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93|回復: 0

[中药大全] 天名精的功效与作用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9-3-21 17: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天名精的作用

天名精的作用

天名精

天名精,中药名。为菊科天名精属植物天名精的全草。植物天名精,广布于我国各地。具有清热,化痰,解毒,杀虫,破瘀,止血之功效。主治乳蛾、喉痹、急慢惊风、牙痛、疔疮肿毒、痔瘘、皮肤痒疹,毒蛇咬伤,虫积,血瘕,吐血,衄血,血淋,创伤出血。

天名精的功效

天名精的功效

天名精图片

中药天名精

中药天名精

天名精图片

天名精

天名精

天名精图片

天名精简介

药材名:天名精

拼音:Tiān Mínɡ Jīnɡ

别名:茢甄、豕首、麦句姜、虾蟆蓝、天芜菁、天门精、玉门精、彘颅、蟾蜍兰、觐、地菘、天蔓菁、葵松、鹿活草、杜牛膝、皱面草、皱面地菘草、鹤虱草、母猪芥、蚵蚾草、土牛膝、鸡踝子草、野烟、山烟、野叶子烟、癞格宝草、癞蟖草、挖耳草、癞头草、癞蛤蟆草、臭草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全草。7-8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状:根茎不明显,有多数细长的棕色须根。茎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纵条纹,上部多分枝;质较硬,易折断,断面类白色,髓白色、疏松。叶多皱缩或脱落,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0-15cm,宽5-8cm,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成具翅的短柄,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全缘,上面有贴生短毛,下面有短柔毛或腺点;质脆易碎。头状花序多数,腋生,花序梗极短;花黄色。气特异,味淡微辛。

化学成分:全草含倍半匝萜内酯:天名精内酯酮(carab-rone),鹤虱内酯(carpesiolin)[1],大叶土木香内酯(granilin)[2],依瓦菊素(ivalin)[3],天名精内酯醇(carabrol),依生依瓦菊素(ivax-illin),11(13)-去氢腋生依瓦菊素[11(13)-dehydroivaxillin][4],特勒内酯(telekin),异腋生依瓦菊素(isoivaxillin)及11(13)-二氢特勒内酯[11(13)-dihydrotelekin][5]。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入肝、肺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天名精的功效

清热;化痰;解毒;杀虫;破瘀;止血。主乳蛾、喉痹、急慢惊风、牙痛、疔疮肿毒、痔瘘、皮肤痒疹;毒蛇咬伤;虫积;血瘕;吐血;衄血;血淋;创伤出血。

天名精的作用

天名精内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显着的作用,给予小鼠,在短暂兴奋后即转入抑制,四肢肌肉松弛,并呈麻醉状态。大量则引起阵发性痉挛而致死。对小鼠腹腔注射之半数致死量约为0.1mg/g。能对抗可拉明(A分钟o-cordin)和士的宁(但不如Myanesin)的致痉作用。与巴比妥类有显着的协同作用。对神经末梢无箭毒样作用,对猫的脊髓中间神经原亦无作用。主要作用部位可能在延脑及脑干部分。此外,尚有降温、退热作用(正常及菌液引起发热之兔)。静脉注射20-30mg/kg于兔、猫可引起血压降低,阿托品不能阻断此作用,对犬、鼠脑组织的呼吸有抑制作用。

天名精的用法

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3-6g;或捣汁;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及含漱。--〖中华本草〗

天名精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咽喉肿塞,痰涎壅滞,喉肿水不可下者

地菘捣汁。鹅翎扫入,去痰最妙。(〖伤寒蕴要〗)

②治缠喉风

蚵蚾草,细研,用生蜜和丸弹子大,噙化一、二丸。如无新者,只用干者为末,以生蜜为丸,不必成弹子,但如弹子大一块。(〖经效济世良方〗救生丸)

③治吐血疾

皱面草,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用茅花泡汤调服,不以时候。(〖履巉岩本草〗)

④治产后口渴气喘,面赤有斑,大便泄,小便闭,用行血利水药不效

天名精根叶,浓煎膏饮。下血,小便通而愈。(〖本草从新〗)

⑤治疔疮肿毒

鹤虱草叶、浮酒糟。同捣敷。(〖孙天仁集效方〗)

⑥治风毒瘰疬,赤肿痛硬

地菘一斤。捣如泥,敷瘰疬上,干即易之,以差为度。(〖圣惠方〗)

一苇之杭 發表於 2025-7-1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名精药性考辨及临证应用阐微》

天名精一物,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其名见于《尔雅》称"茢薽",陶弘景谓之"鹿活草",乃菊科天名精属全草入药。今就本品之性用,参酌历代本草,考辨如下:

一、名实考源
本品异名达三十余种,李时珍《本草纲目》辨之甚详:"天名精乃天蔓菁之讹,其气如豕臊,故有豕首、蟾蜍兰诸名。"《新修本草》特标其"叶似烟"之态,故江浙多称"野叶子烟"。考"杜牛膝"之名,实因其根类牛膝而功异,不可与怀牛膝混用。

二、性效辨析
其味辛、苦而气寒,禀金秋肃杀之气,故主入肺、肝二经。其效可概为三:
1. 清热解毒:治喉痹乳蛾,取"火郁发之"之理,辛能散结,苦能泄热。《圣惠方》载其捣汁治急喉闭,现代研究示其内酯成分确有抗炎作用。
2. 祛瘀止血:治血瘕、衄血,妙在辛散与苦降并存,既破宿血又止新血。《集验方》用其配蒲黄治金疮出血,正取此双向之性。
3. 杀虫消积:鹤虱(其果实)为驱虫要药,全草亦有杀疥虫之功。《千金方》外洗治皮肤痒疹,今验之临床,对湿疹瘙痒确有良效。

三、临证要点
1. 配伍精要:治喉症配桔梗、甘草;疗疮毒合蒲公英;止血伍地榆炭;驱虫使君子同用。
2. 禁忌新解:古云"脾胃虚寒慎服",今察其挥发油成分,确易刺激胃肠,建议姜汁制用或佐以白术。
3. 现代应用:其倍半萜内酯成分研究表明,对中枢神经呈双向调节,先兴奋后抑制,此可解《别录》所载"治惊风"之效。

四、鉴别举要
与土牛膝易混,当辨三点:天名精叶缘锯齿不规则,头状花序腋生,气特异似樟脑;而土牛膝叶全缘,穗状花序顶生,气微。

按:此物虽列下品,然应用颇广。张山雷谓"外科要药",朱丹溪盛赞其"治血如神"。今人用治毒蛇咬伤,取鲜品捣敷,合雄黄末尤佳。然其性峻利,用量宜控在6-10克,鲜者倍之。学者当参《证类本草》诸说,临证审慎用之。

(全文798字)
风清云谈 發表於 2025-7-8 22:22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名精药性考辨及临证应用阐微》

天名精一物,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历代本草论述颇丰而用者渐稀。今就本品之性用机理,参酌古今文献,作系统考辨。

一、名实考源
本品异名达二十余种,《尔雅》称"茢薽",《别录》谓"鹿活草",皆取其功效特性。陶弘景注:"此草气如豕莶,故有豕首之名"。其"天名精"之称,始见于《唐本草》,苏恭言:"叶似菘菜而小,故有地菘之号"。按《本草纲目》所绘形态,与今菊科Carpesium属植物特征吻合,可证古今基原一脉。

二、药性发微
1. 性味归经
味苦辛而性寒,此乃历代共识。然其归经颇有争议:《本草汇言》主入肝经,《得配本草》兼入肺经。细究其效,既能清肝泻火以疗惊风,又可宣肺利咽治喉痹,当以肝、肺二经为主,旁及阳明。

2. 功效机理
其清热之功,不同于黄芩之燥、石膏之沉,专攻肝胆郁火与肺经痰热。观《圣惠方》治小儿惊风,《普济方》疗喉闭,皆取其辛开苦降之性。至于破瘀止血,实含"通因通用"之妙,如《本草述》所载:"凡血瘀而溢者,非此不能止"。

三、临证应用要诀
1. 喉科要药
治乳蛾喉痹,宜鲜品捣汁含漱,佐以桔梗、甘草。清代《喉科指掌》载其"解喉间毒气,有开关夺隘之功"。

2. 外科妙品
疗疔疮肿毒,当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其特殊在于既能清热解毒,又可活血消肿,符合"痈疽初起贵在消散"之则。

3. 止血特点
治血证需分寒热:热伤血络之吐衄,配生地、侧柏叶;瘀血内停之出血,伍三七、蒲黄。此正合《本经逢原》"行中有止"之论。

四、使用禁忌析义
脾胃虚寒者慎服,非独因其苦寒伤胃,更缘其辛散之性可能扰动中焦。张璐《本经逢原》特别指出:"虚寒泄泻者误用,恐致滑脱不禁"。

五、现代研究印证
所含天名精内酯确有中枢调节作用,这与传统"治惊风"记载暗合。其抗菌、抗炎活性,恰可佐证清热解毒功效的科学性。

结语:
天名精乃"寒而不凝,散而不耗"之品,尤擅治热郁痰瘀交结之证。然今人每囿于其"臭草"之名而轻弃,实为可惜。若能辨证精确,配伍得宜,诚为内、外、喉科之良药。学者当遵吴鞠通"用药如用兵"之训,既知其利,复明其弊,方可得心应手。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