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V' q6 Z2 k' m1 u
2 J5 T2 p- h9 S* _. P, T8 h. q- y: E- b 禅玄无可示,诗妙有何评。(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卢海林摄影)
% u. {* P" D. @! [; {$ ]3 [
8 o9 ~9 P6 T% S9 T 齐己,本姓胡,名得生,湖南益阳人。佃农出身,出家后栖于衡岳东林。有《白莲集》十卷,是唐未、五代间的又一著名诗僧,与贯休齐名。 / Z6 g4 N9 X+ O
, E" a E* w3 X6 @ 佛门的诗评诗论家
6 ]- m2 i- c0 I- M: I& h2 o3 F2 d3 Z0 q4 G" |# g
齐己是继皎然之后又一位重要的唐代佛门诗评家和诗论家。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亦是一位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如前所述,齐己曾勾勒出了晚唐以来僧诗的师承体系:“贾岛存正始,王维留格言”,“昼公评众制,姚监选诸文”。而齐己在诗歌创作理论方面多有探索,有一些是很有特色的。 D# y: [4 a* k0 O0 M$ Z
/ ^- U: a! [) m1 |/ S
首先,齐己认为诗禅是相通的:“时有兴来还觅句,已无心去即安禅。”(《山中寄凝密大师兄兄弟》)“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色。”(《寄蜀国广济大师》)何以相通呢?齐己认为作为诗禅都是从外“象”参悟的,如“春风日日雨时时,寒力潜从暖势衰。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诗通物理行堪掇,道合天机坐可窥”(《中春感兴》),正是从“一气不言”的物理中悟得诗意,这与禅悟的机制是相同的。 `; k0 h% B" d/ Q& x0 G) C5 n9 P
$ h+ g$ D, ?2 C, Z$ A& j
其次,诗禅又都是一种直觉思维:“禅玄无可示,诗妙有何评。”(《逢诗僧》)“月华澄有象,诗思在无形。”(《夜坐》)那么如何来求得这种直觉和灵感呢?
9 i2 ~5 S! C3 f
' g5 s% x2 z9 S c 齐已也肯定苦吟的作用:“诗魔苦不利。”(《静坐》)
" r5 g! i' v, \/ G6 s r5 U* |% y
1 @; |6 n" ?- ?4 F “诗在混茫前,难搜到极玄。有时还积思,度岁未终篇。”(《寄谢高先辈见寄》)一首诗想了一年还没有写好,这也真是属于苦吟了。
9 x" k' Q$ q# \0 i9 L/ h- {
; X- i; s) F% o2 J( f' I 再次,诗又要合儒家的雅、颂、风、骚的标准:“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酬尚颜》),故尚颜评齐己诗云:“诗为儒者禅,此格的惟仙。古雅如周颂,清和甚舜弦。”(《读齐己上人集》) : J- h' k. D) }7 p: e
% _& p9 p# @+ Z" k$ z0 m; ^ 齐己直接以佛门弟子的身份以禅入诗,以禅论诗,对唐宋诗词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