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54|回復: 1

[中药大全] 芫花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3-23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芫花的作用

芫花的作用

芫花

芫花,中药材名,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其根白皮(二层皮)也供药用。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分布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具有逐水,涤痰之功效。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症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

芫花图片

芫花的功效

芫花的功效

芫花图片

中药材芫花

中药材芫花

芫花图片

芫花

芫花

芫花图片

芫花简介

药材名:芫花

拼音:Yuán Huā

别名:南芫花、芫花条、药鱼草、莞花、头痛花、闷头花、老鼠花、癞头花、金腰带、浮胀草[根皮]

来源:本品为瑞香科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的干燥花蕾,其根白皮(二层皮)也供药用。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本品常3~7朵簇生于短花轴上,基部有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呈棒槌状,多弯曲,长1~1。7cm,直径约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裂片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气微,味甘、微辛。

化学成分:芫花含芫花素、羟基芫花素、芹菜素及谷甾醇;另含苯甲酸及刺激性油状物。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入肺、脾、肾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禁忌: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不宜与甘草同用。

芫花的功效

花: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

根皮:消肿解毒,活血止痛。用于急性乳腺炎,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腹水,风湿痛,牙痛,跌打损伤。

芫花的作用

1、泻下。芫花素能刺激肠粘膜,引起剧烈水泻和腹痛。

2、利尿。实验证明芫花煎剂确能利尿。但大剂量反能制尿,应用上,应注意剂量除花蕾外,根皮也能利尿。

3、镇咳、祛痰作用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6、抗生育作用

7、对黄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作用

8、抗白血病作用

9、抗菌作用

10、其它作用

芫花的用法

内服: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一日1次。--〖中国药典〗

外用:适量。--〖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3g;研末服0.6-1g,每日1次。--〖中华本草〗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中华本草〗

芫花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

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飘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②治卒得咳嗽

芫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以枣十四枚,煎令汁尽,一日一食之,三日讫。(〖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病通身微肿,腹大,食饮不消

芫花(微炒),甘遂(微炒),大黄(锉碎、醋炒拌干)、葶苈(炒令紫色)各一两,巴豆(去心,皮,麸炒,研出油尽)四十枚。上五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饮下三丸,不知,稍增至五丸,以知为度。(〖圣济总录〗小消化丸)

④治蛊胀

枫壳、芫花各等分。上用酽醋浸芫花透,将醋再煮枳壳烂,擂芫花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数丸,温白汤送下。(〖普济方〗枳壳丸)

⑤治时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聚胸中,烦乱欲死

芫花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三薄,热即除,当温暖四肢护厥逆也。(〖千金方〗凝雪汤)

⑥治疟母弥年,经吐、汗、下,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间,结为癥癖,腹胁坚痛

芫花(炒),朱砂(研)各等分。为末,炼蜜丸,如小豆。每服十丸,浓煎枣汤下,下后即与养胃汤。(〖仁斋直指方〗消癖丸)

宋页 發表於 2025-4-14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芫花考略:逐水涤痰之要药及其临床应用刍议

芫花(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瑞香科植物,其干燥花蕾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历代医家对其性味功效论述颇丰,今就其主要功效与临床应用略作考辨。

一、性味归经与功效机理
芫花味苦辛而性温,有毒,归肺、脾、肾三经。其逐水涤痰之功,实源于其独特药理特性。《本草纲目》谓其"治水饮痰澼,胁下痛",张仲景在《伤寒论》十枣汤中即用芫花配伍甘遂、大戟,取其"峻下逐水"之效。现代研究表明,其所含芫花素能显著刺激肠粘膜,促进水液代谢,此即传统"泻下逐水"之科学依据。

二、临床应用精要
1. 痰饮证治:凡痰饮停聚胸胁所致咳喘胀满,芫花有涤痰开结之效。如《金匮要略》之"芫花丸",即以本品配甘遂、大枣,治悬饮内痛。然须注意,此属"急则治标"之法,中病即止。

2. 水肿胀满:对于顽固性水肿,特别是肝硬化腹水,醋制芫花配合健脾之品,可收"去菀陈莝"之效。近代临床报道,用醋芫花研末装胶囊(每日0.25-0.5g),治疗血吸虫病腹水有效率达80%以上。

3. 外科应用:其根皮消肿解毒之功尤著,《肘后方》载其治痈肿疔毒,今人用鲜根皮捣敷治急性乳腺炎,取效甚捷。然外用时亦需防其刺激性。

三、使用禁忌辨析
本品毒性较著,传统有"十八反"中"芫花反甘草"之诫。现代药理证实,甘草酸能增强芫花毒性成分的溶解吸收,故配伍禁忌确有依据。孕妇、体弱者绝对禁用,即常人使用亦须严格掌握剂量,以醋制品为佳,且不宜久服。

四、炮制与制剂要义
传统强调醋制减毒,实验证明醋制后毒性降低约30%。入煎剂宜先煎,丸散剂更需严格控制剂量。《中国药典》规定日用量1.5-3g,研末吞服不得超过0.9g/日,此乃经验与科学结合之结晶,不可逾越。

结语:芫花乃攻逐水饮之猛将,用之得当则立起沉疴,孟浪施为则祸不旋踵。今人运用,当遵"辨证精确、炮制得法、剂量严谨、中病即止"十六字要诀,方可得其利而避其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