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272|回复: 3

[中药大全] 牛耳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复制链接]
中草药手册 发表于 2019-7-13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牛耳大黄,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的根。4-5月采其根,洗净,晒干或鲜用。多生于沟边湿地,河岸及水甸子旁,普遍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台湾、广西、贵州等地。

牛耳大黄

牛耳大黄

牛耳大黄图片

中药材牛耳大黄

中药材牛耳大黄

牛耳大黄图片

土大黄

土大黄

牛耳大黄图片

牛耳大黄简介

药材名:牛耳大黄

别名:土大黄、四季菜根、牛耳大黄根、火风棠、羊蹄根、羊蹄、牛舌片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的根。4~5月采其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状:根呈不规则圆锥状条形,长10-20cm,粗达2.5cm,单根或于中段有数个分枝。根头顶端具干枯的茎基,其周围可见多数片状棕色的干枯叶基。表面棕色至深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多数近圆形的须根痕。质硬,断面黄棕色,纤维性。气微,味苦。

栽培:栽培要点 喜冷凉湿润气候。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用种子或分株繁殖。种子春播。分株于9~10月结合采收,切取附带隐芽的根头作为繁殖材料,按穴距27~30cm分株栽培。

性味:苦;性寒

归经:心;肝;大肠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牛耳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化痰止咳,通便杀虫。治急性肝炎,慢性气管炎,吐血,血崩,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大便燥结,痢疾,疥癣。秃疮,疔,疖。

①《草木便方》:活血,补精,壮力。能走表。捣烂合稠靛缸水,搽疥癣秃癞。

②《四川中药志》:解毒,清热,消疮癣。治大便燥结。

③《重庆草药》:清火,解毒,清血热,利便。治吐血诸症。酒炒能调气敛血,治红崩。

④《闽东本草》:除热,杀虫,排脓拔毒。治白秃疮,癣,疔,疖。

⑤《齐齐哈尔中草药》:治出血性紫斑,血小板减少和内出血。

⑥《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凉血,润肠通便。治急性肝炎,经闭腹胀,无名肿毒。

⑦《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止血。

牛耳大黄的用法

内服:0.3~1两;--《全国中草药汇编》

外用:适量。--《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0.6~1两。--《中药大辞典》

外用:捣敷,磨汁涂或煎水洗。--《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场,10-15g。--《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搽。--《中华本草》

牛耳大黄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干性癣和湿性癣

土大黄根汁六钱,米醋六钱,枯矾末一钱五分,调匀蘸擦患部。(《闽东本草》)

②治疥疮

牛耳大黄四两,老君须二两。炖猪筒子骨服。(《重床草药》)

③治吐血

鲜牛耳大黄,炖杀口肉服。(《重庆草药》)

④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羊蹄五钱。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崩漏,胃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症

土大黄三钱。水煎服,或土大黄、乌贼骨各半,为末。每次冲服一钱。(《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⑥治痢疾

土大黄五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活血,补精,壮力。能走表。捣烂合稠靛缸水,搽疥癣秃癞。

  2.《四川中药志》:解毒,清热,消疮癣。治大便燥结。

  3.《重庆草药》:清火,解毒,清血热,利便。治吐血诸症。酒炒能调气敛血,治红崩。

  4.《闽东本草》:除热,杀虫,排脓拔毒。治白秃疮,癣,疔,疖。

  5.《齐齐哈尔中草药》:治出血性紫斑,血小板减少和内出血。

  6.《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凉血,润肠通使。治急性肝炎,经闭腹胀,无名肿毒。

  7.《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止血。


游客  发表于 2019-7-13 15:00
为什么叫牛耳大黄?不像牛耳吖
游客  发表于 2019-7-13 15:02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游客  发表于 2019-7-13 15:04
牛耳大黄种植栽培:
栽培要点 喜冷凉湿润气候。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用种子或分株繁殖。种子春播。分株于9~10月结合采收,切取附带隐芽的根头作为繁殖材料,按穴距27~30cm分株栽培。
天人啪 发表于 2025-4-26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牛耳大黄之药性功用及临床应用要义》

牛耳大黄者,乃蓼科皱叶酸模之根也。其性苦寒,归心、肝、大肠三经,具清热凉血、化痰止咳、通便杀虫之效,诚为血分实热证之要药。今就其药性源流、临证应用及禁忌,条陈如下。

一、药性探源
牛耳大黄别名"土大黄""羊蹄根",首载于《草木便方》。其根呈圆锥条形,断面黄棕而显纤维性,味苦性寒,正合"苦寒泻下"之性。《重庆草药》谓其"清火解毒,利便凉血",盖取其苦能降泄、寒能清热之功。其归肝经者,善清肝火而凉血止血;归大肠者,能润燥通腑而除积滞。然脾胃虚寒者服之,恐更伤中阳,故当禁之。

二、临证应用精要
1. 血热妄行诸证
《四川中药志》载其治"吐血衄血",盖因肝火迫血上行者,可配伍黄芩、栀子以增强凉血之效。若妇人血崩(红崩),宜酒炒以缓其寒性,兼调气敛血,此乃《重庆草药》之独到经验。

2. 湿热毒疮
外用治疥癣秃疮,取其"杀虫排脓"之性。《闽东本草》所载验方,以鲜根汁合米醋、枯矾外涂,乃取醋之收敛、矾之燥湿,与牛耳大黄清热解毒之力相得益彰。

3. 肠腑壅滞
其性下行,善通燥结。《高原中草药手册》明言"润肠通便",尤宜热结便秘,可佐决明子、火麻仁以增润下之功。然久病体虚者慎用,防其泻下伤正。

4. 肝胆郁热
现代用于急性肝炎(《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取其清热凉血之效,常配茵陈、虎杖,共奏利胆退黄之功。

三、配伍禁忌析微
配伍要点:治紫癜可配丹皮、赤芍;疗咳嗽痰黄宜加瓜蒌、浙贝。
禁忌详辨:其性寒凉,凡"食少便溏、脉沉迟"之脾阳虚证,及孕妇皆当忌用。外用亦需辨证,阴疮久溃不敛者不宜。

结语
牛耳大黄之用,贵在"清""通"二字。然今人用药,多求速效而忽辨证,或滥用致泻利不止,或误服而寒中腹痛。故凡用此药,必察其舌脉:舌红苔黄、脉数实者宜之,反之则殆。学者当遵《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训,方不负此药济世之能。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