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788|回覆: 1

[茶語] 這兩種花泡茶芳香爽口,還能健脾利濕,清熱解躁

[複製連結]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0-6-2 15: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雞蛋花,又名緬梔子、印度素磬,蛋黃花

雞蛋花,又名緬梔子、印度素磬,蛋黃花

雞蛋花

立夏過後,伴隨著夏日的綠樹濃蔭,清香淡雅的雞蛋花也在悄然盛開。這種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獨有的落葉喬木,枝條近看如鹿角,遠觀似珊瑚,淡白素雅的花朵常先於葉子在光禿的枝條頂端抽出,散發出陣陣清新怡人的花香,既驅散了夏日的炎熱浮躁,也爲大家帶來了一絲絲夏日的氣息。

雞蛋花又名緬梔子、印度素磬,蛋黃花,爲夾竹桃科落葉喬木植物,因其花瓣潔白,花心淡黃,形似蛋白包著蛋黃,故民間形象地稱之爲雞蛋花。原產於墨西哥的雞蛋花,喜生於溫暖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也特別喜歡和陽光玩遊戲,陽光越充足,它就生長得越旺盛,花也開得越燦爛。因此,當雞蛋花從北美洲成功引種到亞洲後,就被廣泛栽種於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如雲南的西雙版納、兩廣地區以及一眾東南亞國家。

民間有云:『花瓣白梔如潔子,卉心黃淡似香馨』,簡簡單單十四個字便把雞蛋花描述得淋漓盡致。雖說雞蛋花不如茉莉花般芬芳馨香,也不如玫瑰花般千嬌百媚,更不如牡丹花那樣國色天香,但它黃白有致的花色,卻白得純潔,黃得自然,顯得典雅美麗,加上優雅別致的獨特造型,猶如散發著青春氣息的陽光少女。因此,在華南地區,雞蛋花被廣泛應用於公園、庭院、草坪等園林布局,是不可或缺的優秀綠化樹種,而在某些宗教和國家,雞蛋花更被視爲神聖的植物甚至是國家的象徵,這裡面到底又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我們下回再說。

雞蛋花木棉花-雙花茶

雞蛋花木棉花-雙花茶

今日推薦雙花茶

材料:

干木棉花2~3朵,雞蛋花10克,炒白扁豆30克,紅糖少許。

木棉花

木棉花

做法:

向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加蓋大火煮沸,放入木棉花、雞蛋花和炒白扁豆,改小火再煲30分鐘,加少許紅糖調味,即可飲用。

專家點評:

木棉花及雞蛋花都能清熱利濕,炒扁豆可以健脾化濕利水,既可用於濕熱腹瀉,也可用於濕熱體質人群的調理。本茶品烹調簡單,最大的特點是與普遍的涼茶相比,雙花茶性質較平和,既能利濕又健脾而不至於太過傷陽氣。本茶也能用於炎熱夏天的解暑,但也不建議每天飲用。

小貼士:

虛寒體質的人可適當加少許生薑。

李若藏 發表於 2025-5-14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雙花茶飲考略——兼論雞蛋花之文化意蘊】

嶺南濕熱之地,自古有以花入饌之習。今觀木棉、雞蛋花配伍白扁豆之茶方,實爲暑月養生之妙品。考雞蛋花一物,【植物名實圖考】謂之"緬梔",其形質殊異,白瓣黃心,宛然雞卵之象。此花本出墨西哥,明季隨海上貿易入華,今已蔚爲嶺南特色花卉。

按【本草備要】所載,木棉性味甘涼,功擅清熱利濕;而雞蛋花雖未明載古籍,然其芳香化濁之效,與藿香、佩蘭實有異曲同工之妙。配伍炒白扁豆者,取【金匱要略】"四季脾旺不受邪"之理,以甘溫健脾之品制花類寒涼,深得中醫"治未病"之三昧。此茶方之妙,正在寒溫相濟,不似尋常涼茶之峻利傷陽。

雞蛋花之文化意涵尤值玩味。其在佛教國度視爲聖樹,蓋因樹形婆娑有菩提之姿;在東南亞諸邦更作國花,象徵純潔永恆。嶺南庭園多植此木,取其"朝開暮合"之特性,暗合【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思。其花雖無牡丹之富貴,卻自有一段清雅風骨,恰似東坡所謂"淡妝濃抹總相宜"。

飲饌之道,貴在因時制宜。此茶最宜長夏時節,然須識"中和"之要義:濕熱體質者每周二三服即可,虛寒之人當佐生薑以護陽氣。昔人云"藥食同源",今觀此雙花茶,可謂既承古法,又合今用,誠爲夏日養生之雅選。然須切記:凡藥茶皆當辨證而施,若遇重症仍需延醫診治,方不負古人"慎飲慎食"之訓。
萬伸 發表於 2025-6-29 05:37 | 顯示全部樓層
【雙花茶飲考略:論雞蛋花與木棉花之藥性配伍】

【花性考源】
雞蛋花(Plumeria rubra),【嶺南採藥錄】謂之"緬梔",其性涼味甘,歸肺、大腸經。考其形質,花瓣五出旋轉如卍字,恰合【周易】"天數五,地數五"之象。昔年南粵先民取其花與葛花同煎,解酒毒有奇效。今觀其花心黃白相間,正應【黃帝內經】"黃入脾,白入肺"之理,故能健脾而不滯,清熱而不伐。

木棉花(Bombax malabaricum)載於【本草求原】,其性平味淡,嶺南濕熱之地,童叟皆知拾其落花曝干爲飲。李時珍曾言"木棉得火之氣",然其花質輕清上揚,恰如【醫宗金鑒】所謂"輕可去實",故能宣化上焦濕濁。

【配伍精義】
此雙花配伍之妙,深合"升降相因"之道:
1. 雞蛋花質重下行,通利水道;木棉花輕揚上行,宣發鬱熱。二者一升一降,如天地交泰。
2. 佐以炒白扁豆者,取【本草備要】"炒香醒脾"之說,更得麩炒之焦苦入心,暗合"火生土"之機。
3. 少佐紅糖非獨調味,實遵【千金要方】"甘以緩之"之訓,防利濕太過而傷津。

【煎服法要】
瓦煲煎煮之法最得古意:
先武火煮沸,取"陽化氣"之功
後文火慢煎,得"陰成形"之效
忌用金屬器皿,恐金克木傷花性

【體質辨用】
虛寒者加生薑三片,此乃仲景"甘草乾薑湯"護陽之變通。然須切記:
濕熱質可連飲三日
平和質每周不過二服
陽虛質當佐以茯苓

此茶飲暗藏"三才"之道:天(木棉)降甘露,地(雞蛋花)涌醴泉,人(白扁豆)和其中。較尋常涼茶之峻利,更得"致中和"之旨,實爲暑月調理之上品。然【內經】有雲"久而增氣,物化之常",縱平和如斯,亦當知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