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49|回覆: 0

[中藥大全] 山楂的功效與作用

[複製連結]
中草藥手冊 發表於 2020-5-15 14: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山楂

山楂,核果類水果,核質硬,果肉薄,味微酸澀。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後可入藥,是中國特有的藥果兼用樹種,具有降血脂、血壓、抗心律不齊等作用,同時也是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良藥,對胸膈脾滿、疝氣、血淤、閉經等症有很好的療效。

山楂樹

山楂樹
山楂簡介

藥材名:山楂

別名:酸梅子、山梨、山里果子、酸棗,鼻涕團、柿楂子、紅果、紅果子、山林果

來源:本品爲薔薇科植物山里紅或山楂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切片,乾燥。

性狀:本品爲圓形片,皺縮不平,直徑1~2.5cm,厚0.2~0.4cm。外皮紅色,具皺紋,有灰白小斑點。果肉深黃色至淺棕色。中部橫切片具5粒淺黃色果核,但核多脫落而中空。氣微清香,味酸、微甜。

化學成分:山楂果實含山楂酸、酒石酸、枸櫞酸、黃酮類、內酯、甙類、解酯酶及糖類。野山楂果實含山楂酸、槲皮素、綠原酸、咖啡酸、齊墩果酸、枸櫞酸、蘋果酸、維生素C、核黃素、鞣質、果糖、胡蘿蔔素及鈣、磷、鐵等。種仁含蛋白質、脂肪、腈甙等。葉含綠原酸、槲皮素、山楂酸、熊果醇。

性味:酸、甘、微溫

歸經:歸脾、胃、肝經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禁忌:脾胃虛弱者慎服,胃酸分泌過多者慎用。

山楂果實

山楂果實

山楂的功效

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於肉食積滯,消化不良,小兒疳積,細菌性痢疾,腸炎,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惡露不盡,疝氣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導滯作用增強。用於肉食積滯,瀉痢不爽。

山楂的作用

1.促進消化作用

山值含有脂肪酶,能促進脂肪消化,並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促進消化。

2、對心臟的作用

山植提取物使在體、離體蟾蜍心收縮力增強,且持續時間長。山植酸對疲勞衰弱的蟾蜍心臟停博有恢復跳動的作用。山楂內所含的三萜酸能改善冠脈循環而使冠狀動脈性衰竭得以代償,達到強心作用。

3、降壓作用

實驗證明,山植有較持久的降壓作用。山楂乙醇浸出物靜脈給藥,能使麻醉兔血壓緩慢下降,持續3小時。

4、降脂作用

山植提取物和醇浸膏0.5mg/kg口服能使動脈粥樣硬化兔血中卵磷脂比例提高,膽固醇和脂質在器官上的沉積降低。

5、抗氧化作用

山楂水提取液有清除O/2自由基、抑制小鼠肝臟脂質過氧化反應,減低經O/2誘導的透明質酸解聚作用。

6、對免疫功能的作用

山楂的水煎醇沉製成的注射液皮下注射給藥連續9d,可使家兔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血凝抗體滴度、心血T淋巴細胞E玫瑰花環形成率及T淋巴細胞轉化率均顯著增強,提示有免疫增強作用。

7、抗菌作用

山楂對志賀痢疾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痢疾桿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等也有抗菌作用;一般對革蘭陽性細菌作用強於革蘭陰性細菌。

8、防癌作用

在胃液的PH條件下,山楂提取液能夠消除合成亞硝胺的前體物質,即能阻斷合成亞硝胺。山楂提取液對大鼠和小鼠體內合成甲基苄基亞硝膠誘癌有顯著的阻斷作用。

9、其他作用

山楂2.5g/kg腹腔注射能顯著延長小鼠戊巴比妥鈉睡眠持續時間。山植有收縮子宮、促進子宮復原、止痛作用。

山楂乾果

山楂乾果

山楂的用法

內服:9~12g。--【中國藥典】

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中藥大辭典】

外用:煎水洗或搗敷。--【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中華本草】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中華本草】

山楂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治一切食積

山楂四兩,白朮四兩,神曲二兩。上爲末,蒸餅丸,梧於大,服七十丸,白湯下。(【丹溪心法】)

2、治食肉不消

山楂肉四兩,水煮食之,並飲其汁。(【簡便單方】)

3、治諸滯腹痛

山楂一味煎湯飲。(【方脈正宗】)

4、治痢疾赤白相兼

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爲末,每服一、二錢,紅痢蜜拌,白痢紅白糖拌,紅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勻,白湯調,空心下。(【醫鈔類編】)

5、治腸風

酸棗並肉核燒灰,米飲調下。(【百一選方】)

6、治老人腰痛及腿痛

棠梂子、鹿茸(炙)等分。爲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綱目】)

7、治寒濕氣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

茴香、柿楂子。上等分爲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鹽、酒調,空心熱服。(【百一選方】)

8、治產婦惡露不盡,腹中疼痛,或兒枕作痛

山楂百十個,打碎煎湯,入砂糖少許,空心溫服。(朱震亨)

山楂的臨床應用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治療絛蟲病

用鮮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兒酌減),洗淨去核,下午3時開始零食,晚10時吃完,晚飯禁食。次晨用檳榔2兩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臥床休息。有大便感覺時儘量堅持一段時間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絛蟲。冬天應坐在溫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蟲體遇冷收縮而不能完整排出。

2、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用20%山楂煎劑加糖矯味,每服200毫升(小兒酌減),每日3次,7~10天爲一療程。治療24例,全部有效。又有用山楂2兩煎服,治輕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無效外均治癒或好轉。或用生熱山楂片各1兩,加水500毫升煮開5分鐘,分2次服(小兒酌減),4~6天爲一療程,亦有效果。

3、用於降低血清膽甾醇

每日用山楂1兩,毛冬青2兩,分2次煎服。觀察20例,治前血清膽甾醇平均253.2毫克%,治後下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非常顯著。20例中有11例血清膽甾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62.9毫克%。認爲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爲毛冬青降低血清膽甾醇的效果,各地觀察結果頗不一致,目前尚難肯定;而本組病例中有4例曾單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藥前血清膽甾醇平均爲259.7毫克%,服藥至第6周時複查,下降至214毫克%。

天噬眼淚 發表於 2025-7-22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山楂藥性考辨與臨證應用闡微】

山楂者,【爾雅】謂之"朹",李時珍釋其名曰:"猴、鼠喜食之,故有諸名"。此物雖爲尋常果品,實乃藥食同源之佳品。今就古籍所載併合現代研究,詳辨其性用如次。

一、本草基原考訂
山楂屬薔薇科植物,入藥首載於【唐本草】,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辨其"小者似木瓜而酸"。現行藥典收載正品有二:一爲山里紅(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一爲山楂(C. pinnatifida)。其乾燥成熟果實切片入藥,以片大、皮紅、肉厚者爲佳。顯微特徵可見石細胞群與草酸鈣簇晶,此乃鑑別要點。

二、性味歸經析義
其性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酸能收斂消積,甘可補益和中,溫則通行血脈。王好古【湯液本草】謂其"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正合其性。現代研究揭示其所含有機酸(山楂酸、枸櫞酸)達6.8%,黃酮類超7.2%,此乃其藥理活性物質基礎。

三、功效應用發微
1. 消食化積:尤擅消肉食積滯,此乃其"酸勝甘"之性使然。【本草綱目】載其"化飲食,消肉積",現代證實其脂肪酶活性爲柑橘三倍,能顯著增強胃蛋白酶活性(P70%),此與改善微循環作用相合。

3. 降濁化脂:其降脂效應非獨促進膽固醇排泄,更通過上調LDL受體mRNA表達實現。臨床觀察表明,生山楂每日30g水煎,可使TC平均下降17.6%(P
dunbar 發表於 2025-7-28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山楂藥性考辨與臨證應用闡微】

山楂者,【爾雅】謂之"朹",李時珍釋其名曰:"山楂味似楂子,故亦名楂"。此物乃華夏特有之藥果,其性味功效,歷代醫家論述頗詳。今就典籍所載,參以現代研究,分述如次:

一、本草基原考
山楂爲薔薇科植物山里紅(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E.Br.)或山楂(C. pinnatifida Bge.)之乾燥成熟果實。其道地產區以太行山系爲佳,秋采切片,陰乾爲用。觀其形:外皮硃砂點染,果肉金黃透褐,橫切五核呈星芒之狀;嗅其氣:清芬醒脾;嘗其味:酸甘化陰,誠如【本草備要】所言:"酸甘微溫,入脾、胃、肝三經"。

二、藥效機理析
1. 消導之功
【本草綱目】載其"化飲食,消肉積"。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解酯酶可分解脂肪,枸櫞酸、山楂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此即"消食健胃"之科學內核。尤宜肉食積滯者,常與神曲、麥芽配伍,如【丹溪心法】保和丸。

2. 活血之效
其黃酮類成分可擴張冠脈,三萜酸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此與【醫學衷中參西錄】"化瘀血而不傷新血"之論暗合。臨床用於胸痹心痛,常配丹參、三七;治產後瘀阻,多與益母草同用。

3. 代謝調節
現代藥理學揭示:山楂提取物通過抑制HMG-CoA還原酶活性,調節脂蛋白代謝,此乃"降脂"之機理。其降壓作用則與槲皮素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相關。

三、臨證應用誡
1. 配伍禁忌
脾胃虛寒者當佐以白朮、乾薑;胃酸過多者需配伍海螵蛸。張錫純曾警示:"過服反伐生生之氣"。

2. 炮製之別
生品長於活血,炒焦增其消導之力,炭用則擅治血痢。【得配本草】詳辨:"生用破氣,炒用和血"。

四、現代拓展
近年研究發現:
1. 其原花青素可抑制NF-κB通路,具抗炎潛力
2. 熊果酸能調節PPARγ表達,改善胰島素抵抗
3. 鞣質成分對志賀氏菌有顯著抑制作用

結語:
山楂乃藥食同源之典範,其應用當遵"酸甘化陰"之旨,把握"消補兼施"之度。現代研究雖闡發其效,然終不離中醫整體觀之指導。學者宜參古酌今,方能用之得宜。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