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56|回復: 1

[医药临床] 温脾祛湿散寒止痛治腰痛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7 10: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佐某,女,52岁,2019年4月12日诊。诉近一个多月来,晨起常见腰部僵硬难伸舒,伴双下肢沉重坠,而起床经逐渐运动后,疼痛慢慢缓解转舒。

诊见:体格肥胖,腰肌丰满发达,体重超标,平时纳食可,少运动,大便溏烂,有痰涎,睡眠打呼噜,舌淡苔滑腻,脉沉滑且涩。因脾统血,主肌肉,可运化水湿,湿性黏腻,寒湿侵袭带脉则见腰肌伸舒不灵,重坠沉着;风、寒、痰、湿诸邪痹阻经脉或外力所伤,气滞血瘀,则往往引致腰痛。脉证合参,此乃寒湿痹阻腰痛。

治则:温脾祛湿,散寒止痛。

临床选用〖伤寒论〗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加味治疗。

方药:炙甘草10g,干姜10g,茯苓30g,白术20g,牛膝15g,泽泻20克,杜仲15g,独活15g,益母草20g,黄芪30g,寄生20g,薏米30g。5剂,水煎后分2次温服。

另嘱:每天晚上,用药渣复水温烫腰背及双下肢,以适合为度,时间30分钟。

2019年4月18日二诊:自述服第1剂药后第二三天,早上大便排出许多黏腻大便,小便比前多且顺畅,腰脊处逐日暖和,痛大减,运动比前灵活,效不更方,守方再进5剂,追踪至今未见复发,已正常生活工作。

按:〖内经〗曰:『腰为肾之府』『肝主筋,肾主骨。』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任、冲、督、带脉布于腰间,若年哀天癸竭,肝肾精气不足以濡养筋骨,劳苦酒色,七情内伤致肾精亏损于内,不荣则痛。

本例患者体态偏肥胖,痰、湿、寒、瘀、虚,均兼一身,所以见腰肌僵硬运动不灵。〖金匮心典〗曰:『肾受冷湿,着而不去,则为肾着,然病不在肾之脏,而在肾之外腑,故治其法不在温肾而祛寒,而在燠土以胜水,甘、姜、茯、术,辛温甘淡,本非肾药,温肾着者,原其病也。』

此方一名肾着汤,用于治疗腰以下间之寒湿瘀之症,药症合拍,所以辨证加减用药10剂,内服外烫而收功。(朱伟杰 曾育林 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韩次 發表於 2025-4-16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肾着汤加减治疗寒湿腰痛验案析义》

腰痛一证,《内经》辨为"肾之府"病,然临床所见,非尽属肾虚。本案患者形体丰腴,痰湿内盛,乃典型脾虚湿困、寒客带脉之候。其晨起腰僵、下肢重坠,活动后稍缓,正合《金匮要略》"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之述,然病机实系"燠土胜水"而非单纯温肾,此辨证之精要也。

病机有三重枢要:一则脾失健运,水湿下注带脉,如《医宗金鉴》所谓"带脉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十二经脉";二则寒湿痹阻太阳经输,膀胱经"挟脊抵腰中",阳气不得宣通;三则久病入络,气血瘀滞,故见脉沉滑而涩。三者相兼,形成"湿-寒-瘀"病理链条。

方取肾着汤为君,暗合四重法度:干姜配白术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茯苓佐泽泻遵"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训,更妙在加牛膝、独活引药下行,杜仲、寄生补而不滞,尤以益母草、薏苡仁通利三焦,黄芪益气行水,构成"温-利-补-通"立体治法。外用药渣烫熨,暗合《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之奥义。

本案启示有三:其一,腰痛辨治当突破"肾虚"窠臼,细察痰湿瘀滞;其二,经方运用贵在加减,本案保留肾着汤核心药对(干姜、茯苓、白术),佐入流动之品,防其壅滞;其三,形盛之人治脾为先,印证了李东垣"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之论。然须注意,体胖脉沉者需与阳虚水泛之真武汤证相鉴别,前者重在脾湿,后者责在肾阳。

此案成功处在于准确把握"土不制水"病机,通过燠土以暖腰,利水以减重,标本兼顾。然现代临床类似患者多兼脂代谢紊乱,可酌加荷叶、山楂等化浊之品,更合"治未病"之旨。学者当知,中医治腰痛绝非"腰痛医腰",诚如《医学心悟》所言:"见病医病,医家大忌",必先明脏腑经络之所属,辨气血阴阳之盛衰,方能中的。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