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068|回复: 2

[儒家学说]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全文翻译

[复制链接]
文化传统 发表于 2019-6-3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白话译文

曾子说:“君子用诗书礼乐之讲习来会友,用朋友间的切磋琢磨来共进于仁道。”

注释

以:用。

以文会友:讲习“诗书礼乐”之文来会友。《正义》:“文谓诗书礼乐也。”张栻:“会,聚也。”

以友辅仁:朋友之间切磋琢磨以共进于道。钱穆:“不言辅德而言辅仁,仁者人道,不止于自进己德而已。”南轩张氏:“辅者,左右翼助之意。”按:成己、成人。

先贤注疏

朱子曰: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

《论语注疏》曰:此章以论友

李炳南曰:君子以诗书礼乐之文结交朋友,以朋友辅助为仁,可谓得其交友之道

孔安国曰:友以文德合。友相切磋之道,所以辅成己之仁。

张栻曰:朋友讲习,与夫摄以威仪,莫非文也。为仁固由己,而亦资朋友辅成之。盖非惟切磋之益,其从容浃洽,相观而善,所辅为多

杨名时曰:四教文行忠信,合之则曰“文”曰“仁”。文所载,皆仁之理

徐英曰:以文会友,所以求知;以友辅仁,所以力行

钱穆曰:本章上句即言“与共学”,下句言“与共适道、与立、与权”

东莱吕氏曰:君子以文会友,将以友而辅吾之仁也。

蔡节曰:君子以朋友讲习,故文所以责善朋友之道,故友所以辅仁

刘宗周曰:文谓诗书六艺之文,所资于朋友讲习者不浅,而学问之道,乃在于求放心而完其德性,则文直所藉以为为仁之资。而友,其辅我者也,学不求仁而徒博,文之为见终无实益,安所辅我者?此亦圣人博约之训。

《冷语》曰:文者,礼乐法度刑政纲纪之文。当时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识大识小,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宪章文武,教门弟子,以此讲学,以此修德

陈祥道曰:《礼》曰:“相观而善。”以文会之,所以能相观以仁,辅之所以善也。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所以譬仁,器所以譬友;事以利器,然后善仁以益友,然后成。君子于友可不慎哉!子曰:“损者三友,益者三友。”益友所以辅仁,损友则害仁而已。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曾子示人以取友之益也。凡人为学,必先致知。致知之后,必须力行。二者皆于良友是赖。君子之于友,不徒会之也,或考诗书于古而识圣贤之成法,或稽事物于今而知理道之当然。有过则相规,有善则相劝,黾勉乎身心之要,砥砺乎伦常之大,以友辅仁,则取益深而德日进矣

《学记》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说苑》曰: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

附录

《四书反身录》曰:问:“君子以文会友,可见古人会友亦必以文,舍文则无以会友。”曰:“文乃斯文之文、在兹之文、布帛菽粟之文,非古文之文、时文之文、雕虫藻丽之文。会友以收摄身心,此学人第一切务。前代理学诸儒,莫不立会联友,以资丽泽之益。近代先辈则所在有会,每年春秋仲月,月凡三举,为大会。大会之外,退而又各就近集三五同志,每月三六九相与摩切,为小会。总图打点身心,非是求通声气。六十年来,斯事寥寥,可胜叹哉!学人不为身心性命则已,如为身心性命,则不可不会友,会则不可无会约。先儒会约虽多,唯顾泾阳先生《东林会约》醇正儆切,吾有取焉。每一晤对,不觉心形俱肃。会友者酌夺古人之宜,仿而行之可也。”

本章参考书目

《礼记》《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学案》《论语正义》《论语集说》《论语集释》《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全解》《论语会笺》《癸巳论语解》《四书反身录》《四书解义》《冷语》《说苑》。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延章 发表于 2019-6-3 0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其正,会友以文,文质彬彬,然后至于仁矣。
+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25-4-15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颜渊》曾子章句诠解

曾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训,实为儒家交友论之圭臬。今据汉宋诸儒注疏,分三端详说之:

一、文道相济之旨
"文"非仅辞章之谓,朱子《集注》明指"诗书礼乐之文",张栻《南轩解》更申之曰:"朋友讲习,与夫摄以威仪,莫非文也。"盖六艺之文皆载道之器,礼乐威仪莫非天理之节文。君子会友,非为博闻强记,实欲通过《诗》之兴观群怨、《书》之政事典谟、《礼》之践履、《乐》之和合,共证性命之理。吕祖谦《丽泽讲义》谓:"讲学如琢玉,必切磋乃见精莹",正此义也。

二、辅仁成德之方
钱穆《新解》特揭"不言辅德而言辅仁"之深意。仁者"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之全体大用,非独善其身可竟。张栻所谓"从容浃洽,相观而善",即《学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之境。陈祥道《论语全解》引《礼记》"相观而善"之说,尤见朋友切磋如药石之攻疾,非虚誉附和可比。刘宗周《论语学案》点明:"学问之道在求放心而完其德性",文乃为仁之资,友实辅仁之翼。

三、知行并进之效
徐英《论语会笺》"求知""力行"之辨,暗合《中庸》"博学审问"与"笃行"之序。蔡节《论语集说》以"讲习"属知、"责善"属行,正应《四书解义》"致知""力行"相资之说。观孔子"益者三友"之教,直友之谅、多闻之博,皆所以矫己之偏而全仁之体。如《大戴礼》言"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朋友切磋之道,盖在转化气质以臻仁境。

要之,此章显微阐幽:上句"以文"是格物致知功夫,下句"辅仁"是诚意正心效验。张南轩"文为仁资"之论,与朱子"道益明""德日进"之说,实互为表里。今人讲学,当师古人"藏修息游"之法,既不可离文谈道,亦不当溺文丧本,要在以友辅仁,共成君子之德。
从头再来 发表于 2025-4-23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章疏解

曾子此章虽仅十字,然深契孔门教学精义。考《论语》所载交友之道,此章与"无友不如己者""友直友谅友多闻"诸章互为表里,实为儒家伦理思想之重要组成。

一、文道相济的会友之方
"以文会友"之"文",郑玄注《礼记》谓"道艺也",朱子释为"诗书六艺之文",张栻则强调"莫非文也"。此"文"非仅典籍文字,实含礼乐制度、德行威仪之全体。《周礼》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与《诗》《书》之教,皆为成德之具。君子会友,必以斯文相砥砺,如《学记》所谓"敬业乐群"者,于藏修息游间共明圣道。孔子与弟子"浴乎沂,风乎舞雩"之咏,正是以文化人的生动体现。

二、辅仁成德的交友旨归
"以友辅仁"暗合《易·兑卦》"君子以朋友讲习"之旨。钱穆谓"不言辅德而言辅仁"者,盖仁为"全德之名"(程颐语),包摄孝悌忠恕诸德。朋友切磋非徒增广见闻,要在"相观而善"(《礼记》语)。张栻点明"从容浃洽"的感化之功,较之直谏更为深切。观颜渊"于吾言无所不说"、子路"闻过则喜",皆见师友夹辅之效。刘宗周谓"学不求仁而徒博文无益",正申明此章由文返质、即器见道的深意。

三、知行合一的为学次第
徐英"求知-力行"说,实本《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序。吕祖谦释此章为"共学-适道-立-权"过程,尤见交友于进德修业之关键。《大戴礼》载"君子攻其恶,不攻人之恶",恰说明辅仁当以反躬自省为先。陈祥道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喻,更揭示择友贵慎之理。孔子严辨益友损友之别,正是防"贼仁"之害。

结语
此章虽言交友,实贯穿着儒家"下学上达"的工夫论。在"文-友-仁"的递进关系中,"文"为媒介,"友"为枢纽,"仁"为终极。今日读之,犹可体味传统文化中"群居相切磋"(韩愈语)的治学精神,与"德不孤必有邻"的伦理智慧。学者诚能以此存心,则师友讲习之间,自可渐臻"天下归仁"之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