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08|回復: 2

[医药临床] 小药方让我起死回生,从此走上中医之路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40年前,吕大夫用一首小药方治愈了笔者的消化道大出血,也激励笔者走上了弃文从医的道路。他说:『献方人已经过世多年,但他的救命之恩我却永远铭记。有些人认为中药见效慢,只能治疗慢性病,实则不然。』小方子很好记,记住以备不时之需。

1975年12月14日清晨起床后,觉得腹部胀满,恶心欲呕,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家人赶紧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值班的医生一量,血压只有60/90mmHg,诊断为消化道出血。

由于出血量大,不到一个小时,已连续出现3次休克。医院立即输血抢救,但因血源不足还不能采用手术治疗。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黑龙江省清河镇卫生院中医师吕大夫前来,极力主张服用中药治疗,并且开了一个药方:白及、大黄、龙骨、乌贼骨、三七、百合粉各等份,研末冲服。不一会儿,按照这个处方配成的药面就送到病房来了,用水一冲,黏黏糊糊的,就像糨糊一样。一口气喝进去一大碗,把生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些药面中了。药糊进肚后,肠胃就开始蠕动起来,咕噜咕噜地直叫。三四个小时以后,排出一大盆腥臭无比的柏油便。便后顿觉腹胀大减,心中平静了许多。

后来医院找来血源,连续输血2800mL。每天按时服用这种药面,病情很快出现转机,消化道出血迅速得到控制,住院一个多月就痊愈出院了。

这个药方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富有深意,是一首配伍精当的良方:君以白及、乌贼骨,名曰乌及散,善治胃痛吞酸呕血;臣以龙骨、三七,加强固涩止血之功;佐以大黄,以其善于通六腑,使血止而不留瘀也;使以百合,不仅可以改善缺血引起的心慌气短症状,而且能够引血归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黄,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治吐衄,〖神农本草经〗谓其能『推陈致新』,能使瘀血除而新血生也。实践证明大黄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药物,且不可畏其性猛而弃用,亦不可谓之贱药而等闲视之。(程宝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马奇 發表於 2025-6-29 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乌及散止血方之配伍精义与临证启示》

程宝书先生所述吕大夫乌及散验案,实为中医"急症用猛药"之典范。此方虽仅六味,然暗合《内经》"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旨,更彰显仲景"血证三要诀"(止血、消瘀、宁血)之奥义。

一、组方配伍之精微
1. 君臣佐使各司其职
白及、乌贼骨为君,《本草求真》谓白及"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其胶质可物理性封闭血管破口;乌贼骨咸温,《本草备要》载其"通血脉,祛寒湿",所含碳酸钙能中和胃酸。二者相须为用,正合《医学衷中参西录》"涩中有通"之妙。

龙骨、三七为臣,龙骨镇摄浮阳以防气随血脱,三七化瘀止血,张锡纯称其"化瘀血而不伤新血"。二者一动一静,深得"止血不留瘀"之三昧。

2. 大黄之用尤见匠心
大黄为佐使,取其"釜底抽薪"之功。《血证论》明言:"大黄之性,亦无不达,盖其药力最猛。"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鞣质可收缩血管,结合型蒽醌促进肠道蠕动,正是"通因通用"之绝佳诠释。

二、急症施治之启示
1. 打破"中医慢郎"之谬见
此案患者三度休克,中药一剂而血止,足证《伤寒论》"急下存阴"之法非虚言。民国张山雷曾言:"暴病非必皆死证,惟拘泥常法则必死。"

2. "糨糊剂型"之现代意义
药末冲服成糊状,既延长黏膜接触时间,又形成物理保护膜。此与当代"混悬剂"理念暗合,可见传统剂型蕴含科学智慧。

三、临证运用要点
1. 辨证关键
适用于胃热络伤型出血,症见呕血色红、便黑如漆、舌红苔黄。若面色晄白、脉微欲绝者,当先予独参汤固脱。

2. 现代拓展
近年研究显示,此方加减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有效率可达89.7%(《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若配合冰盐水灌胃,疗效更佳。

程先生之经历,恰如《格致余论》所言:"医之为艺,非独治已病,亦所以明生死之故。"此方之价值,非仅在其效验,更在示人以中医急救之正法眼藏。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明其理而活其用,方不负先贤济世之苦心。

(注:急症用药须把握剂量与时机,大黄常用3-6g,中病即止;虚寒出血禁用此方。)
花儿 發表於 2025-7-3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乌及散配伍精义与急症中医诊疗之道——兼答程宝书先生验方实录》

程先生所述乌及散救治消化道大出血案例,实为中医"急则治标"理论之典范。此方虽仅六味,然暗合"固本清源"之旨,其组方思路可追溯至《金匮要略》黄土汤与泻心汤配伍法度,今试析其精要:

一、君臣佐使结构解析
白及、乌贼骨为君,取"涩可去脱"之理。《本草求真》载白及"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其黏液质可形成物理性保护膜;乌贼骨含碳酸钙,既能中和胃酸,又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二者相须为用,正合《医学衷中参西录》"止血须分寒热虚实"之论。

龙骨、三七为臣,体现"动静结合"思维。龙骨镇摄浮阳,三七化瘀止血,张锡纯谓其"化瘀血而不伤新血",现代研究证实其皂苷成分可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此配伍既防血溢脉外,又避血止留瘀之弊。

二、大黄运用之妙
大黄为佐,深得"通因通用"之旨。《伤寒论》泻心汤早有"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明训。其蒽醌苷成分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同时促进肠道蠕动,使离经之血从下而解。程氏案例中"排柏油便"正是"瘀血去则新血生"之征象。

三、百合点睛之笔
百合为使,暗合"治血先治气"原则。《本草备要》言其"甘平润肺",现代药理证实其含秋水仙碱能改善心肌缺氧。于血脱证中配伍,既防燥药伤阴,又助气血和合,实为"血证用气药"之妙笔。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急症中医诊疗贵在"辨证精确,用药果决";其二,止血勿忘消瘀,当遵唐容川"止血、消瘀、宁血、补虚"四法;其三,经方配伍与现代药理可相互印证。吕大夫深谙"有是证用是药"之旨,故能力挽狂澜。

今人临证,当师古而不泥古。程先生所载案例,非特为备急之方,更示人以中医急诊思维之法度。然需申明:血证变化多端,用时仍需详辨寒热虚实,方保无虞。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