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12|回复: 0

袁枚的壮游(图)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0-5-4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020100504352519312048.jpg
. ^! I* n, H3 [4 B. V$ W* [' k: S
: ?7 j; r6 G& n# U  [
    几年前,我在西安北院门古文化街上的一个小店铺里,购得了一方印章。此石为宽25毫米、高90毫米的长方形立体,肤呈暗褐色,上有云纹,通身镌刻着一束莲花,蓬秆舒升,莲叶张放,那造型和刀工十分精美。这只是印章的外表,重要的价值还在于刻字的内容。该印刻有“江风山月”四字,边款是“戍子六月瘦羊大×袁枚刻此石”,于是我知道,这可能是清代才子袁枚的案头之物。袁枚(公元1716年~1797年)享年82岁,著有《随园诗话》《子不语》等名作,我查了一下,戍子六月,应该是1768年6月,也就是袁枚52岁时刻下的印章。
( F7 B8 J9 D, k: Z% R4 G7 B# k
/ S: ?# ]# ~5 b, z/ G+ A    52岁,正是人生事业鼎盛到高峰的壮年时期,袁枚那时在做什么呢?史书说袁枚“观其后半生,大半出门遨游”,这方“江风山月”,乃是他心性的写照。 . }( n9 Z8 {1 b! k% [4 l+ ^/ _. p
, H6 M5 B& K4 {: t% Q5 D2 a* V  h! M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袁枚是个聪明人,是个性情中人,是个长寿者。其人品和文品,皆有可评赏之处。
6 g4 O4 C; o8 B. [# c4 ?
6 Z" l0 X! u4 T    袁枚早年考中进士,曾在多处做过知县,但他看透了官场为人做事的种种现象,发觉自己不适此道,就在37岁时彻底告别了政坛,辞职去了江宁小仓山,建起了居所“随园”。从此长住乡下,不时出游,放纵性情,挥笔著书。后来文名大噪,从朝廷到乡野都有他众多的“粉丝”。仓山虽偏,客自远来;随园幽径,访者不绝。这位“随园老人”、“仓山居士”其实也喜欢交朋结友,热情待客。诗场从来不乏红粉佳人,风流才子的崇拜者还会少吗?于是他一边携女友同游,一边即兴写作,既收获了爱情,又收获了文章,这日子才过得舒坦滋润呢。 % Y1 X8 Y# ~7 ~" Y* X

8 @/ g+ _0 J; Y: |, e1 W  N: d    袁枚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及时的抉择,如果在官场上继续混下去,把知县当到老,又能怎样?走仕途,混不到个省部级,都是芝麻官儿。说不定遇个变局,还有牢狱之灾。
/ o4 M) A; q4 b/ D4 x0 w5 p
7 g' ~, P) `1 e3 F/ E    袁枚的长寿,就在于他的自由和随意,做人不必阳奉阴违,不必违背良心迎上欺下。不必用尽心机搞阴谋,一天到晚心里紧张。
& z, ^6 T) |% t8 e$ Z( I6 e4 z5 |3 \& n1 E- ]# S% T% `
    告别了官场上的袁县令,才有了文坛上的袁才子。这是个人的选择,是智慧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 q8 k' Q5 V5 B, |/ w" b. X! @
4 d4 X& ]- g* O0 C
    每个人都会面临人生之路的选择,审时度势、知人知己非常重要。 % |* L% G/ z5 B! w7 [

0 L) D* }( q7 ~% z7 @5 y1 t; o    袁枚在“江风山月”间壮游,那种快意令人艳羡。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