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27|回復: 1

[医药临床] 瓜蒌散治带状疱疹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明代医家孙一奎〖医旨绪余·下卷·肋痛〗载:『余弟于六月赴邑,途经受热,且过劳,性多躁暴,忽左肋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疮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以黄连、杏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医教以白矾研末,并水调敷,仍于前药加青黛、龙胆草进之。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郐,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色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予心甚不怿,乃载归以询先师黄古潭先生,先生观脉案药方,哂曰:切脉认病则审美,制药订方则未也。夫用药如用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病势有烧眉之急,叠卵之危,岂可执寻常泻肝之剂正治耶?是谓驱羊搏虎矣。且苦寒之药,愈资其燥,以故病转增剧。水泡疮发于外者,肝郁既久,不得发越,乃侮其所不胜,故皮腠为之溃也。至于自焚则死矣,何惧之甚。为订一方,以大栝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粉草二钱,红花五分,戌时进药,少顷就得睡,至子丑时方醒,问之已不痛矣。乃索食,予禁止之,恐邪火未尽退也。急煎药渣与之,又睡至天明时,微利一度,复睡至辰时,起视皮肤之红,皆以冰释,而水泡疮亦尽敛矣。后亦不服他药。夫病重三日,饮食不进,呻吟不辍口,一剂而愈,真可谓之神矣。夫栝蒌味甘寒。经云:泄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于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考之本草,栝蒌能治插胁之痛,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致于流通,故痛自然止矣。』(明·孙一奎〖赤水玄珠全集〗)

此案疾病即现代医学所称『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中医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此病是春秋季常见、多发的皮肤病,表现为局部水疱簇集、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一般医籍认为病因多属肝胆湿热,主用龙胆泻肝汤施治。但古今案例中有不少带状疱疹患者服用龙胆泻肝汤乏效。孙一奎师黄古潭独辟蹊径,认为此带状疱疹病因是肝郁燥极,以平淡至极的瓜蒌、红花、甘草寥寥三味治之,收获神效。笔者多年来师从其法,辨证治疗带状疱疹,多能快捷奏效且不留后遗症。

此方清代医家程国彭收入〖医学心悟〗,曰:『瓜蒌散,治肝气燥急而肋痛,或有水疱。大瓜蒌(连皮捣烂)一枚,粉甘草二钱,红花七分,水煎服。』

方中取效的关键药是瓜蒌。瓜蒌性味甘寒,归肺、味、大肠经,具有清热化痰、宽胸利气、润肠通便的作用,尚可入肝经,有疏肝润燥、缓急止痛的功效。诚如孙一奎言:『夫栝蒌味甘寒。经云:泄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于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考之本草,栝蒌能治插胁之痛,盖为其缓中润燥以致于流通,故痛自然止矣。』程钟龄曰:『按郁火日久,肝气燥急,不得发越,故皮肤起疱,转为胀痛。经云:损其肝者缓其中。瓜蒌为物,甘缓而润,于郁不逆,又如油洗物,滑而不滞,此其所以奏功也。』王学权〖重庆堂随笔〗亦云:『栝蒌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

瓜蒌应用全瓜蒌,即皮、子、瓤全用,原方『大瓜蒌一每,重一二两,连皮捣烂』,有深意焉。当代医家乐山余国俊考虑到现在大瓜蒌已难觅,药房配药皮、子不均,主张瓜蒌仁30~50克、瓜蒌皮15~20克合用。其法可从,可谓善用方者。(周益新 山西省大同市新建康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徐始 發表於 2025-4-21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瓜蒌散治带状疱疹之机理探微》

孙一奎《医旨绪余》所载瓜蒌散治验一案,实为中医辨证论治之典范。此案启示有三:其一,带状疱疹非尽属肝胆湿热,肝郁化燥亦是重要病机;其二,苦寒直折非万能之法,甘润柔肝反收奇效;其三,用药贵在契合病机,不在药味多寡。

考瓜蒌散组方之妙,全在"柔润通络"四字。瓜蒌甘寒滑润,《本草思辨录》谓其"能开胸膈之痹结,涤痰垢之胶凝",其用连皮者,取皮走皮之意,既清肺胃之热,又润肝经之燥。红花用量仅五分至七分,取其轻清活血而非破血,与甘草甘缓相配,暗合《内经》"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旨。三药相伍,构成"润燥-活血-缓急"之治疗体系。

此方与龙胆泻肝汤之异,正在于病机认识不同。龙胆泻肝汤证属湿热壅盛,多见口苦溲赤;瓜蒌散证乃郁久化燥,必见皮肤干红、疼痛如灼。黄古潭所谓"愈资其燥"之诫,实点明苦寒伤阴之弊。现代临床常见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本阴血已亏,若再投苦寒,往往疼痛缠绵,正宜此法。

余临证运用此方,必察三点:一观舌质是否红而少津,二问疼痛是否呈灼热感,三触皮疹是否干燥无渗。若见水疱晶莹、渗液量多者,则非本方所宜。曾治一更年期女性患者,左胁疱疹伴失眠烦躁,前医用龙胆泻肝汤反剧,余投瓜蒌散加白芍、珍珠母,三剂痛减,七剂疹消。可见辨证精确,平淡之方亦能建奇功。

此案启示后学:读古人医案,当求其辨证思路而非拘泥方药。瓜蒌散之价值,不在治愈一病,而在示人"治病求本"之要义。今人治带状疱疹,或拘于抗病毒之说,或囿于清热利湿之常法,若能参透此案精微,临证自多活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