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18|回覆: 2

[醫藥臨床] 小藥方讓我起死回生,從此走上中醫之路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40年前,呂大夫用一首小藥方治癒了筆者的消化道大出血,也激勵筆者走上了棄文從醫的道路。他說:『獻方人已經過世多年,但他的救命之恩我卻永遠銘記。有些人認爲中藥見效慢,只能治療慢性病,實則不然。』小方子很好記,記住以備不時之需。

1975年12月14日清晨起床後,覺得腹部脹滿,噁心欲嘔,頭暈目眩,站立不穩。家人趕緊送入醫院接受治療,值班的醫生一量,血壓只有60/90mmHg,診斷爲消化道出血。

由於出血量大,不到一個小時,已連續出現3次休克。醫院立即輸血搶救,但因血源不足還不能採用手術治療。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黑龍江省清河鎮衛生院中醫師呂大夫前來,極力主張服用中藥治療,並且開了一個藥方:白及、大黃、龍骨、烏賊骨、三七、百合粉各等份,研末沖服。不一會兒,按照這個處方配成的藥面就送到病房來了,用水一衝,黏黏糊糊的,就像糨糊一樣。一口氣喝進去一大碗,把生的希望都寄托在這些藥面中了。藥糊進肚後,腸胃就開始蠕動起來,咕嚕咕嚕地直叫。三四個小時以後,排出一大盆腥臭無比的柏油便。便後頓覺腹脹大減,心中平靜了許多。

後來醫院找來血源,連續輸血2800mL。每天按時服用這種藥面,病情很快出現轉機,消化道出血迅速得到控制,住院一個多月就痊癒出院了。

這個藥方看起來很簡單,但卻富有深意,是一首配伍精當的良方:君以白及、烏賊骨,名曰烏及散,善治胃痛吞酸嘔血;臣以龍骨、三七,加強固澀止血之功;佐以大黃,以其善於通六腑,使血止而不留瘀也;使以百合,不僅可以改善缺血引起的心慌氣短症狀,而且能夠引血歸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黃,能引胃氣下行,故善治吐衄,【神農本草經】謂其能『推陳致新』,能使瘀血除而新血生也。實踐證明大黃是治療消化道出血的首選藥物,且不可畏其性猛而棄用,亦不可謂之賤藥而等閒視之。(程寶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馬奇 發表於 2025-6-29 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烏及散止血方之配伍精義與臨證啟示】

程寶書先生所述呂大夫烏及散驗案,實爲中醫"急症用猛藥"之典範。此方雖僅六味,然暗合【內經】"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旨,更彰顯仲景"血證三要訣"(止血、消瘀、寧血)之奧義。

一、組方配伍之精微
1. 君臣佐使各司其職
白及、烏賊骨爲君,【本草求真】謂白及"性澀而收,得秋金之令",其膠質可物理性封閉血管破口;烏賊骨咸溫,【本草備要】載其"通血脈,祛寒濕",所含碳酸鈣能中和胃酸。二者相須爲用,正合【醫學衷中參西錄】"澀中有通"之妙。

龍骨、三七爲臣,龍骨鎮攝浮陽以防氣隨血脫,三七化瘀止血,張錫純稱其"化瘀血而不傷新血"。二者一動一靜,深得"止血不留瘀"之三昧。

2. 大黃之用尤見匠心
大黃爲佐使,取其"釜底抽薪"之功。【血證論】明言:"大黃之性,亦無不達,蓋其藥力最猛。"現代藥理證實其所含鞣質可收縮血管,結合型蒽醌促進腸道蠕動,正是"通因通用"之絕佳詮釋。

二、急症施治之啟示
1. 打破"中醫慢郎"之謬見
此案患者三度休克,中藥一劑而血止,足證【傷寒論】"急下存陰"之法非虛言。民國張山雷曾言:"暴病非必皆死證,惟拘泥常法則必死。"

2. "糨糊劑型"之現代意義
藥末沖服成糊狀,既延長黏膜接觸時間,又形成物理保護膜。此與當代"混懸劑"理念暗合,可見傳統劑型蘊含科學智慧。

三、臨證運用要點
1. 辨證關鍵
適用於胃熱絡傷型出血,症見嘔血色紅、便黑如漆、舌紅苔黃。若面色晄白、脈微欲絕者,當先予獨參湯固脫。

2. 現代拓展
近年研究顯示,此方加減對應激性潰瘍出血有效率可達89.7%(【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18),若配合冰鹽水灌胃,療效更佳。

程先生之經歷,恰如【格致餘論】所言:"醫之爲藝,非獨治已病,亦所以明生死之故。"此方之價值,非僅在其效驗,更在示人以中醫急救之正法眼藏。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明其理而活其用,方不負先賢濟世之苦心。

(註:急症用藥須把握劑量與時機,大黃常用3-6g,中病即止;虛寒出血禁用此方。)
花兒 發表於 2025-7-3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烏及散配伍精義與急症中醫診療之道——兼答程寶書先生驗方實錄】

程先生所述烏及散救治消化道大出血案例,實爲中醫"急則治標"理論之典範。此方雖僅六味,然暗合"固本清源"之旨,其組方思路可追溯至【金匱要略】黃土湯與瀉心湯配伍法度,今試析其精要:

一、君臣佐使結構解析
白及、烏賊骨爲君,取"澀可去脫"之理。【本草求真】載白及"性澀而收,得秋金之令",其黏液質可形成物理性保護膜;烏賊骨含碳酸鈣,既能中和胃酸,又可促進血小板聚集。二者相須爲用,正合【醫學衷中參西錄】"止血須分寒熱虛實"之論。

龍骨、三七爲臣,體現"動靜結合"思維。龍骨鎮攝浮陽,三七化瘀止血,張錫純謂其"化瘀血而不傷新血",現代研究證實其皂苷成分可縮短凝血酶原時間。此配伍既防血溢脈外,又避血止留瘀之弊。

二、大黃運用之妙
大黃爲佐,深得"通因通用"之旨。【傷寒論】瀉心湯早有"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明訓。其蒽醌苷成分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同時促進腸道蠕動,使離經之血從下而解。程氏案例中"排柏油便"正是"瘀血去則新血生"之徵象。

三、百合點睛之筆
百合爲使,暗合"治血先治氣"原則。【本草備要】言其"甘平潤肺",現代藥理證實其含秋水仙鹼能改善心肌缺氧。於血脫證中配伍,既防燥藥傷陰,又助氣血和合,實爲"血證用氣藥"之妙筆。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急症中醫診療貴在"辨證精確,用藥果決";其二,止血勿忘消瘀,當遵唐容川"止血、消瘀、寧血、補虛"四法;其三,經方配伍與現代藥理可相互印證。呂大夫深諳"有是證用是藥"之旨,故能力挽狂瀾。

今人臨證,當師古而不泥古。程先生所載案例,非特爲備急之方,更示人以中醫急診思維之法度。然需申明:血證變化多端,用時仍需詳辨寒熱虛實,方保無虞。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