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870|回復: 1

[中药大全]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11-12 15: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川楝子

川楝子

川楝子

川楝子,中药名,又名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主要产于中国的南方各地,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其性寒,味苦;有小毒。能舒肝、行气止痛、驱虫,常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等病症的治疗。

【本草纲目】曰『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本草经疏】言其『主温病伤寒,大热狂烦者,邪在阳明也,苦寒能散阳明之邪热,则诸证自除。』

川楝子成药

川楝子成药

川楝子

川楝子植株

川楝子植株

川楝子植物

川楝子

川楝子简介

药材名:川楝子

别名:楝实、练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楝子、石茱萸、楝树果、川楝树子、川楝实。

【鉴别应用】川楝子长于杀虫除湿,用于蛔虫腹痛、湿痒癣症;炒川楝子专于行气止痛,用于脘腹胀痛及疝气痛。

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川楝子川楝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不耐荫蔽,在海拔1000m以下均可生长。生于平坝或丘陵地带湿润处。分布于河南、甘肃、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化学成分:果实含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

性味:苦、寒;有毒

川楝子对大家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服用川楝子来进行养生,这样是可以帮助我们起到治病效果的,但是对川楝子来说,在川楝子中是存在一定毒性的,所以我们在服用川楝子的时候也会存在一定副作用,这个一定要注意,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

归经:归肝、小肠、膀胱经。

川楝子能入肝、胃,行气止痛力佳,善治脘腹胀痛,对肝气郁结?痛、经痛、疝痛均有良好疗效。且苦寒而不辛燥,无伤阴之弊,对阴虚气滞用之尤为惬当。同时又能杀虫,内服可治虫积腹痛,外用可治头癣。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禁忌:有小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川楝子的功效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川楝子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川楝子的作用

1、驱虫作用

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被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

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川楝子的用法

内服:4.5~9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行气止痛炒用,杀虫生用。--〖中华本草〗

川楝子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

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2、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

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3、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

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4、治脏毒下血

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5、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

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6、治小儿五疳

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7、治耳有恶疮

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遊客  發表於 2019-11-22 17:58
川楝子也是苦楝子一种吗?
钱底 發表於 2025-7-11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川楝子药性考辨及临证应用刍议》

川楝子一物,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历代本草论述颇详。今就诸家之说,参以临证心得,略陈管见如次。

一、本草源流考
川楝子异名金铃子,首见于《雷公炮炙论》。李时珍《本草纲目》辨之甚明:"楝实导热下行,其性趋下",此说深得药理三昧。考《本草经集注》分列楝实与金铃子为二物,至宋《证类本草》始明其同源。今之川楝子专指川产者,与北楝子相较,其形硕大而色金黄,药力尤胜。

二、性味归经析
其性苦寒沉降,入肝、小肠、膀胱三经。苦能燥湿,寒可清热,沉降之性尤善引火下行。然其"小毒"之谓,当审慎待之。张璐《本经逢原》指出:"过服令人利不止",盖因其含川楝素等成分,可刺激胃肠黏膜。现代药理证实,成人安全用量当控制在5-10g,且需久煎减毒。

三、功效应用辨
1. 行气止痛之妙
此物为厥阴肝经要药,朱丹溪谓其"治疝气如神"。临证应用有三要:
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延胡索,取金铃子散之意
疗寒疝腹痛,当佐吴茱萸、小茴香以制其寒性
妇人经行腹痛,合当归、香附尤佳

2. 驱虫效验
《千金方》载其杀三虫之功。今用于蛔厥证(胆道蛔虫),可取鲜品30g煎汤顿服,辅以芒硝6g冲服。然须注意:
体虚者慎用
当配伍使君子、槟榔
服后两时辰内忌食油腻

四、炮制要义
生用杀虫,炒用止痛,此乃不刊之论。雷公炮制法载:"酒浸蒸熟,去皮取仁",今多改为清炒至表面焦黄。现代研究显示,炒制后川楝素含量降低约40%,而镇痛成分保留完好。

五、禁忌不可忽
王好古《汤液本草》警示:"脾胃虚寒者禁服"。今更当注意:
1. 孕妇忌用(有收缩子宫作用)
2. 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3. 不可与温补药同用
4. 连续服用勿超七日

结语:川楝子乃泻肝妙品,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然须谨记《本草正义》所诫:"苦寒之品,中病即止"。今人用此,当参古法而酌今宜,辨证施治,方得药效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