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0 j- Q( x) [% | ) B) b( Q' d4 p% {5 w8 x, f+ O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有一段真假李逵的故事,是說一個叫李鬼的人冒充李逵劫道,沒想到遇到了真李逵,好懸沒死在李逵手中。+ w6 i. g. h9 g& v- q
; l& @, A. D0 x 過去,叫讀者猜想真假李逵的勝負,幾乎不存在任何懸念。7 Z. L% O. c# s7 A6 _6 I% M5 m
$ _3 i- G7 X5 o1 l8 B0 W
可時光的水一下子流到21世紀,讓這個世紀的人再來推想二人的勝負,可能要頗費躊躇,沒那麼利索了。% D9 q, Z9 d5 D1 I
8 q9 V. T& H1 a8 L5 B8 L 何也?利益左右了人心。過去,一聽說李逵出來,那就巴不得李逵勝利,讓假李逵出醜。人們喜歡真的,遇到假的當然不以爲然,還可能人人喊打。現在人們沒那份喊打的心思了,利益像軌道一樣左右著火車的方向。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也許會暫時把是非之心收起,任由假的東西肆意橫行。他們私下猜想,說不定自己會從中得點什麼好處。就像盜版書和盜版碟,儘管一再申明要嚴厲打擊,可有幾個人真當回事?盜版不是也有字也有影,不是不耽誤看嗎,那舉報它幹啥?就多買點,還省錢了。就像報各種職稱,明明知道許多論文只要花錢就能登載,根本看不出什麼高低,可有些部門硬是拿它作爲一條標準。人們只好花錢買版面,只要發出來就是好傢夥,誰管那論文是自己寫的還是抄的。由此推想李逵和李鬼交戰,人們肯定覺得自己又不損失什麼,樂得看看熱鬧。甚至會想,就是報到官府,自己還能得一份檢舉黑社會打手李逵的獎勵。於是,巴不得李逵吃點虧。% T7 `, x( x6 h, P: x3 I1 z6 ^0 x
$ @! D s' b, ~% Z9 Y5 F4 y
按現在的情況推想,沒準李逵會敗給李鬼。何也?社會已經沒有衡量是非的標尺,或者說是非標準已經混亂。如果讓這二位比武,讓一些官員充當評委,那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就像剛剛去世的大畫家吳冠中,他活著時遇到一件怪事。一個人從拍賣會上買了他的一幅畫,懷疑是偽作,他一鑑定,果然是偽作,並在畫上標明『此畫非我所作,系偽作』。按理來說,這樣的案子比較好判,畫家還在,並認定是偽作,人們可能以爲萬無一失了,可到了法院,居然以『拍賣公司不保真是慣例』爲由,駁回了買畫者索賠的訴訟請求。相反,賣假畫的人還把報導此事的媒體告上法庭。就好像假李逵打敗了真李逵,真是叫人啼笑皆非、欲哭無淚。由此推想李逵和李鬼的戰事,有些糊塗蟲沒準就會宣判李逵是輸家。4 B j5 x2 U6 O( w0 T
3 w5 E) P& m$ i6 t- o" e 過去一說真與假較量,人們往往認定假的必敗無疑,因爲畢竟是非好壞總有一個標準,而且充當『評委』的人手裡就掌握著這些標準。可面對一些糊塗蟲,面對那些似是而非甚至面目皆非的標準,人們的自信心恐怕要大打折扣。
2 U3 u" d7 k- v4 `! h# f. J; Z2 j, F. y, ?, h8 @
可見,現在推想李逵和李鬼的輸贏,實在是傷腦筋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