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93|回覆: 0

[中藥大全] 白薇的功效與作用

[複製連結]
中草藥手冊 發表於 2019-9-3 13: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白薇,蘿藦科、鵝絨藤屬直立多年生草本

白薇,蘿藦科、鵝絨藤屬直立多年生草本

白薇

白薇,蘿藦科、鵝絨藤屬直立多年生草本,根須狀,有香氣。根及部分根莖供藥用,有除虛煩、清熱散腫、生肌止痛之效,可治產後虛煩嘔逆,小便淋瀝,腎炎,尿路感染,水腫,支氣管炎和風濕性腰腿痛等。它屬於清熱藥的清虛熱藥,亦適用於骨蒸潮熱、低熱不退等症。

白薇 『微,細也。其根細而白也』(【本草綱目】),本品因形狀、顏色而得名。

白薇圖片

白薇圖片

白薇圖片

白薇乾燥體圖片

白薇乾燥體圖片

白薇圖片

白薇植株圖片

白薇植株圖片

白薇圖片

白薇簡介

藥材名:白薇

別名:白龍鬚,白馬薇,白馬尾,白幕,半拉瓢,翅果白薇,春草,大白薇

來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乾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採挖,洗淨,乾燥。

性狀:本品根莖粗短,有結節,多彎曲。上面有圓形的莖痕,下面及兩側簇生多數細長的根,根長10~25cm,直徑0.1~0.2cm。表面棕黃色。質脆,易折斷,斷麵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氣微,味微苦。

我國著名的老中醫專家廖佐芹教授說,本品苦泄降,咸入血,寒清解,兼透散,略益陰,入肝、胃、肺經。既退虛熱、涼血熱,又透營熱、透表熱,為治虛熱及熱入營血之要藥。並能清肺而止咳,利水而通淋,解熱毒而療瘡,解蛇毒而療毒蛇咬傷。

化學成分:直立白薇根含白薇素、揮髮油、強心甙。

性味:苦、咸,寒。

歸經:歸胃、肝、腎經。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禁忌:血分無熱、中寒便滑、陽氣外越者慎服。

白薇的功效

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用於溫邪傷營發熱,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產後血虛發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

白薇的作用

白薇油能直接加強心肌收縮,同時有解毒、利尿作用。對心臟的作用白薇甙能使心肌收縮作用增強,心率變慢,可用於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抗菌作用本品還有對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

白薇的用法

內服:4.5~9g。--【中國藥典】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中藥大辭典】

內服:煎湯,3-15g;或入丸、散。--【中華本草】

外用:適量研末貼;或用鮮品搗爛敷。--【中華本草】

白薇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治體虛低燒,夜眠出汗

白薇、地骨皮各四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2、治肺結核潮熱

白薇三錢,葎草果實三錢,地骨皮四錢,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3、治尿道感染

白薇五錢,車前草一兩,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4、治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金匱要略】竹皮大丸)

5、治郁冒血厥,居常無苦,忽然如死,身不動,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噤不能語,又或似有知,而惡聞人聲,或但如眩冒,移時乃寤

白薇一兩,當歸一兩,人參半兩。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全生指迷方】白薇湯)

6、治婦人遺尿,不知出時

白薇、芍藥各一兩。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7、治火眼

白薇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fxqk001 發表於 2025-4-30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白薇藥性考略及其臨床應用芻議】

白薇者,【神農本草經】列中品,李時珍釋其名曰"根細而白",誠得形色之要。今觀其藥效機理,實為清虛熱要藥,兼通淋解毒之能,誠不可囿於尋常清熱之品視之。

一、藥性本源考辨
白薇味苦咸性寒,歸肝胃腎三經,此稟性實合"咸寒走下,苦寒泄熱"之旨。【本草崇原】謂其"主暴中風熱",而【得配本草】獨闡其"除風濕灼熱在裏"之功。廖佐芹教授所論"透散營熱"之說,實發前賢未竟之秘。其根含白薇素、強心甙等成分,現代藥理證實其具正性肌力作用,此與古籍載其治"產後虛煩嘔逆"之效暗合,蓋因強心而改善循環,故能除血虛之煩。

二、臨床應用精要
1. 虛熱證治
白薇退熱之妙,在於虛實兩兼。治骨蒸勞熱,當配地骨皮、銀柴胡,取"咸寒滋下,苦寒清上"之法;療產後虛熱,需伍當歸、人參,宗傅青主"補散兼施"之旨。南京方以白薇配葎草實治肺癆潮熱,深得"清透伏熱"三昧。

2. 淋證辨治
其通淋之效,非獨利尿,實具涼血解毒之長。治熱淋血淋,宜合車前草、白茅根,暗合"通因通用"之則。觀【河北中藥手冊】載其治盜汗方,與地骨皮同用,正取"清裏熱而衛外固"之理。

三、臨證要點
1. 配伍禁忌
血虛無熱者忌用,恐其苦寒伐生生之氣;中陽不足者慎投,慮其咸潤更傷脾土。張璐【本經逢原】特誡:"凡汗多亡陽者禁用",此誠經驗之談。

2. 炮製要義
今之藥典載其用乾燥根莖,然古法有酒炒、蜜炙之別。治肺熱咳嗽宜蜜炙,療瘡毒蛇傷當生用,此中區別,不可不察。

四、現代拓展
近年研究發現,白薇提取物對肺炎鏈球菌抑制作用顯著,此與古籍"主身熱肢滿,狂惑邪氣"之說相印證。其強心甙成分治療心力衰竭之研究,更為傳統"主溫瘧洗洗髮作有時"的記載提供新解。

結語:白薇一物,體用兼備。上可清金泄熱,中能涼血和營,下可通利水道。然今人用此,多囿於退熱一途,失其全貌。學者當參合古今,既循藥典之規,復究本草之奧,方得用藥真諦。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