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2|回復: 0

学者点评"端午诗歌"与中华民族精神传统(图)

[複製鏈接]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10-6-16 13: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16506496568660.jpg

  f# f+ H2 Q) S8 G6 a% F9 `8 ^5 ]

. x4 ~% L/ X! a1 [+ \8 ?! L
蒋寅   人物摄影:郭延冰
/ O" F) ~8 p8 _0 |: r
: ~5 w9 M# ^& K
    端午诗歌与中华民族精神传统 : S% M9 {7 Y3 x& L

* `- F" M( o+ z+ T1 ^/ e    ――蒋寅点评 2 D* _" g) Y, D7 d

# I+ N: {* d7 |! M6 P: o9 P    蒋寅 1 n' N4 V. w+ z: R
* F( e( B; O! j; H+ x$ I+ M
    文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社科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国际东方诗话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学评论》编委、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l$ K9 ^) T  A* v

1 C6 o* k7 I, t8 O. a
W020100616506496639725.jpg
- [- i" h8 x8 d: l
3 ~4 w, k: ?* v5 J3 q
端午节观竞渡(《清史图鉴》)

: {! E! T, D. A
! q, N1 O  h( @/ I) ~; d
9 }+ I0 r# }: l' g' R
    《离骚》(节选)
+ Z5 _$ W# b. d3 F5 @& {: w
9 l. O% ^2 {8 i- Y2 ?$ D    战国・屈原 ! Z5 N& n2 L* }! F+ o$ a

" E. Z, t- W" N. k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Z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v兮,又申之以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h, l9 E! z& q' d( r- |

) |; u' Q' j) H+ T' C% c1 w    【点评】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也是第一位与我们日常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历史人物。我在还没听说过《楚辞》的髫龄,就已知道,用小网兜在脖子上挂一只鸭蛋,有喷香的粽子吃,还听说划龙船的端午节,是因屈原而起。后来则知道,这一传说见于古书记载起码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艺文类聚》卷四)民间更朴素的传说,则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到江里喂鱼。至于龙舟竞渡,据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同上)历史上能被人们如此珍重并纪念的人物实在不多,因为能以国家和人民为重,坚持清明正直的政治理想的人本来就不多。在这不多的人里面,能凭自己的诗歌直接宣明自己的磊落志节而无须依赖史家传述的,就更少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离骚》就是屈原的精神自传,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开明政治的热切向往,以及理想破灭后的深刻绝望,无不抒发在这首长诗中,让世世代代的读者为之震撼,并景仰其峻洁的人格和不妥协的批判精神。《离骚》的精神力量,无论如何估量都不会过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支撑了华夏民族的脊梁,激励无数有良知的人抬其头颅,挺其胸膛,不惜一死与黑暗势力抗争。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传统的一个源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