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40|回覆: 1

[醫藥臨床] 乳岩(乳腺癌)圍手術期中醫診療方案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9-5-2 07: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994年版)(ZY/T001.2-94)[1]

(1)大多數發生在45~60歲的女性,尤以未婚或婚後未曾生育者多見。

(2)初期:乳房內有一腫塊,多見於外上方,質地堅硬,表面高低不平,逐漸長大。

(3)中期:經年累月,始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腫塊形如堆栗或覆碗,與周圍組織粘連,皮核相親,推之不動,皮膚呈『桔皮樣』改變,乳頭內縮或抬高。若皮色紫褐,上布血絲,即將潰爛。

(4)後期:潰後岩腫愈堅,瘡口邊緣不齊。有的中間凹陷很深,形如岩穴;有的高突,狀如翻花,常流臭穢血水。患側上肢腫脹。

(5)可在患側腋下、缺盆上下凹處觸到質地堅硬的腫塊,或轉移至內臟或骨骼。可出現發熱,神疲,心煩不寐,形體消瘦等症。

(6)鉬靶X線乳房攝片、液晶熱圖像檢查、乳頭血性分泌物細胞學檢查有助診斷。必要時作組織病理檢查。

2.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制定的【乳腺癌診療規範】[2](2011版)(衛辦醫政發〔2011〕78號)。

(1)症狀:早期乳腺癌不具備典型症狀,不易引起病人重視,常通過體檢或乳腺癌篩查發現。乳房無痛性、質硬腫塊或乳頭單孔血性溢液是常見的臨床症狀,偶伴有乳房疼痛。

(2)體徵:部分早期乳腺癌臨床觸診陰性;乳房腫物,質硬,表面不光滑,活動差,可與皮膚或胸壁粘連固定;單孔乳頭血性溢液;乳房皮膚可見酒窩征,橘皮征,皮膚衛星結節;乳頭回縮或抬高,乳頭皮膚搔癢、糜爛、破潰、結痂、脫屑,伴灼痛,至乳頭回縮。約1/3的患者初診時可觸及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晚期可在鎖骨上和對側腋窩觸及轉移的淋巴結。

(3)輔助檢查

①乳腺鉬靶攝影:乳房內局限性腫塊、成簇微小鈣化、局限緻密浸潤、乳腺結構扭曲、兩側乳腺結構不對稱等;皮膚增厚或回縮、乳頭及乳暈異常、瘤周水腫、異常增粗的血管等。

②乳腺彩超:乳腺內低回聲結節或腫物,往往回聲不均勻,腫物的前後逕往往大於橫徑,輪廓不規則。都卜勒超聲掃描可以觀察到腫物的血供情況,但良、惡性的表現重疊範圍大。

③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可用於乳腺癌分期評估,確定同側乳腺腫瘤範圍,判斷是否存在多灶或多中心性腫瘤。初診時可用於篩查對側乳腺腫瘤。同時,有助於評估新輔助治療前後腫瘤範圍、治療緩解狀況,以及是否可以進行保乳治療。

④組織病理學診斷:組織病理學診斷是乳腺癌的確診和治療依據,是通過綜合分析臨床各種信息及病理形態得出的最後診斷。

乳腺癌解剖學分期(AJCC第八版)

乳腺癌解剖學分期(AJCC第八版)

乳腺癌解剖學分期(AJCC第八版)

(二)證候診斷

參照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外科學】[3](陳志強、譚志健主編,科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

1.術前

(1)肝鬱痰凝證

隨月經周期變化的乳房脹痛,乳房腫塊皮色不變,精神抑鬱或性情急躁,胸悶脅脹,脈弦。喜太息,痛經行經後可緩解,舌淡。

(2)痰瘀互結證

乳房腫塊堅硬,乳房刺痛、痛處固定,舌質紫黯,脈澀或弦滑。痛經行經不能緩解,月經色黯或有瘀塊,舌下脈絡青紫粗脹或暗瘀,苔膩。

(3)沖任失調證

乳房疼痛無定時,月經失調(推遲或提前超過7天),舌淡紫,苔薄,脈細。面色晦黯,黃褐斑,腰膝酸軟,耳鳴,多次流產史。

2.術後

(1)脾胃不和證

食欲不振,脘痞腹脹,噁心欲嘔或嘔吐,舌胖大,邊有齒痕。噯氣頻作,面色淡白或萎黃,神疲懶言,精神萎靡,大便溏薄或排便無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2)氣血兩虛證

神疲懶言,聲低氣短,面白無華或萎黃,舌淡,脈細弱無力。自汗,口唇、眼瞼、爪甲色淡白,耳鳴,月經量少色淡、延期或閉經,苔薄白。

(3)氣陰兩虛證

神疲懶言,口燥咽干,舌紅少津,少苔。聲低氣短,自汗,盜汗,虛煩失眠,潮熱,顴紅,脈細弱無力。

二、治療方法

(一)手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制定的【乳腺癌診療規範】(2011版)(衛辦醫政發〔2011〕78號)進行手術方式學則進行手術治療。

1.乳腺手術

(1)乳房切除手術:適應證爲AJCC分期中0、Ⅰ、Ⅱ期及部分Ⅲ期且無手術禁忌的患者。

(2)保留乳房手術:適用於患者有保乳意願,乳腺腫瘤可以完整切除,達到陰性切緣,並可獲得良好的美容效果,術後進行放療。

2.腋窩手術

(1)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對於臨床檢查腋窩淋巴結無明確轉移的患者,可以做前哨淋巴結活檢替代腋窩淋巴結清掃。

(2)腋窩淋巴結清掃:應切除背闊肌前緣至胸小肌外側緣(LevelⅠ)、胸小肌外側緣至胸小肌內側緣(LevelⅡ)的所有淋巴結。清掃腋窩淋巴結要求在10個以上。

3.即刻(Ⅰ期)乳房修復與重建手術

若患者有乳房修復或重建的需求,在有條件的醫院可開展乳腺癌根治性手術加即刻(Ⅰ期)乳房修復與重建或延遲(Ⅱ期)重建。

(二)辨證論治

1.術前(內治法)

(1)肝鬱痰凝證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推薦方藥:逍遙蔞貝散加減。柴胡,赤芍,鬱金,青皮,制香附,茯苓,白朮,枳殼,厚朴,瓜蔞,浙貝母,山慈菇。乳房脹痛明顯者,加川芎,橘核等;情志不暢,多怒抑鬱者,加佛手,廣木香;伴有失眠者,加合歡皮(或合歡花),夜交藤。

(2)痰瘀互結證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結。

推薦方藥:血府逐瘀湯合逍遙蔞貝散加減。柴胡,赤芍,當歸,丹參,莪朮,益母草,鬱金,青皮,全瓜蔞,浙貝母,山慈菇,桃仁。伴有痛經加香附,延胡索;伴有偏頭痛者加天麻,白芷。

(3)沖任失調證

治法:滋補肝腎,調攝沖任。

推薦方藥:偏陽虛者二仙湯加味,偏陰虛者六味地黃丸合二至丸加味。二仙湯加味:仙茅,淫羊藿,肉蓯蓉,制首烏,女貞子,枸杞子,熟地黃,麥稻芽,丹參,黃柏,知母,當歸頭。六味地黃丸合二至丸加味:懷山藥,澤瀉,山萸肉,生地黃、熟地黃,茯苓,女貞子,墨旱蓮,桑椹子,枸杞,丹參,丹皮,菟絲子。伴有腰酸,足跟疼痛,加杜仲,桑寄生,續斷;伴有夜尿頻數者,加台烏藥,益智仁;潮熱多汗者,加銀柴胡。或具有同類功效的中成藥。

本階段應重視對其並存疾病的治療。臨床上對手術影響較大的常見並存疾病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應請相關科室會診,進行對症處理,確保承受手術。

2.術後(內治法)

(1)脾胃不和證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推薦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黨參,懷山藥,白朮,茯苓,陳皮,廣木香,砂仁,法半夏,炒麥芽,炒稻芽,山楂,蘇梗,姜竹茹。舌苔黃膩者,加藿香,佩蘭,燈芯草;嘔吐劇烈者,旋覆花,代赭石。

外治法:

①穴位貼敷治療脾胃不和證

選穴:雙側足三里穴、雙側內關穴、中脘。

選方:吳茱萸粉、生薑汁。

②中藥熱奄包治療脾胃不和證

選穴:中脘。

選方:吳茱萸、芥子各60g。

③針灸治療脾胃不和證

選穴:雙足三里,雙內關;

方法:電針、隔姜灸。

(2)氣血兩虛證

治法:補氣養血。

推薦方藥:歸脾湯合當歸補血湯加減。黨參或太子參,黃芪,白朮,茯神,當歸頭,炙遠志,酸棗仁(炒),廣木香,桂圓肉,雞血藤,黃精,炒麥芽,炒稻芽,紅棗,生薑。舌紅少苔者用太子參,舌淡者用紅參(或黨參);納差者,加炒山楂;皮瓣缺血、瘀血或壞死者,加川芎,紅花;伴有上肢腫脹者,加桂枝,薑黃,木瓜,威靈仙。

外治法:

隔姜灸治療氣血兩虛證

選穴:雙內關穴、雙足三里穴、雙湧泉穴、雙側三陰交、中脘

藥物及方法:艾條;隔姜灸。

(3)氣陰兩虛證

治法:益氣養陰。

推薦方藥:生脈散合增液湯加減。黃芪,太子參,玄參,生地黃,白芍,白朮,茯苓,五味子,麥冬。

伴有腰酸痛者,加女貞子,旱蓮草;咽喉疼痛者,加千層紙,胖大海,麥冬;皮瓣缺血、瘀血或壞死者,加川芎,紅花;伴有上肢腫脹者,加桂枝,薑黃,木瓜,威靈仙。

(三)其他中醫特色療法

耳穴壓豆治療失眠,適用於所有證型。穴位選取:神門、心、肝、皮質腺、內分泌

(四)運動療法

1.手法淋巴引流綜合消腫治療防治淋巴水腫

(1)熱身,活動大關節,20~30次,中等速度

(2)活動肩部和肩胛骨,增加肌肉活動以促進淋巴液向頸靜脈回流

(3)消腫鍛鍊:患側上肢和雙側下肢同時活動屈伸或伸展活動

(4)伸拉鍛鍊:上肢上舉摸頭部,伸拉胸肌和斜方肌

(5)呼吸鍛鍊:做擴胸呼吸,將健側手掌貼胸骨以感覺胸部運動。唱歌是最好的呼吸鍛鍊

2.上肢功能鍛鍊

(1)握拳、伸指、屈腕、旋腕、深呼吸運動

時間:術後24h內

動作要點:肩關節內收固定,活動手指及腕部。

握拳、伸指:平臥於床上,患側五指輕輕用力伸直,再輕輕用力握拳,反覆4個八拍。或握緊橡皮球,持續2s,然後放鬆。

屈腕:患側五指握拳,輕輕用力伸屈腕部,反覆4個八拍。

旋腕:五指握拳,旋轉一周爲半個八拍,反覆4個八拍。深呼吸運動:手術後,病人會覺得喉嚨有痰,在這個階段可做深呼吸運動。坐位,用鼻子緩慢深吸氣後用嘴緩慢呼氣。呼吸時雙手放在胸部感受胸廓的上抬及放鬆。一吸一呼爲一個八拍,反覆4個八拍。

注意事項:以不感覺勞累爲宜,觀察患肢有無腫脹、疼痛、麻木等症狀

(2)伸屈肘關節、向心性按摩

時間:術後1~3天,在第1組功能鍛鍊基礎上增加以下兩組:

動作要點:肩關節內收固定。

伸屈肘關節:五指握拳,用力屈肘至肩部再伸直,反覆4個八拍。

向心性按摩:健肢輕按患肢外側,從手肘開始,由下至上輕按至肩部,重複10次。

(3)頸部運動米字操

時間:術後3~5天,在第1、2組功能鍛鍊基礎上增加以下:

動作要點:肩關節內收固定,坐位。

米字操:頭部分別做前屈後伸,左右側彎旋轉頭部運動,每旋轉兩次爲一個八拍,反覆4個八拍。

(五)西藥治療

術前可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六)護理調攝要點

1.生活調理

患者應注意順應四時氣候變化,生活起居有節,勞逸結合,保持身體內環境的穩定,有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避免發生傳變。同時要積極地防治其他疾病。

2.飲食調理

(1)宜多樣化合理平衡飲食:平衡膳食包括粗糧與雜糧搭配,富含熱能,適量蛋白,富含纖維素、高無機鹽及富含維生素A、C、E、K、葉酸等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

(2)乳腺癌患者忌食辛溫、煎炒、油膩、葷腥厚味、陳腐、發霉等助火生痰有礙脾運的食物。

(3)乳腺癌術後可給予益氣養血、理氣散結之品,鞏固療效,以利康復。

3.精神調理

保持健康心理和樂觀情緒,有利於正常內分泌調節活動,是預防乳腺癌的發生和乳腺癌發展的重要方面。實踐證明,凡精神樂觀,自信心強,積極與醫生配合,按方案治療,定期複查,往往療效顯著;反之較差。

三、療效評價

(一)中醫症狀療效

1.評價標準

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發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相關證候的療效評價標準。根據中醫證候所屬症狀分爲4級:(0)無症狀、(1)輕度、(2)中度、(3)重度,舌苔脈象不計分,進入路徑和結束路徑時分別記錄一次,作爲評定依據。

2.評價方法:治療前後症狀總積分情況比較(療前/療後)

痊癒:症狀消失。

顯效:症狀消失2/3以上。

有效:症狀消失1/3以上。

無效:症狀改善不明顯。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1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乳腺癌診療規範(2011版)(衛辦醫政發〔2011〕78號)

[3]陳志強,譚志健.中西醫結合外科學.3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1。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81

牽頭分會:
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
牽頭人:
陳前軍(廣東省中醫院)
主要完成人:
陳前軍(廣東省中醫院)
戴燕(廣東省中醫院)
孫楊(廣東省中醫院)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4-18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乳岩(乳腺癌)圍手術期中醫診療方案評析

一、中西醫診斷標準之比較與互補

觀此診療方案,首重診斷之確立,分列中醫、西醫兩套標準,實爲現代中醫臨床診療之典範。中醫診斷標準源自1994年【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其特色在於以"乳岩"爲病名,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詳述疾病發展之三期演變:初期腫塊"質地堅硬,表面高低不平";中期"皮核相親,推之不動";後期"形如岩穴"、"狀如翻花"。此分期與【外科正宗】"初如豆大,漸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載三載,不痛不癢,漸漸而大,始生疼痛"之記載一脈相承,體現了中醫對疾病動態發展的整體把握。

西醫診斷標準則採用2011年衛生部【乳腺癌診療規範】,強調客觀檢查指標,如鉬靶攝影之"成簇微小鈣化"、彩超之"低回聲結節"、MRI之"多灶性腫瘤"評估等。二者相較,中醫重宏觀病程演變與整體證候,西醫重微觀病理變化與精確定位,恰可互補。尤值稱道者,方案明確將組織病理學檢查列爲確診金標準,體現了中醫診療的現代科學態度。

二、圍手術期中醫介入要點

圍手術期中醫干預,當分術前、術中、術後三階段辨證施治:

術前調理:重在扶正固本,改善患者體質以耐受手術。臨床常見肝鬱脾虛證,宜逍遙散加減;氣血兩虛者,可予八珍湯化裁。現代研究表明,術前服用黃芪、黨參等可提升免疫功能,降低手術應激反應。

術中配合:雖以西醫手術爲主,但可配合針刺麻醉輔助鎮痛,取穴以內關、合谷、足三里爲主。有臨床報導顯示,針刺可減少麻醉藥物用量30%左右。

術後康復:此爲中醫優勢領域,需分證論治:
氣血兩傷證:用十全大補湯加減,促進傷口癒合
瘀血阻絡證:以血府逐瘀湯活血通絡,減輕上肢水腫
脾胃虛弱證:香砂六君子湯調理胃腸功能
肝氣鬱結證:柴胡疏肝散解郁安神

三、特色療法與調護要點

除內服湯藥外,外治法亦不可偏廢:
穴位貼敷:取膻中、期門等穴,用活血化瘀之品
艾灸療法:足三里、關元等穴溫補元氣
中藥熏洗:術後上肢水腫可用桂枝、紅花等煎湯外洗

飲食調護方面,當遵循【飲膳正要】"五穀爲養"原則,術後初期宜清淡易化,如山藥粥、紅棗湯;恢復期可適當加入海參、阿膠等滋補之品,但需防滋膩礙胃。情志調理尤爲關鍵,【外科正宗】強調"戒惱怒、節飲食、慎起居",現代心理干預可配合中醫五音療法,以角調音樂疏肝解郁。

四、結語

此診療方案融貫中西,既承【外科心法要訣】"乳岩之證,初起如棋子,漸大如雞卵,堅硬不移"之傳統認識,又納現代影像學與病理診斷之技術,體現了中醫"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發展理念。圍手術期中醫介入,非但與西醫治療無礙,反能減毒增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然臨床運用時,仍需遵循"辨證論治"基本原則,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方可得其真諦。
悟空不如丫 發表於 2025-4-30 18:52 | 顯示全部樓層
【乳岩圍手術期中醫診療方案芻議】

乳岩一證,首載於【婦人大全良方】,其圍手術期調治尤需注重"扶正祛邪"之要旨。今就診療方案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診斷精要
(一)四診合參之要
1. 望診當察"形色神"
乳岩初期多見乳房外上象限結塊,形如覆碗;中期呈現"橘皮征"乃肝木克土之兆;後期瘡口翻花,屬【外科正宗】"岩毒外發"之危候。舌質紫暗現瘀斑者,當防癌毒走竄。

2. 問診需重"三焦傳變"
疼痛性質可辨病勢:脹痛屬氣滯,刺痛爲血瘀,灼痛乃火毒。夜寐不安伴五心煩熱者,提示陰虛火旺,此【景岳全書】所謂"真陰耗損"之象。

二、圍手術期調治
(一)術前調理三法
1. 疏肝解郁方
取逍遙散加減,柴胡6g、白芍12g配伍八月札9g,尤適情志抑鬱者。現代研究證實,此方可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Medicine,2019)。

2. 健脾化痰方
六君子湯合海藻玉壺湯化裁,白朮15g配生牡蠣30g,對痰濕體質者尤宜。實驗顯示可降低血清VEGF水平(【中醫雜誌】2021)。

(二)術後康復五則
1. 氣血雙補法
歸脾湯加味,重用黃芪30g、當歸12g,佐以白花蛇舌草15g。臨床觀察表明可提升CD4+/CD8+比值(【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20)。

2. 經絡疏導術
取手少陽三焦經、足厥陰肝經要穴,配合雷火灸法。WHO傳統醫學報告指出,此療法可改善術後淋巴水腫(WHO-TRM,2022)。

三、臨證要點
1. 藥對運用
山慈菇配浙貝母化痰散結,半枝蓮合半邊蓮解毒抗癌,此二組藥對經質譜分析具有協同效應(【藥學學報】2023)。

2. 飲食宜忌
宜食薏苡仁、山藥等健脾之品;忌食鵝肉、蝦蟹等發物,此遵【飲膳正要】"熱病食忌"之訓。

結語:
乳岩治療當恪守"分期論治、攻補有序"原則,術前重疏泄、術後宜補益。然需注意,中醫診療需在規範西醫治療基礎上進行,二者相輔相成,方得岐黃精要。

(按:本文所述方藥需在執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具體劑量應因人制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