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243|回覆: 2

[詩詞賞析] 望夫石全詩賞析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9-7-15 18: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望夫石

望夫石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處,江悠悠。

化為石,不回頭。

上頭日日風雨。

行人歸來石應語。

注釋:

望夫石:據南朝宋人劉義慶的【幽明錄】記載: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其形狀像人立。相傳過去有個貞婦,其.丈夫遠去從軍,她攜弱子餞行於武昌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望夫石因此而得名。

上:作"山",山上。

復:作"和",與。

分析:

從藝術手法上看,這首詩始終抓住石之形與人之情來寫,構思最為精巧。「望夫處,江悠悠」,從人寫起,交代了地點,又以悠悠江水流暗喻時間之長,感情之久。

「化為石,不回頭」,言望夫之婦化而為石,也暗示時久。婦人佇立江邊,看那江水一去不回頭,自己也化為石像永遠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不畏風吹雨打,不怕天長日久,她一直不回頭,一心望夫歸。最後,以「行歸來石應語」結束全詩,又將望夫石擬人話,可謂匠心獨運

全詩刻畫了古代婦女深情動人的形象,揭示了她們悲苦的命運。詩歌於平淡質樸中,蘊含着豐富的內容。詩人只描寫了一個有包孕的片段的景物和自己一剎間的感受,平平寫出。

賞析:

相傳古代有個女子,因為丈夫離家遠行,經久不歸,就天天上山遠眺,盼望丈夫歸來。但是許多年過去了,丈夫沒有回來。那個女人在山頂變成了石頭。石塊的形象如一名女人仰首遠望,人們就把此石稱之為望夫石,此山稱之為望夫山了。在我國的古典詩歌中,以這個民間傳說為題材的作品很多,王建的這個『望夫石』也是一樣。

"望夫處,江悠悠",寫出望夫石的環境、氣氛。"悠悠"二字,描繪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絕,渲染了濃郁的抒情氣氛,同時又襯托望夫石的形象,。仿佛是一尊有靈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翹首遠望,在思念,在等待。這種用動景來襯靜物的方法不僅使畫面生動、立體,還暗示着女人在沉思,思念的感覺是無窮無盡的。"悠悠"在這既是寫景狀物,渲染環境氣氛,又是摹情寫人,形象地描畫了思婦相思的情狀。這兩句話與場景密不可分,充滿形象和藝術感染力,真正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化為石,不回頭",詩人又以擬人手法具體描繪望夫石的形象。人是物化的,變成石頭和通靈,曲盡人意,人與物合,情與景合。這不僅形象地描畫出望夫石的栩栩如生形象,同時也把思婦登臨的長期,思念的真切,對感情的堅貞不渝描繪得酣暢淋漓。這兩句話緊跟上述內容,是對古老而美麗的民間故事生動的藝術總結。

"山頭日日風復雨",是說望夫石風雨不動,堅如磐石,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長久地經受着風吹雨打,然而它沒有改變初衷,依然佇立江岸。這裏寫的是石頭的形象和品格,說的仍是思婦的堅貞。她經歷了種種苦難,嘗到了相思的痛苦,還懷着至死不渝的愛情,還在等待着遠方的愛人。

"行人歸來石應語",詩人在結句處把筆宕開,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遠行的丈夫歸來之 時,這佇立江邊的石頭定然會傾訴相思。"妾心正斷絕,君懷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時歌·春歌】)

從藝術手法上看,這首詩始終抓住石之形與人之情來寫,構思最為精巧。"望夫處,江悠悠",從人寫起,交代了地點,又以悠悠江水流暗喻時間之長,感情之久。"化為石,不回頭",言望夫之婦化而為石,也暗示時久。婦人佇立江邊,看那江水一去不回頭,自己也化為石像永遠不回頭。"山頭日日風復雨",不畏風吹雨打,不怕天長日久,她一直不回頭,一心望夫歸。最後,以"行歸來石應語"結束全詩,又將望夫石擬人話,可謂匠心獨運 。

千種相思,萬種離情,她有多少話要對遠行的丈夫傾吐啊!『行人歸來石應語』,詩人在結句處把筆宕開,作了浪漫的懸思:待到遠行的丈夫歸來之時,這佇立江邊的石頭定然會傾訴相思的衷腸啊!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歸?『妾心正斷絕,君懷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時歌·春歌】),丈夫可曾知道思婦的相思麼?行人歸來日,石頭能否說話呢?這些都留給讀者去思索,詩人卻就此戛然止筆了。結句實在是含悠悠不盡之意,留待讀者細加咀嚼與玩味。

這首詩於平淡質樸中,蘊含着豐富深摯的內容。刻畫了古代婦女深情動人的形象,揭示了她們悲苦的命運。詩歌於平淡質樸中,蘊含着豐富的內容。詩人只描寫瞭望夫石這一景物和自己剎那間的感受,平平寫出,象是信手拈來,不費力氣,然而卻是情悠悠,水悠悠,予人以無窮韻味。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於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其著作,【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

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為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


遊客  發表於 2019-7-15 19:25
望夫處,江悠悠。
化為石,不回頭。
上頭日日風復雨。
行人歸來石應語。

好烈的女子!
勤懇 發表於 2020-8-13 15:3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圖中的石景確實很有意境
劉劉劉 發表於 2025-5-25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望夫石】詩學解析與人文觀照

王建此詩以二十字構建出跨越千年的情感史詩,其藝術張力與人文厚度值得深入探討。從詩學結構觀之,全篇採用"三三三七"的句式組合,在唐代樂府短章中獨樹一幟。首句"望夫處,江悠悠"以空間意象與時間隱喻並置,"悠悠"二字既狀江水之態,復喻時序之綿長,【詩經·鄭風】"江水悠悠"之遺韻在此獲得新的情感維度。

詩中"化"字的鍊字藝術尤見功力。【周易·繫辭】言"窮神知化",此處的石化意象既是對【幽明錄】傳說的詩學轉化,更暗合【莊子·齊物論】"物化"的哲學意境。詩人通過"不回頭"的決絕姿態,將貞婦的情感意志提升至形而上的永恆維度,較之【孔雀東南飛】"舉身赴清池"的剛烈更具悲劇美感。

"山頭日日風復雨"句體現唐人"以物觀物"的審美特質。風雨意象在【楚辭·山鬼】中已具悲情色彩,王建在此化用而賦予新意:自然界的循環變化與人的永恆守望形成尖銳對比,較之李白"相思黃葉落"的即景抒情,更顯時間維度的厚重感。末句"行人歸來石應語"的擬人手法,實為【詩經·衛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的意象延伸,將物我關係推向"情往似贈,興來如答"(【文心雕龍·物色】)的審美至境。

從文化人類學視角考察,此詩濃縮了農耕文明下的集體無意識。望夫母題自【列女傳】始即承載着禮教倫理與人性訴求的雙重張力,王建以樂府體裁重構傳說,既延續了【古詩十九首】"思君令人老"的抒情傳統,又以"石化"意象突破溫柔敦厚的詩教範式。這種"發乎情,止乎石化"的藝術處理,較之同時代元稹【遣悲懷】的直抒胸臆,更得【春秋】微言大義之旨。

當代讀者解讀此詩,當超越簡單的閨怨題材認知。詩中"不回頭"的意志選擇,實為對生命尊嚴的詩意捍衛,與存在主義"自我選擇"的哲學命題遙相呼應。這種跨越時空的人文共鳴,正是古典詩歌現代價值的生動體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壬午月丁酉日|黃帝4722年五月初二日午時| 2025/5/28/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