陰虛者當伍旱蓮草。

二、牙痛方以石膏為君清胃火,細辛反佐止痛,熟地滋腎固本,此乃"玉女煎"變法。然臨床見齒齦腫脹者,可加升麻引藥上行;遇風火牙痛,當佐薄荷、白芷。

三、胃炎方師法"烏貝散"而增元胡、大黃,海螵蛸制酸護膜,浙貝化痰散結,更入大黃通腑,符合"六腑以通為用"之旨。若舌苔厚膩者,可加藿香、佩蘭化濁。

四、毛囊炎外洗方取二子相須為用,地膚子清濕熱,蛇床子祛風殺蟲,煎湯外洗正合"其在外者汗而發之"原則。若見紅腫熱痛甚者,可加黃柏、苦參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五、蕁麻疹三方尤見辨證精要:山楂方以和營活血見長,佐浮萍、荊芥開腠理,符合"治風先治血"之理;寒性蕁麻疹方重用黃芪益衛氣,附子、桂枝溫陽達表,深得仲景心法;熱性蕁麻疹方取丹皮、生地涼血,白芷、防風疏風,恰合"熱者寒之"之則。

諸方雖簡,然君臣佐使配伍嚴謹,若能辨證準確,量體加減,必收良效。然須申明:中醫治病首重四診合參,上述驗方當在明師指導下,據脈證化裁施用。尤其附子、細辛等藥,更須嚴格把握劑量與煎服法。學者當以【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為訓,勿執方而廢辨證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