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93|回復: 3

[医药临床] 越婢汤治疗红眼病

[複製鏈接]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方由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五味药物组成,是一首发表清热之剂。笔者遵〖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发之』之训,近年来应用此剂治疗红眼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疗效满意。今择验案一则,报告如下。

张某,男,21岁,汉族,2019年11月15日初诊。诉1周前自觉右眼有异物感,继而双目灼热痛痒,眼泪、眼眵增多,眼睑浮肿,白晴红赤,有点片状结膜下出血,视力受限。当地卫生院予静点抗生素并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滴眼治疗,效果不明显,故今日来本院求诊。

刻诊:见双目眼睑浮肿,泪多眵稀,白晴红赤,有点片状出血。耳前有明显压痛,可扪及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舌苔黄,舌面前部红,无苔,舌面有散在红点,脉弦数。

诊断:红眼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治法:祛风散邪,清热解毒。

方药:生麻黄8g,石膏(先煎)30g,生姜7片,炙甘草10g,大枣9枚,蒲公英30g,菊花(后下)12g,蝉蜕15g。5剂,分2次,水煎早晚服。嘱其禁忌油腻、辛辣之品及海鲜。

5天后二诊:患者喜形于色,自述药尽5剂,诸症顿消。唯见双目微红。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略数。属余邪未尽,原方继进5剂。5剂药尽,其症霍然而愈,嘱其忌辛辣之品,调以膳食以善其后。

按:红眼病中医称之为『天行赤眼暴翳』(西医谓『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其疾乃外感疫疠之毒邪,风火淫郁,更兼肺火之亢盛而致。方中麻黄、石膏发表而清热;姜、草、枣补土而和中;佐以蒲公英以清热解毒,菊花,蝉蜕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诸药相伍,热邪得清,毒邪得散,药证相符,邪祛正安,故收快捷之效。(由薇 金振国 丁丽丽 李娜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LQ)

赵委 發表於 2025-4-2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越婢汤治疗天行赤眼之临证体悟》

仲景越婢汤本为风水而设,然其"开鬼门、洁净府"之组方精义,实为后世拓展运用留下法门。今观汪清县同道以此方化裁治疗天行赤眼,深契"异病同治"之旨,余试析其理法如下:

一、病机辨要
天行赤眼暴翳属中医"目疡"范畴,《银海精微》谓:"目赤肿痛,皆因风热上攻。"本案患者白睛红赤伴睑肿、脉弦数,显系风热疫毒壅滞肝肺两经。盖白睛属肺,目为肝窍,风热挟毒上攻目系,致气血缠滞,发为赤肿。耳前淋巴结肿大、舌现红点,更是疫毒炽盛之明证。

二、方解精微
原方麻黄配石膏乃仲景清热透表经典药对,麻黄开玄府以散风邪,石膏清肺胃以泻郁热,二者相制为用,正合"火郁发之"之旨。加蒲公英、菊花、蝉蜕三味尤具巧思:蒲公英善解血分热毒,《本草衍义》载其"化热毒"之功;菊花禀金秋肃降之气,能引药上行清肝明目;蝉蜕轻清透达,既可助麻黄疏风,又能引药入肝经。如此配伍,使风热从表而散,疫毒由里而清。

三、临证启示
1. 表里分消之要:本案取效关键在于把握"表里俱热"病机,既用麻黄开表透邪,又藉石膏清里泻热,避免单纯苦寒冰伏之弊。
2. 脏腑同治之妙:在清肺胃郁热同时,佐入肝经引经药,体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的整体观。
3. 量效关系之度:麻黄用至8g而不致过汗,全赖石膏30g先煎制约,此中配伍比例值得玩味。

四、拓展思考
《目经大成》云:"治目不可执一,当详察其源。"越婢汤本治风水,今移治目疾,启示我们:经方运用贵在掌握病机共性。凡见风热壅滞、肺肝同病之证,无论水肿目赤,皆可异病同治。然需注意,若见角膜浸润、前房积脓等变证,又当参合龙胆泻肝汤等方化裁。

结语:此案示范了经方活用之典范,其辨治思路既恪守仲景法度,又融汇后世温病学说,于临床颇具启发性。然临证尚需注意个体差异,若遇脾胃虚寒或阴虚火旺者,又当加减化裁,不可拘泥成法。
覃希松 發表於 2025-5-17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越婢汤治疗红眼病之机理与临证思辨》
(文/某 谨案)

越婢汤载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原为风水夹热证设方,今移治天行赤眼暴翳(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实乃经方活用之典范。本案辨证精当,方药契合病机,深得"异病同治"之旨。兹就其中医理法析论如下:

一、病机与方义互参
红眼病属中医"目赤肿痛"范畴,《银海精微》谓其"因风热上攻,血滞于目"。本案患者白睛红赤、眼睑浮肿、脉弦数,显系风热疫毒壅遏肺肝二经。肺主气轮(白睛),肝主风轮(黑睛),风火相煽,上攻目窍,故见结膜下出血、泪多眵稀。越婢汤以麻黄宣肺开郁、石膏清阳明郁热,正合《素问》"火郁发之"之训。方中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8:30)尤具深意:石膏倍于麻黄,既制麻黄辛温之性,又成辛凉解表之势,恰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麻黄得石膏,发汗而不助热"。

二、加减配伍之妙
原方加蒲公英、菊花、蝉蜕三味,实为画龙点睛之笔。蒲公英清热解毒,《本草衍义》称其"专治目疾";菊花清肝明目,取"治目欲脱"(《神农本草经》)之功;蝉蜕轻清上浮,善祛风热而利目窍。此三药与越婢汤相伍,构成"表里双解、肺肝同治"之格局。尤值称道者,本案未拘于"目病多火"之常法而妄投苦寒,反以生姜、大枣护卫中焦,暗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温病条辨》)之旨。

三、辨证要点提示
临证运用需把握三大指征:其一,白睛红赤伴眼睑浮肿,此风水上泛之象;其二,舌前部红赤无苔,示肺热壅盛;其三,耳前淋巴结肿痛,为风热搏结少阳之征。若见眵多黏稠、大便秘结者,可酌加大黄通腑泻热;若血丝密布、灼痛剧烈者,宜加牡丹皮、赤芍凉血散瘀。

结语:本案启示经方运用贵在"守机"而非"守方"。越婢汤治红眼病之效,在于准确把握"风热壅肺、火郁发越"之病机。然须注意,麻黄用量需因人制宜,阴虚体质或高血压患者慎用。仲景之学,博大精深,唯有深究病机,方能融会贯通,拓展经方应用疆域。

(本文所述方药须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南桥净士 發表於 2025-9-10 04:48 | 顯示全部樓層
《金匮要略》越婢汤乃仲景治水气之名方,然其发表清热、宣肺散邪之功,实可灵活运用于外感风热疫毒之证。观此案以越婢汤化裁治疗天行赤眼,实为“异病同治”之典范,深合《内经》“火郁发之”之旨。

天行赤眼一病,属中医“疫毒犯目”范畴,多因风热挟毒,上攻于目,壅滞白睛而成。其病机关键在于邪郁肺卫,热毒上扰。越婢汤中麻黄辛温开表,石膏辛寒清里,二者相伍,既解表闭,又清内热,颇合“发而不过,清而不凝”之妙。生姜、甘草、大枣和中调营,扶正以助祛邪,亦防麻黄、石膏之峻烈。此方非专为目疾而设,然其宣肺解郁、通达玄府之能,恰可疏泄目窍之郁热。

本案于原方中加入蒲公英、菊花、蝉蜕三味,尤见匠心。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直折毒势;菊花清肝明目,兼疏风热;蝉蜕轻清上扬,善散风热、退翳障。诸药协同,既增清热解毒之力,亦专走目窍,引药达所。全方表里同治,升降相因,故能速效。

尤须注意的是,患者舌前红赤无苔,脉弦数,乃肺胃热盛、阴津略伤之象。越婢汤本有石膏清肺胃之热,炙甘草、大枣略护中津,组方本身已兼顾及此。若热甚津伤明显者,亦可酌加知母、天花粉等清热生津之品,然本案处理得宜,故未赘加。

此治验启示后人:读仲景书不可拘泥方名原文,贵在识其法度,明其理趣。越婢汤虽主水气,然其“开郁清热”之核心病机若合,自可触类旁通。然须谨记,临床运用必以辨证为先,方证相应为要。文末特附“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之嘱,尤见严谨,深合医道之本。

(本文依据《金匮要略》《素问》理论及临床医案分析而成,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