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 }+ H; y& S& W+ z
* s- Q( A+ {) O# t' `* B' ]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有这样的叙述,“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此后就上演了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的千古绝唱。陈寿的《三国志》里面也提到刮骨疗毒,只不过动手的是关羽军中的医生。. T4 |/ |6 \* M
3 z q1 l3 H7 W' I. `! y
乌头,属于多年生草本药物植物,含有剧毒乌头碱,只要零点几毫克就可以要人性命,涂抹在箭上就成为毒箭,古代通常用于狩猎,有野兽“中者立仆”的效果。
" g2 K# v/ s$ O( A( V" f( L" }. A3 P0 F7 V" K/ z
我的推测关羽中箭不死的原因大概有几条,姑妄言之吧。0 c0 ]+ L/ |) L) H
' y; w% c8 M+ N% D. a. c9 g
第一,关羽体格特别好,对毒药抵抗力强。第二,曹仁的箭有问题。首先,可能是曹仁的箭用的是川乌不是草乌,二者的区别是前者属于栽培,后者属于野生,曹仁是正规军,这箭是弓箭手用的,大量使用的兵器需要标准化,采用川乌比草乌的可能性更大。或者应该考虑曹仁的作战环境,当时关公水淹七军,围攻樊城,大雨下得荆州战船可以直接靠城垛子,很有可能曹仁的箭也让水给泡了,这样毒性自然减弱,而且箭给水泡了以后可能曹军要生火来烤,乌头碱遇热容易分解,射到关羽身上就效果差些。第三,可能是这一箭射得太巧了,箭镞整个钉到了关羽的臂骨上,这样大部分毒没发挥作用就被骨头挡住了,未能进入血管和肌肉。
- t' F( a% V9 E# D8 y
. L. L8 x8 s; K4 ~) V 关羽中箭后的表现有些失常,“众将入帐见关公。公问曰:‘汝等来有何事’”―――主将中箭,大家来问候很正常,怎么会问“汝等来有何事”?看来关公思维有点混乱,随后又“怒曰”,显示情绪不够稳定。从乌头的药理作用看,它可以引发中枢神经的异常兴奋。刮骨的目的,就是清除骨骼上的留毒吧。! o( T: L3 h/ R2 ?
% j$ L! Y) j$ \# r0 B
历史上,刮骨疗毒是关公军医做的手术。这其实更真实,那时候交通不便,华佗没有那么灵通的消息,只不过他确实做过乌头等药物的研究,麻沸汤里面就有乌头成分。% ]/ X" I- Y+ B9 {2 M
$ ^$ ^% k6 y6 i2 b, M6 P
关公的军医给关公动手术应该有技术基础,中国自古南方比北方制作毒剂和用毒的水平就更高,关羽的军医极可能来自蜀占荆州的湘西一带,后来为关羽报仇的作战序列中,就有这一带战斗力很强的武陵蛮,也就是苗族的祖先。3 k4 H5 b6 n# M' j0 @+ o! Q6 d
8 J$ W8 I+ A* t6 u) Y* ]- W0 n0 O
(摘自《萨苏趣解历史:名著中的悬案》,萨苏著,中国书店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