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青年報 82%的人認為學好漢語可以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
調查中,85.3%的人表示,有必要提高人們的漢語能力。82.0%的人表示提高漢語能力可以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77.3%的人表示可以增加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72.1%的人表示會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53.2%的人認為可以鍛煉思維方式;26.1%的人表示可以去教外國人漢語。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黃傳會,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漢語出現的問題是社會大環境的問題。他前不久參加了中國書法家協會的一個研討會,在會上他講到,對於書法來說,最大的威脅就是:用了電腦以後都不用書寫工具了,還談什麼書法?
『漢語危機會帶來文化危機。』黃傳會說,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漢語可以說是立身之本。一個中國人不注重漢語就是忘掉了老祖宗,漢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和傳承工具,很多民族文化就儲存在漢語之中。
作為一個90後,孫姍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等我們進入中年時,中國的文化會不會已所剩無幾了?』她說,大家是可以正常交流,但有多少人能學到漢語的精神和內涵?
『其實,紮實的漢語基本功對學習其他語言非常重要。』她發現,英語學得好的人,中文水平肯定很好。很多同學都感到,即使英語詞彙量再大,沒有很高的母語水平作為基礎,也沒有辦法表達出真正的意思。
楊國華經常跟學生說,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基本的口頭表達、書寫都不行,出去怎麼跟人交往?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也是需要學好語言的。人際交往不是會說話就行了的,比如最基本的禮貌,都要通過語言來表達。掌握不了漢語的精髓,就沒辦法成為一個有素質、有層次的人。
他說,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和外國人的交流越來越多,漢語的影響力也會增加。如今國外出現了『漢語熱』,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願意學漢語。學好漢語,將來教外國人,也是一個不錯的職業選擇。
孫姍也發現,現在有很多外國人對漢語很感興趣。一些外國朋友學起漢語速度相當地快。她有一個芬蘭朋友,只在中國待了6個月,和中國人漢語交流就已完全沒問題。他們真是很熱愛漢語,這種吸引力就在於中國文化的內涵。他們經常會問一些中國的詞彙,比如說『指鹿為馬』的典故,只說字面意思他們是不明白的,只有了解到背後的歷史背景,才能讓他們真正懂得這個詞。
調查中,61.6%的受訪者認同學好漢語會有更多職業機會。
上海市民王旭東說,中國是在經濟騰飛後才有那麼多外國人學習漢語。『全世界都要和你做生意,別人自然要學你說的語言了,只有國家強大了,中文才會在國際上有影響力。否則你學好漢語想去教外國人,也未必會有外國人想學。所以,繼承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發展好中國,漢語才會有真正的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