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45|回复: 2

[中医入门] 夏天这样祛湿

[复制链接]
+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9-6-26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茶

5杯小药茶,治愈夏天里的各种不舒服

吃坏肚子,姜茶乌梅饮

做法:将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切碎,和绿茶6克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盖子,温浸半小时,再加红糖少量。稍放一会,趁热一次喝下,每日3次。

功效:姜茶乌梅饮出自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编撰的经典医籍《世医得效方》。该茶饮方能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用于夏季各种饮食不洁或不节引起的腹泻、痢疾等。

咽喉疼痛,甘桔汤

做法:将桔梗6克、生甘草3克切成小片或者磨为粗末,以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2次。

功效:甘桔汤首见于《伤寒论》,原名桔梗汤,治疗“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后被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引用,可治疗“温病少阴咽痛者”。

该茶饮用于未成年人可小量频服,即用1/3量,每日服用3~4次。

汗多口干, 五味枸杞饮

做法:将五味子6克、枸杞子8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净水800毫升,用文火煎沸,滤出清液,倒入盖杯中,加白糖5克,搅匀,分次饮用。

功效:健脾胃,补肝肾,养心血,生津止渴。夏天自觉困乏无力、汗出较多、口干的人,即“夏虚”之人,用五味子与枸杞子一起煎汤服用或者开水泡饮,能使人精神倍增,五味枸杞饮是夏季养生补益佳品。

烦闷燥热,菊花茶

做法:冲泡菊花最为简单,和其他茶品一样,冲泡时将头汤倒掉,再冲泡花茶,用量一般5~10克,水温70℃左右为宜。菊花还可搭配其他药材,如金银花、枸杞、决明子或胖大海等。

功效:菊花茶是寻常百姓最为常用的清热祛火、清肝明目的中药茶饮。菊花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适合夏季炎热季节出现烦闷燥热、目睛红涩、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眼目昏花者。

菊花品种多,如杭白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红菊等,用于茶饮的以杭白菊、贡菊居多,以花形饱满、无杂质、味道清香者最佳。

除了单独泡饮外,菊花茶搭配其他药食同源中药一起冲泡有不同的功效。如菊花和金银花搭配,可缓解风热感冒初期症状,减轻咽喉肿痛、口疮等;若和枸杞子或决明子搭配,可缓解眼目昏花、肿痛;若咽喉肿痛、干痒,菊花搭配胖大海可有效缓解。

头昏脑涨,三叶茶

做法:分别是荷叶、竹叶、薄荷叶。炎热之季可以三叶合泡,每种5克,或者任选其中的一种泡茶喝亦可,有清心火、养心神和解暑的作用。

功效:夏至正值暑气当令,想养心清暑,首当推荐夏至三叶茶。荷叶性味苦涩,平,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是传统药膳中常选用的原料。现代研究表明,荷叶有良好的降脂、减肥的作用,适用于中暑热盛致头昏脑涨、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

夏天没食欲吃不下饭?四种类型对症下药

夏季的厌食大致有四种类型:感受寒邪型、感受暑湿型、饮食所伤型、脾胃虚弱型。

感受寒邪型

胃是最怕冷的,空调、冷饮、生冷寒凉食物,都会将寒邪引入,出现胃部的疾病。感受寒邪型的表现多见腹部不适,腹痛或腹胀,腹部怕冷,食欲不振,口淡,腹泻或大便烂,得温则缓解。

推荐:生姜粥、紫苏粥,症状比较严重的可以吃藿香正气丸,或者到医院就诊。

感受暑湿型

夏季暑热难熬,容易中暑,特别是常常在户外工作者,而暑邪容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而致病。暑湿型厌食症的表现是,头晕头痛,疲倦乏力,恶心呕吐,无食欲或胃口差,烦热,腹胀腹痛,小便黄,腹泻或大便烂,舌红苔黄腻。

推荐:藿香正气丸或保济丸治疗,症状较轻的可以用荷叶粥调理。

饮食所伤型

夏季容易细菌滋生,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或者饮食过于辛辣、肥腻,或者暴饮暴食、饮食不定时,都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等表现。

若是由于暴饮暴食,饮食过于肥腻引起的胃肠积滞,则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欲呕,还会伴有大便不通或大便臭,口气重等等症状。

推荐:症状重可以服用保和丸进行治疗。症状轻可吃点陈年萝卜干。萝卜有消食开胃的作用,但是新鲜的萝卜,是比较清热的,偏寒凉的;陈年萝卜干,由于时间储存的比较久,所以寒性消失了,而它的消滞功能很独特。同时,陈年萝卜干的香味就同新会陈皮一样,会越来越香。

脾胃虚弱型

有部分人素体脾胃功能较差,在夏天气温炎热时,更是加重脾胃的负担,出现脾胃虚弱型厌食症。它的表现是食欲不振,不知饥饿,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大便烂,容易出现消化不良。

推荐:用党参、五指毛桃、薏苡仁、淮山等等煲汤或者做菜,健脾祛湿益气,如五指毛桃猪骨汤。

对付厌食,我们还可以适当吃一点水果,苹果是开胃水果之王,是最正气的水果。或者喝一些柠檬茶,这样也会使胃口好点。

夏季养生“均、碱、水、清”四字决

盛夏之际,饮食除了讲究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外,还得念好“均、碱、水、清”四字诀。

营养摄入要均衡

夏天炎热,人体出汗多,水分和矿物质流失大,同时人体活动增加,对能量的需求也较冬天多,因此应注意膳食营养摄入均衡,做到不偏食、不挑食,注意好饮食中荤素、粗精的搭配。

多进食碱性食物

夏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体内产生的酸性废物较冬春季节多,特别需要多进食碱性食物,以保证人体正常的弱碱性,避免出现精神不振、体力不足、抵抗力下降等状况。夏天,各种蔬菜、水果和豆制品是不错的选择,而碳酸饮料、酒类、各色奶制食品、含糖分的甜品等,大多属于酸性食品,不宜过多食用。

补水要及时正确

夏季气温高,人体汗液分泌旺盛,水分自然会流失比较大,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符合卫生标准的矿泉水是夏季补水的理想来源。此外,补水的量也要正确。基本的标准是让自己不口渴、眼睑丰润有光泽。如果过量饮水,一来加重肾脏负担,二来饮水过多反而会造成水中毒,损害健康。

养生根据体质来“清”

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王三虎说,养生应根据自身体质,夏季贵在“清”字,而对湿热、阴虚、血瘀、痰湿这四种不同的体质,则有不同的“清”法。

湿热体质:清热泻火

夏季湿气升发,心火旺盛,一些湿热气虚体质者,常会出现心烦气闷,胸口暴热,口干舌燥等症状,应进行清热泻火调理。

用淡竹叶6克、金银花3克、甘草1克泡水喝最是对症,有清热解毒,降暑解乏,散湿泻火等功效。也可用薏米50克、红小豆50克、粳米150克熬粥,可调适脾胃,消烦解渴,疏风散热。

平日饮食上可食用清热解毒的蔬果,如西瓜、香瓜、草莓、豇豆、苦瓜、白菜等。

阴虚体质:清咽利喉

阴虚燥热体质的人群,在夏季常会出现咽喉疼痛,喉咙红肿,发痒发干,声音嘶哑等症状,多以慢性咽炎为表象。

金莲花6克、芦花6克、甘草1克冲泡后饮用,有生津止渴,清咽润喉,清火败毒等功效。白萝卜200克、百合50克、粳米150克一起入锅煮成粥,也有清心除烦,安神静心,利咽润喉作用。

还可多吃润喉清咽蔬果,如桃子、西瓜、沙葛、荸荠、苦瓜、扁豆等。

血瘀体质:清心凉血

高血压、高血脂及肥胖症患者在炎热的夏天,常感气郁胸闷,面红耳赤,虚汗淋淋,失眠多梦等,因而其养生调理的方法是清心凉血。

桑叶10克、菊花10克,蜂蜜适量开水冲泡,有清心养神,消热除烦,降压降脂功效。或用荷叶5克、绿豆100克、粳米150克,入锅熬成粥食用,有养心凉血,解暑利湿,除瘀化积,行气解郁作用。

还可食用凉血消脂的蔬果,如青梨、苹果、荔枝、凉薯、西红柿、芹菜、紫菜等。

痰湿体质:清肺祛湿

夏长挟湿,它对肺热痰湿体质者来说,无疑是一大伤害,其常表现为热咳,心烦内热,胸闷气短,口干味苦,舌红苔黄等症状。

白茅根10克、党参5克煎水服用,有清肺降火,祛痰止咳,消暑下湿功效。杏仁6克、桑白皮15克、生姜3克、大枣5枚、粳米150克熬粥食用,有宣肺止咳,祛湿平喘,润肺消热作用。

食用润肺清热的蔬果,如雪梨、枇杷、白果、刀豆子、冬瓜、萝卜等也有帮助。

范尼 发表于 2025-7-1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月祛湿五饮刍议》

暑湿交蒸之季,诚如《黄帝内经》所言"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湿邪最易困遏脾阳。今观所述五饮,深合"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之旨,试为析之:

一、姜茶乌梅饮
此方暗合仲景乌梅丸法度。生姜辛温走表,乌梅酸收敛津,《得效方》取二者相制相成,更佐绿茶苦寒降火,实寓"火郁发之"之妙。然须辨明寒热:若舌绛苔黄、暴注下迫者,当去红糖加马齿苋;若脉沉细、完谷不化者,可加炮姜易生姜。

二、甘桔汤
《伤寒论》桔梗汤本为少阴咽痛设,然今人用之多效者,实因暑热上攻咽喉使然。桔梗载药上行,甘草缓急解毒,然吴鞠通于《温病条辨》特嘱"不恶寒而渴者,去橘梗(桔梗)加牛蒡子",此中机变不可不察。小儿服用当遵钱乙"量儿大小加减"之训,可佐以玄参露更佳。

三、五味枸杞饮
此方深得孙思邈"酸甘化阴"之旨。五味子敛汗固精,枸杞子滋水涵木,然《神农本草经》明言枸杞"久服坚筋骨",故脾虚便溏者当减量,或加白术、茯苓各3克以健脾运湿。若汗出如油、脉微欲绝者,又当急用生脉散,非此饮所能逮。

四、菊花茶
菊有黄白之分,杭菊偏清头目,滁菊擅平肝阳。李时珍谓"菊得金水之精英",然配伍尤当讲究:若头胀目赤,宜加桑叶5克;若暑热挟湿,可佐佩兰3克。至若《医林纂要》所言"菊之陈久者良",今人多不讲究,实为憾事。

五、三叶茶
荷叶升清降浊,竹叶导赤下行,薄荷叶辛凉透表,三叶合方暗含"治上焦如羽"之妙。然《重庆堂随笔》指出"鲜荷叶得清震之气,干者功逊",故暑天当取鲜叶。若湿重于热者,可加藿香叶5克;若兼见秽浊痞闷,又宜稍佐白蔻仁2克。

要之,五饮虽佳,须辨体质而用:阴虚者慎姜茶,气滞者少甘桔,湿盛者酌菊花。昔年叶天士治暑,必参舌脉色症,今人用方,亦当如是。另须知"药食同源"非谓可恣意久服,如五味枸杞饮连用逾月,恐有壅滞之弊,当间歇佐以陈皮3克理气为妥。

《随息居饮食谱》云:"夏月宜微凉,不宜过冷。"诸饮皆宜温服,徐徐咽下,使药气与津液相融,方得祛湿之要。若得法用之,诚为长夏养生善策。
+
熊出没了 发表于 2025-7-30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月祛湿五饮刍议》

暑湿交蒸之季,阴阳相薄,腠理开泄,湿邪最易困遏脾阳。今观所载五方,皆本《内经》"春夏养阳"之旨,深合"治未病"之理,试为析之:

一、姜茶乌梅饮
此方暗合仲景乌梅丸法度。生姜辛温走表,乌梅酸收敛津,《得效方》取二者相制相成,更佐绿茶苦降、红糖甘缓,正合《素问》"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之训。然须辨明寒热:若舌红苔黄腻者,当去姜加马齿苋15克,方合病机。

二、甘桔汤
桔梗汤本为少阴咽痛设,然今人用治温病咽痛,实承吴鞠通"治上焦如羽"之思。考《本草崇原》载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其性升提,故胃气上逆者慎用。小儿服用尤当注意,《幼幼集成》云:"小儿脏腑娇嫩,药量当以累黍计之"。

三、五味枸杞饮
此方深得孙思邈"酸甘化阴"之妙。五味子《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皮肉甘酸,核辛苦,全具五味,然表邪未解者忌之。今人常以宁夏枸杞代之古之甘州枸杞,须知《本草纲目》明言"甘杞味纯甘,他产味苦",择药时当辨。

四、菊花茶
菊有黄白之分,杭菊偏清头目,亳菊擅平肝阳。然《温病条辨》特示:"凡菊花之可用者,甘菊也"。今见市售有染色之菊,以舌舔之酸涩者伪也。至若配胖大海,中病即止,久服反损胃气,此王孟英《归砚录》早有明诫。

五、三叶茶
荷叶升清降浊,竹叶导赤下行,薄荷叶辛凉透表,三物皆轻清之品,正合"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经旨。然《重庆堂随笔》指出:"鲜荷叶得月令清烈之气,胜于干者",若得鲜品,效当更彰。

要之,五饮虽佳,须明三忌:一忌不分表里,二忌不辨虚实,三忌不明体质。昔年见有脾虚者久饮菊花致泄泻,有湿温证误服姜茶而发黄,皆因未谙"有是证用是药"之故。学者当参《遵生八笺》"夏月调摄"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方得祛湿之真要。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