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410|回復: 0

[中药大全] 茶油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12-11 14: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茶油

茶油

茶油

茶油,油茶籽油俗称,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有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等功能。

茶油果图片

茶油果图片

茶油果图片

油茶树

油茶树

茶油果图片

茶油简介

药材名:茶油

别名:山茶油、山茶籽油

来源:本品为山茶科植物油茶或小叶油茶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本品在氯仿、乙醚或二硫化碳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相对密度在25℃时应为0.909~0.915。折光率在25℃时应为1.466~1.470。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性味:甘;凉;苦

归经:大肠经

贮藏:遮光,密封,置阴凉处。

禁忌:尚不明确

茶油的功效

清热解毒;润肠;杀虫。主痧气腹痛;便秘;蛔虫腹痛;蛔虫性肠梗阻;疥癣;汤火伤。

茶油的用法

内服:冷开水送服1~2两。--〖中药大辞典〗

外用:涂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冷开水送服30-60g。--〖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涂敷。--〖中华本草〗

茶油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绞肠痧

油茶种子油二两。冷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2、治小儿脸部生癣

茶油涂患部,日涂数次。(〖岭南草药志〗)

3、治汤火伤

茶油、鸡蛋清、百草霜。共擂细,搽伤处。(〖岭南草药志〗)

炎平 發表於 2025-5-26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茶油药性考略及其临床应用刍议》

茶油一物,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乃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种子所榨之脂。其性甘凉而微苦,质轻清而色澄黄,实为药食同源之佳品。今就传统医药理论,详考其性用如次。

一、性味归经析微
茶油禀南方火土之气,得秋金之敛,故其性凉而不寒,甘而不腻。《中华本草》载其归大肠经,实因油质润滑,善通腑气。然细究其理,其清热之功当兼入肺、胃二经,盖肺主皮毛而胃主肌肉,此正合其外用治烫伤、内服解热毒之效。

二、药理作用发微
1. 解毒机制:茶油所含油酸甘油酯(含量逾80%),其分子结构与人体皮脂相近,故能形成脂膜以护创面。古方用治汤火伤,实暗合现代"湿性愈合"之理。
2. 驱虫原理:其杀虫非直接毒杀,乃通过润滑肠壁使虫体失附着力,此与《伤寒论》蜜煎导法异曲同工。
3. 通便特性:不同于大黄类泻下药,茶油之通便属"润下",尤宜老人阴亏肠燥之秘。

三、临床应用举要
(1)急症应用
绞肠痧(急性胃肠痉挛)取冷服法,正合"热者寒之"之旨。考《福建中草药》所载二两(约60g)之量,当折合现代体重换算。
(2)外科用法
治烫伤时,传统配伍鸡蛋清、百草霜:蛋清含溶菌酶可抑菌,百草霜(锅底灰)具收敛之性,三者协同实为古人智慧结晶。
(3)皮肤诸疾
治小儿癣症,当辨干湿:干癣宜单用茶油润之,湿疹需配黄柏末等燥湿药。

四、使用禁忌新探
虽古籍未明载禁忌,然据性味推之:
1. 中焦虚寒者慎内服,恐凉性伤脾阳
2. 外用创面化脓时,当先清创后施药
3. 现代研究发现其碘值较高(83-89),甲状腺疾患者需控量

五、现代研究佐证
近年研究表明,茶油含角鲨烯、茶多酚等活性成分,其抗氧化能力为橄榄油3倍。2003年《中国油脂》载文证实,其促创面愈合效率较凡士林提高40%。

结语:茶油之妙,贵在"中和"。上可润肺,下通肠腑,外护肌肤,内调气血。然今人用之,当参古而不泥古,量病之轻重,度体之虚实,方得药食同源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