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60|回覆: 0

[醫藥資訊] 新冠肺炎有哪些疾病特徵?

[複製連結]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我總結一下這次新冠肺炎的疾病特徵,基本上,可以說這次的新冠肺炎完全都是在傷寒六經的框架裏面。所以說用六經辨證是非常切合的。

我們的臨床觀察是,新冠肺炎很有特點。大概分三類——合病,兩感,直中。

太陽陽明合病或者三陽合病

太陽陽明合病或者三陽合病

4月17日劉力紅老師應邀參加【中國針灸學會針灸防治新冠肺炎臨床經驗交流研討會】

首先,它不是說太陽過了再傳陽明,再傳少陽,然後到三陰,它一開始基本上就是合病,也就太陽陽明合病或者三陽合病。

太陽病的時候少陰就受病了

太陽病的時候少陰就受病了

劉力紅老師(右)武漢市八院工作中

第二類,是兩感(陰陽同病),具體分三種情況,第一,太陽、少陰兩感,太陽病的時候少陰就受病了;第二,陽明、太陰兩感,陽明病的時候太陰就受病;第三,少陽病的時候厥陰就受病了,但這個兩感稍微少見一些。

少陽病的時候厥陰就受病了

少陽病的時候厥陰就受病了

劉力紅老師(右)武漢市八院工作中

還有一類是直中。剛才李主任講了很多病人是有發熱或者是乾咳,咳嗽,但是相當多的病人實際上沒有上述症狀,既沒有咳嗽,也不發燒,它直接就進到陰症去了。我們認為,病人沒有上呼吸道發病的過程,而是直接就進入到下呼吸道。實際上這就是直中,就是直中三陰。那麼對於這樣情況,我們怎麼去處理?當然,主要就是用六經辨證。

編者按:本文節選自劉力紅老師4月17日應邀參加【中國針灸學會針灸防治新冠肺炎臨床經驗交流研討會】時的發言內容。發表時候略有修改,特此說明。

戴改 發表於 2025-7-28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新冠肺炎之六經傳變特徵與傷寒框架契合性】

拜讀劉力紅教授關於新冠肺炎六經辨證之論述,深覺其臨床觀察精微,與仲景學說契合無間。今就傷寒六經框架下新冠肺炎之疾病特徵,試作申論如下:

一、合病現象之特殊性
新冠肺炎初起即現三陽合病之象,實與【傷寒論】第32條"太陽與陽明合病"、第268條"三陽合病"之論述遙相呼應。然其特殊處在於突破傳統"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之次第傳變規律,呈現"諸經並受"之態。考【素問·熱論】言"兩感於寒"者病重,今見三陽同病,正說明疫毒之性峻烈,非尋常外感可比。臨床所見高熱、惡寒、頭痛、口渴並見者,即屬此類。

二、兩感證候之深層機理
劉教授所言兩感三型,實發【傷寒論】少陰篇"反發熱"(301條)、太陰篇"腹滿而吐"(273條)之奧義。太陽少陰兩感者,脈沉而發熱,乃少陰陽氣不能托邪外出;陽明太陰同病者,下利而口渴,示中焦升降失司。至若少陽厥陰兩感,則見寒熱往來兼煩躁厥逆,此與【溫病條辨】"厥陰痙厥"之說可相互發明。

三、直中三陰之現代詮釋
直中現象尤值重視,此與【傷寒論】"直中陰經"之說雖同而實異。今之無症狀感染者,既無發熱惡寒之表證,亦無咳嗽胸悶之肺系見症,而CT已現肺絡病變。此當理解為疫毒直犯膜原,內迫三陰,與吳又可【溫疫論】"邪伏膜原"之說頗有相通處。臨床當參合舌脈,凡舌質暗紫、脈沉細數者,即應考慮直中可能。

四、六經辨證之當代價值
六經辨證非機械之疾病分期,實為氣化失調之動態模型。新冠肺炎呈現的合病、兩感、直中三大特徵,恰驗證了六經體系對複雜病機的解釋力。建議臨床處理:合病者宜三陽並調,用葛根湯合白虎湯法;兩感者當陰陽雙解,取麻黃附子細辛湯、柴胡桂枝幹薑湯等方義;直中者亟需溫通三陰,可考慮四逆輩合活血通絡之品。

結語:
新冠肺炎之六經傳變特徵,既印證了傷寒理論之普適性,亦拓展了傳統外感病學說之邊界。劉教授之觀察,為中醫應對新發傳染病提供了重要範式。然疫毒性質隨時代變異,學者當守仲景之心法而不泥其方,方能真正實現"古今病機相通而治法相續"的學術理想。

(全文798字)
平民百姓 發表於 2025-7-30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新冠肺炎之六經辨證要旨——與劉力紅先生商榷】

劉力紅先生以傷寒六經框架解析新冠肺炎特徵,誠為可貴。然細究其說,猶有可申論者。今就合病、兩感、直中三端,略陳管見。

一、合病非獨三陽,當參營衛虛實
先生謂新冠肺炎多呈太陽陽明合病或三陽合病,此說固是。然【傷寒論】明言"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而新冠患者常見脈沉緊,此乃邪氣內伏之象。愚見以為,其合病特徵實兼太陽表郁與太陰濕滯,非純陽證可比。仲景治合病用葛根湯、黃芩湯諸法,今人當參入藿朴夏苓湯意,方合濕毒郁肺之機。

二、兩感辨證尤當重少陰樞機
先生分兩感為太陽少陰、陽明太陰、少陽厥陰三型,確具卓識。然臨床所見,少陰兩感最為兇險。蓋少陰為性命之根,新冠重症多見脈微細、但欲寐,正是少陰陽衰之候。昔喻嘉言治兩感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法,今宜參入參附、四逆輩,非獨解表,尤重扶陽。至若少陽厥陰兩感,雖較少見,然厥陰風木犯肺,常見痙咳氣逆,當從烏梅丸法化裁,此先生未及詳論處。

三、直中三陰當辨濕毒伏絡
直中病例確如先生所言,然其病機非獨邪越三陽。愚臨證所見,此類患者多舌紫暗、脈沉滑,顯系濕毒直中募原,內伏膜絡。吳又可【溫疫論】云:"邪伏膜原,如鳥栖巢",正合此證。治當以達原飲透解伏邪,佐以紫雪丹開竅逐穢,非純用六經常法可盡。

要之,新冠之六經傳變,實兼傷寒、溫病兩途。先生獨重六經框架,而略於衛氣營血辨證,似未盡善。昔葉天士治疫,既用六經,復參舌脈,今人尤當法此。至若針灸防治,宜取大椎、肺俞以宣陽,配陰陵泉、三陰交以化濕,針藥並施,方為全法。

【素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終。"疫病辨證,貴在通變。六經雖為綱紀,然須參合時氣、體質,方能曲盡病情。謹陳陋見,就正於方家。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