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51|回復: 1

[医药临床] 独活寄生汤的功效和作用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7-2 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张某,64岁,2019年4月12日初诊。患者1周前因感风寒而发病。刻诊见:腰痛、双下肢酸麻胀痛、屈伸不利、行走不便等,同时伴双脚踝关节以下冷,彻夜不温。舌质红,苔白而腻,脉浮缓。

诊断:痹症(风寒湿型)。

治法:祛风寒湿邪,补肝肾之虚。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20g,寄生30g,秦艽20g,防风10g,细辛3g,熟地20g,赤芍15g,当归15g,川芎7g,桂心10g,茯苓30g,杜仲20g,牛膝10g,玄胡20g,黄芪30g。7剂,水煎,每剂分2次服。

2019年4月19日二诊:自诉『疼痛好了一大半』,诸症有明显改善。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守方稍事增减,再进7剂而愈。嘱其慎防风寒,活动腰腿。

按:患者年老体虚,阳气不足,卫阳不固。加之正值春夏之交,南方雨水甚多,寒湿偏胜,风寒湿邪乘虚侵袭,阻滞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成痹证。独活寄生汤切中病机。方中以熟地、杜仲、牛膝、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当归、赤芍、川芎和营养血;参、苓、甘草益气扶脾。诸药以扶助正气为主。独活、细辛入肾经搜风蠲痹,使邪外出。桂心入肾经血分,祛少阴之寒而止痛;秦艽、防风祛风邪,行肌表,且能胜湿,诸药为祛邪而用。酌加玄胡化瘀止痛,酌加黄芪,引领诸药直达病所(气为血之帅)。与上药相配,是为标本兼顾,共成扶正祛邪之功,共奏如鼓应桴之效。(钟志明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宜春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zhuzhu508 發表於 2025-4-11 2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学术评议】独活寄生汤治疗风寒湿痹验案析微

本案为典型风寒湿痹证候,体现了独活寄生汤"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经典配伍思想。患者年逾六旬,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外袭为标,符合《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论,更兼《景岳全书》所云"痹证日久,多属虚证"的特点。

一、方证对应机理
1. 祛邪机制:方中独活为君,专入少阴经,《本草求真》谓其"能宣通气道,自顶至膝,以散肾经伏风";配伍秦艽、防风、细辛形成"风药集团",共奏祛风胜湿之效。其中细辛用量严守"辛不过钱"古训,既发挥《本草备要》"善走窜,通窍活络"之功,又避其燥烈之弊。

2. 扶正体系:熟地、杜仲、牛膝、桑寄生构成"补肾四维",暗合《医宗必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黄芪用量达30g,既补卫阳之虚,又助血行,与当归、川芎组成变通当归补血汤,彰显气血双调之妙。

二、加减法度精要
原方去人参、甘草,加玄胡、赤芍,体现"久病入络"的辨治思路。玄胡《本草纲目》称其"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与赤芍相伍增强活血定痛之效;茯苓用量倍于常规,既健脾渗湿,又制熟地之滋腻,反映"治湿不忘健脾"的用药智慧。

三、现代临床应用启示
1. 病机把握:本方适用于风寒湿痹兼肝肾不足者,若见舌红少苔、脉细数之阴虚内热证,则非所宜。
2. 量效关系:独活与桑寄生1:1.5的配比,既保证祛邪力度,又维持补益效能,临床验证此比例对下肢痹痛尤佳。
3. 预后调摄:本案愈后强调"慎防风寒",正合《千金要方》原方主治"腰背冷痛"的预防思想,建议配合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式导引。

此案成功关键在于严格遵循"辨证-立法-选方-遣药"的经典诊疗程式,其组方思路对现代治疗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属风寒湿型者,仍具重要参考价值。然需注意,方中细辛、桂心等辛温之品,高血压患者当慎用,必要时可酌加钩藤、白芍以制其燥性。

(本文依据《中医内科学》十版教材痹证诊疗规范及《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析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