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43|回覆: 1

[醫藥臨床] 香砂益胃湯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張鴻謀,男,1939年出生。1966年畢業於蘭州醫學院醫療系(現蘭州大學醫學部),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甘肅省著名中醫,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他擅長肝內膽管結石、膽囊膽管結石、膽囊炎、胃炎、腎結石、闌尾炎、風濕病關節炎、腫瘤、腸梗阻等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組成:白及、木香、荔枝核、砂仁、紫河車、九香蟲、莪朮、各9克,甘草6克、黃芪、烏賊骨各15克。

功效:溫中和胃,理氣行滯。

主治: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症見不思飲食,胃脘脹滿,嘔吐酸水,胃痛出血者,舌質紅,舌苔白膩厚,脈弦滑沉緊細。

方解:張鴻謀善用紫河車配伍荔枝核治療萎縮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二藥相伍可促進潰瘍癒合,改善胃黏膜肌層營養,有生肌斂瘡之功。紫河車味甘、咸,性溫,歸肺,肝,腎經。紫河車益氣養血,補腎益精,生肌長肉爲君藥,用於精虧不孕,陽痿早泄,虛勞咳嗽,胃痛不愈者。研粉裝膠囊2.5~3克,每日3次。【神龍本草經】云:『紫河車,甘,療諸虛損,癆瘵骨蒸,滋培根本。』木香、砂仁、荔枝核、九香蟲理氣和胃,溫陽散寒爲臣藥。張鴻謀認爲荔枝核尤其對胃黏膜腺體增生結節、息肉有軟堅散結之功,且能行氣止痛。木香、砂仁有芳香化濕,行氣止嘔的功效。九香蟲溫陽散寒且能補腎壯陽,對於虛寒型胃痛腰痛,陽痿早泄有顯效。莪朮、烏賊骨、白芨三藥爲伍,活血化瘀,收斂、生肌、止血爲佐藥。莪朮抑制腺體增生,白及去腐生肌,烏賊骨收斂固澀止血。黃芪、甘草益氣健脾爲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溫中和胃,理氣止痛,化瘀斂瘡,止血生肌之功。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效果顯著。

臨床加減:打嗝呃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呃,或用制半夏、生薑各9克煎湯送服。怕冷胃寒,腹瀉腹痛者腎陽虧虛,火不暖土,用灶心黃土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10分鐘,取澄清液代水煎藥。尤其是腫瘤患者用此法服藥可以防治化療後噁心嘔吐。一般用灶心黃土水煎藥服用半月嘔吐即可緩解,張鴻謀在臨床上運用此法屢用屢效。防化療後血象低者加淫羊藿、菟絲子、補骨脂、雞血藤可以升高白細胞。胃痛明顯,喜熱飲者加高良姜、香附散寒止痛。胃鏡提示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者加入煅瓦楞子、蒲黃、五靈脂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出血者用花蕊石、漢三七、雲南白藥各等分溫水沖服。伴有腸化不典型增生者屬於癌前病變,加山慈姑10克、雄黃0.5克溫水沖服。

典型案例:王某,女,37歲。2019年3月12日初診。胃脘脹痛打嗝泛酸水半年余。口苦燒心,失眠多夢。大便乾結,心煩,脾氣大。胃鏡檢查示:糜爛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B超提示慢性膽囊炎。舌質紅舌苔白膩厚,脈弦滑。辨證病機爲肝胃不和,胃熱脾濕。以香砂益胃湯加小柴胡湯,龍骨、牡蠣治療一月余病情好轉。

(甘肅蘭州展文國中醫診所 展文國 甘肅民樂縣醫院 展金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4-13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香砂益胃湯臨證探微

張鴻謀先生所創香砂益胃湯,乃融匯脾胃學說與活血生肌之法,針對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病機虛實夾雜者,頗具匠心。今就其組方精義與臨證要點析之。

一、立方之本:標本兼顧,氣血同調
本方以紫河車爲君,取其"血肉有情"之性,既補氣血虧虛,又助黏膜修復。【本草綱目】載其"療虛損勞極",張氏更創新用於胃黏膜萎縮,實爲"以補爲通"之妙。配伍荔枝核行氣散結,既制紫河車之壅滯,又針對腺體增生病理產物,體現"補而不滯,消不傷正"之旨。

臣藥木香、砂仁、九香蟲,乃辛溫流動之品,暗合"脾喜燥惡濕"特性。其中九香蟲溫腎陽以暖中土,揭示胃病久及腎的傳變規律,與【景岳全書】"脾胃之病多由陽虛"之論相契。佐藥莪朮、烏賊骨、白及,化瘀與收斂並舉,尤重"瘀去新生"之理,針對潰瘍病"久病入絡"之特點。

二、加減法度:病證結合,動態調方
張氏加減法體現三重辨證維度:
1. 症狀層面:如呃逆用旋覆代赭降逆,取法仲景;寒甚加灶心土,宗【金匱要略】黃土湯義。
2. 病理層面:針對腸化增生加山慈姑、雄黃解毒散結,體現"既病防變"思想。
3. 治療階段:化療後配淫羊藿、補骨脂等,兼顧西醫療程對氣血之伐,彰顯中西醫結合智慧。

三、臨證啟示
1. 黏膜修復觀:紫河車、白及組合,突破傳統"胃病治氣"框架,開創"補虛生肌"新徑。
2. 截斷扭轉法:對癌前病變及早介入,體現"治未病"理念。

此方之精,在於平衡補消、氣血、寒熱三對關係,堪爲現代脾胃病治療之典範。然需注意:雄黃等毒性藥物當嚴格控量,灶心土宜取陳年者,免燥烈傷陰。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方得真諦。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