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76|回復: 2

[医药临床] 麦冬梨皮饮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6-10 15: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干咳是指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气管炎的初期。选用麦冬与梨皮代茶泡服,对缓解干咳有一定效果。

方法:麦冬6g,梨皮10g(鲜梨皮50g),用鲜开水冲泡3~5分钟即可当茶频饮。也可煎煮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7日。本品能清润肺燥,可治干咳燥咳,或风热感冒后干咳无痰等。

干咳大多由于肺燥、肺阴不足有关。如气候干燥、燥邪犯肺或热邪伤阴,都可致肺失宣发、肃降而发生干咳。麦冬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功效,可治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证。麦冬擅长『清金润澡、凉肺热』,临床上是用于治阴虚肺燥、干咳少痰或咽喉不利的良药。研究发现,麦门冬成分既能抑制多种细菌,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机体适应能力。梨皮与梨有类似的功效,主要有清心润肺、降火生津功效。〖四川中药志〗上说:梨皮『清暑热,止烦渴,生津,收敛,治痢疾及咳嗽有汗。』二味合用,更增强生津清热、养阴润燥作用。本方对热病伤阴或秋燥伤肺引起的干咳,有较好的缓解效果。急性支气管炎或咽炎、大病后热盛伤津出现的干咳无痰(或少痰)、口渴咽燥、喉痒、咯血等症,也可服用本饮品。

方中麦冬宜切碎泡服,效果更佳;如用鲜梨皮,削皮前应清洗,或以淡盐水浸泡后削皮。(蒲昭和 成都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遊客  發表於 2019-6-10 15:45
总感觉这种药当饭吃也没多大药效
imtest01 發表於 2025-4-16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麦冬梨皮饮方义阐微与临证应用刍议》

干咳一证,诚如原文所言,多因肺燥津伤、金失清肃使然。麦冬梨皮饮配伍精当,实为润燥止咳之简易良方。今就方药机理与临证要点略陈管见,以资参酌。

一、方药析义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心经。《本草汇言》谓其"清心润肺之药也,主肺热肺燥",其质柔润,能滋肺阴、清虚火,尤善治"肺痿吐脓,阴虚痨咳"(《本草备要》)。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甾体皂苷、多糖等成分确有镇咳、增强呼吸道黏膜屏障之效。梨皮甘凉,《重庆堂随笔》称其"功专降火消痰",其清凉之性较梨肉更胜,且富含鞣质、维生素,能润燥生津而无滋腻之弊。二药相须,取麦冬滋阴润本、梨皮清热治标,共成清润相济之妙。

二、配伍精要
1. 剂量配比:原方麦冬6g配梨皮10g,暗合"润三清七"之法。肺燥当以滋润为主,然过润恐碍气机,故佐梨皮轻清透达,使润而不滞。
2. 炮制要点:麦冬切碎可增溶出率,鲜梨皮用淡盐水浸洗,既除农残,又取咸寒软坚之意,助药力透达咽喉。
3. 煎服法:沸水泡服取其轻清上浮,宜于上焦燥热;久煎则味厚下行,反失清扬之性。

三、证治范畴
此方适用于:
① 外感燥邪,症见干咳少痰、咽痒如蚁行;
② 温病后期,肺胃阴伤之咳声短促;
③ 阴虚体质复感风热,见舌红少津、脉细数者。
然需明辨禁忌:痰多色白属寒饮者、便溏阳虚者皆非所宜。

四、临证化裁
1. 燥热甚者加桑叶6g,取"桑杏汤"义;
2. 咳久伤络见痰中带血,可佐白茅根15g;
3. 咽喉干痛明显者,配木蝴蝶3g同泡。

蒲昭和先生所荐此方,深得"治上焦如羽"之旨。然须谨记:凡咳逾半月,或伴胸痛、咯血者,务求诊于明医,勿徒恃茶饮贻误病机。盖药食同源之物,亦当辨证而施,方不负先贤"辨证论治"之训。
穆光之臣 發表於 2025-4-30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麦冬梨皮饮方义阐微与临证应用刍议》

蒲昭和先生所述麦冬梨皮饮,实为承袭传统食疗智慧之精简良方。此方配伍精当,深合"燥者濡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旨,今就方义机理与临证要点略陈管见。

一、方药解析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心经。《本草乘雅半偈》谓其"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其质柔润,能滋肺胃之阴而清虚热。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麦冬皂苷、多糖等成分确有镇咳、增强呼吸道黏膜屏障之效。梨皮功同梨肉而性更平和,《重庆堂随笔》载"梨皮清降而不腻,尤宜于肺燥津伤之证",其富含鞣酸、维生素B族,能修复受损之呼吸道上皮。二药相须,润燥相济,共成清金保肺之功。

二、病机阐发
干咳一证,多因"燥胜则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令燥金当值,或温热病后,肺失清肃之职,津液不能上承,故见咽痒呛咳。此方尤宜于温病后期余热未清、肺阴已伤之候,即吴鞠通所谓"燥伤肺胃阴分"(《温病条辨》)之轻证。然需鉴别阴虚火旺之久咳,彼当用百合固金汤类,非此轻剂所能胜任。

三、临证加减
1. 若兼风热表证,可加桑叶6g、薄荷3g
2. 痰中带血者,酌加白茅根15g
3. 夜咳甚者,佐以五味子5g收敛肺气
4. 胃寒者宜加生姜2片制其寒性

四、使用注意
1. 梨皮宜选雪梨、鸭梨等药效较佳品种,表皮需以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去农残
2. 脾胃虚寒便溏者慎用,可改用枇杷叶蜜炙代梨皮
3. 现代医学之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所致干咳非本方所主

此方寓药于食,契合"治上焦如羽"(《温病条辨》)之旨。然正如文末所诫,凡咳逾半月,或伴胸痛、咯血者,务须详查病因,不可徒恃食疗。昔年张锡纯治燥咳,常以麦冬配山药,取其"汁浆稠润,能滋胃阴"(《医学衷中参西录》),可资临证参考。

(本文所述加减法仅供参考,具体应用请遵医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