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78|回复: 1

[医药临床] 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漏汗证案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方某,女,84岁。因自觉身体发热,汗出如洗、恶风2周,于2018年7月10日来诊。要求开“中药感冒药”予以治疗。患者诉1月前因吹风扇后出现恶寒、发热、头痛、汗出等症状,在我院全科门诊予以“感冒疏风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后,头痛明显好转,但汗出异常,晨起后稍活动即汗湿衣衫,又自行服用“感冒疏风胶囊”,症状未见好转。刻下:动则汗出、恶风、气短乏力、膝关节屈伸不利、小便量少,白天2次,舌淡,苔薄,脉浮而无力等。予以桂枝加附子汤5剂,桂枝15g,生白芍15g,甘草15g,生姜15g,制附片10g,红枣4枚(掰开),嘱患者自行回家煎服。

2018年7月13日二诊:患者诉服药3剂,不再出汗,无气短乏力,膝关节已无大碍,小便正常。问及何时汗止?答曰:第二天晨起活动即不出汗。患者病愈,无需用药,嘱其避风,不适随诊。

伤寒论》第二十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此案患者年老体弱,身体素虚,外感风寒邪气,发为太阳病,医者过用发汗之品,导致发汗太过,阳气受损,气不摄津,以致漏汗不止、气短乏力;汗漏不止,阴津外泄,津伤已失濡养,故膝关节活动不利;阳气不足,膀胱气化无力,再加之汗出津亏,故而小便量少。治拟扶阳解表为主,阳气得复,津不外泄,诸症皆愈,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余千里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卫生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有道乌青 发表于 2025-4-11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加附子汤治漏汗证发微》

本案乃典型太阳病过汗致阳虚漏汗证,诚如仲景《伤寒论》第20条所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之候。细析其病机,实为太阳中风证误治后形成的阴阳两伤之局,尤以卫阳不固为病机核心。患者年逾八旬,天癸早竭,元阳本弱,复因过用辛温发汗之品(感冒疏风胶囊含麻黄、桂枝等),致汗漏不止而阳气愈虚,形成"汗出-阳虚-更汗出"的恶性循环。

桂枝加附子汤组方之妙,在于桂枝汤调和营卫中佐以附子温固元阳。方中桂枝配芍药,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以治其标;附子辛热,温补少阴以固其本。尤当注意的是,原方用"炮附子"而非生附子,本案用制附片10克正合古法,既避毒性,又存温阳之效。生姜、大枣助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扶阳固表,调和营卫"之功。

本案辨证要点有三:一察汗出特点为"动则汗出",此非阳明里热之濈濈汗出,亦非阴虚之睡中盗汗,实为卫阳不固之征;二辨小便不利非膀胱湿热之淋沥涩痛,乃气化无权之尿少;三诊脉浮而无力,恰是表证未解而阳气已虚之象。三者合参,方证相应,故能三剂而愈。

今人治外感,多喜用中成药速效,然若不明辨证候,见发热汗出辄投辛温发汗之剂,最易犯"虚虚"之戒。此案警示:老年外感慎用汗法,若见"汗出恶风、脉弱尿少"等阳不摄津之象,当遵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重在温阳固本。附子用量尤须斟酌,本案用10克制附片,既达温阳之效,又避毒性之弊,堪为范例。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