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8|回覆: 1

[醫藥臨床] 獨活寄生湯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7-2 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張某,64歲,2019年4月12日初診。患者1周前因感風寒而發病。刻診見:腰痛、雙下肢酸麻脹痛、屈伸不利、行走不便等,同時伴雙腳踝關節以下冷,徹夜不溫。舌質紅,苔白而膩,脈浮緩。

診斷:痹症(風寒濕型)。

治法:祛風寒濕邪,補肝腎之虛。

方藥:獨活寄生湯加減:獨活20g,寄生30g,秦艽20g,防風10g,細辛3g,熟地20g,赤芍15g,當歸15g,川芎7g,桂心10g,茯苓30g,杜仲20g,牛膝10g,玄胡20g,黃芪30g。7劑,水煎,每劑分2次服。

2019年4月19日二診:自訴『疼痛好了一大半』,諸症有明顯改善。舌質紅、苔薄白,脈浮。守方稍事增減,再進7劑而愈。囑其慎防風寒,活動腰腿。

按:患者年老體虛,陽氣不足,衛陽不固。加之正值春夏之交,南方雨水甚多,寒濕偏勝,風寒濕邪乘虛侵襲,阻滯經絡,致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而成痹證。獨活寄生湯切中病機。方中以熟地、杜仲、牛膝、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當歸、赤芍、川芎和營養血;參、苓、甘草益氣扶脾。諸藥以扶助正氣為主。獨活、細辛入腎經搜風蠲痹,使邪外出。桂心入腎經血分,祛少陰之寒而止痛;秦艽、防風祛風邪,行肌表,且能勝濕,諸藥為祛邪而用。酌加玄胡化瘀止痛,酌加黃芪,引領諸藥直達病所(氣為血之帥)。與上藥相配,是為標本兼顧,共成扶正祛邪之功,共奏如鼓應桴之效。(鍾志明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宜春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zhuzhu508 發表於 2025-4-11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評議】獨活寄生湯治療風寒濕痹驗案析微

本案為典型風寒濕痹證候,體現了獨活寄生湯"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的經典配伍思想。患者年逾六旬,肝腎虧虛為本,風寒濕邪外襲為標,符合【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之論,更兼【景岳全書】所云"痹證日久,多屬虛證"的特點。

一、方證對應機理
1. 祛邪機制:方中獨活為君,專入少陰經,【本草求真】謂其"能宣通氣道,自頂至膝,以散腎經伏風";配伍秦艽、防風、細辛形成"風藥集團",共奏祛風勝濕之效。其中細辛用量嚴守"辛不過錢"古訓,既發揮【本草備要】"善走竄,通竅活絡"之功,又避其燥烈之弊。

2. 扶正體系:熟地、杜仲、牛膝、桑寄生構成"補腎四維",暗合【醫宗必讀】"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旨。黃芪用量達30g,既補衛陽之虛,又助血行,與當歸、川芎組成變通當歸補血湯,彰顯氣血雙調之妙。

二、加減法度精要
原方去人參、甘草,加玄胡、赤芍,體現"久病入絡"的辨治思路。玄胡【本草綱目】稱其"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與赤芍相伍增強活血定痛之效;茯苓用量倍於常規,既健脾滲濕,又制熟地之滋膩,反映"治濕不忘健脾"的用藥智慧。

三、現代臨床應用啟示
1. 病機把握:本方適用於風寒濕痹兼肝腎不足者,若見舌紅少苔、脈細數之陰虛內熱證,則非所宜。
2. 量效關係:獨活與桑寄生1:1.5的配比,既保證祛邪力度,又維持補益效能,臨床驗證此比例對下肢痹痛尤佳。
3. 預後調攝:本案愈後強調"慎防風寒",正合【千金要方】原方主治"腰背冷痛"的預防思想,建議配合八段錦"兩手攀足固腎腰"式導引。

此案成功關鍵在於嚴格遵循"辨證-立法-選方-遣藥"的經典診療程式,其組方思路對現代治療骨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屬風寒濕型者,仍具重要參考價值。然需注意,方中細辛、桂心等辛溫之品,高血壓患者當慎用,必要時可酌加鈎藤、白芍以制其燥性。

(本文依據【中醫內科學】十版教材痹證診療規範及【方劑學】君臣佐使理論析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