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名为《女婿已经三个月没给生活费了,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的帖子近日引发网民热议,“带孙费”、“有偿带孙”等新名词的出现开始刺激着人们的头脑,一些有想法的“前卫”老人开始挑战传统,他们不甘再做免费保姆,主动向子女收取“带孙费”。# ~% E4 X% E w4 l
出于对“啃老”的反感,公众对前卫老人们的举动多表示理解与支持。但也有目光犀利者指出,隐藏在前卫之举背后的实际上是民生艰难的无奈,毕竟此举虽合理合法,可人们在情感上接受起来并不轻松。
9 {$ y' q3 p `, Q 支持; e" O1 G# n- O
对“啃老”的纠偏
8 Q/ k6 r0 i2 F S, F& l 含饴弄孙,这句成语为老人们的晚年描绘了一幅幸福的图景。然而,现实生活中,老人们往往成为“免费保姆”的代名词,不但要为儿女们照顾好孩子,还要贴上养老费用。这种间接啃老的现象,也让老人们在身心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 ~9 T0 G% \- U/ {/ P2 l 道无情胜有情。有偿带孙,看似有悖于传统纲常的行为,但在捍卫老人自身权益方面走出了可贵的一步。现在,很多年轻人成家生子后却不知道养家持家,往往以工作忙为由,将抚养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一股脑儿地推给老人。殊不知,老人们将儿女养育成人,吃了多少苦,到老了还不能好好安度晚年、享点清福。有偿带孙并没有将亲情货币化,却是表达一种权利主张,老人不是无偿的劳动力,儿女们应该多尽一点责任,尽可能不增添父母的物质与精神负担。
' k) F5 Z6 t) a4 E. U8 ?: w! X3 Z 有偿带孙也是法律合同关系的体现,既然老人们提供了劳务服务,做儿女的应该支付报酬。因而,孩子父母如果没有丧失抚养能力,老人们则有权拒绝抚养或有偿抚养。从这点来讲,有偿带孙确立新型的家庭关系,即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与权利都应该得到明确与尊重。
3 i; S# N- B; ]8 D" Y8 l* `2 u “啃老族”的出现,深深影响着老人们的幸福指数。应该说,有偿带孙是对“啃老”的一种纠偏。不去根除“啃老”这种思维,老人们晚年生活就要被打上折扣,平添无尽的家庭烦恼。有偿带孙,既是对儿女们善意的提醒,更是对老人们自身权益的保障,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理解与支持。
% m) Y, K1 y( N% V6 ~( J+ _ 分析+ \. T9 ?) D) x! N. I$ H7 N7 b
不再养儿防老 所以带孙有偿
- |7 C& [. M4 p 老人帮子女带孙子,要付出体力和精力,还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回报,说他们是自己儿女的“免费保姆”并不为过。如今很多老人不愿意再继续充当“免费保姆”,而主张“有偿带孙”或者是向子女素要“带孙费”,虽然在情理上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却既不违法,也有合理的成分,我们不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宽容待之。
, V5 q# Z8 K( M, }: s: l8 S 做子女的首先应该认识到,从法律角度来说,自己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但是父母却没有免费帮助自己带孩子的法定责任。尽管这种涉及亲情关系、家庭伦理的事情,不能简单地以法律条文去规范,但父母如果拒绝帮助自己带孩子,确实并不违反国家法律。- [4 y( q8 b3 R$ s. U* q: S
其次,父母虽然基于亲情和血缘关系可以免费帮子女带孩子,有些时候甚至还要往里倒贴钱,但是如果他们去帮助别人带孩子,做保姆,却能获得一笔劳动报酬。从这个角度而言,让父母充当自己的“免费保姆”,实际上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啃老”,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所以,子女在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父母的同时,应该考虑到父母的困难和损失,除了支付孩子的生活费用以外,适当地给予父母一些劳动报酬,也是应该的。
9 s) d' w: a3 \2 z. u9 t6 _1 ?) G" w4 c 从根本上来说,现如今的父母拒绝再做子女的“免费保姆”,开始提出“有偿带孙”的要求,实际上反映出的是社会经济关系、养老机制改变对家庭伦理关系的冲击。因为以前是父母帮子女带孩子,父母老了以后子女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其中多少有一种“交换”的成分在里面。而现在很多父母都有了养老保障,老有所依之后不再依赖传统的“养儿防老”,不愿再免费帮子女带孩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6 j: U1 c M6 B
尽管从感情上说,这些主张“有偿带孙”的老人显得有些另类和前卫,但社会应该慢慢改变传统认识,从下意识地抵制到宽容对待,再到逐渐接受才行。
* k. P8 _" P- M7 w& ]; X6 M 评判' E2 p1 `' i9 N+ `
老人索要的是权利不是“带孙费”) \6 a `6 C# e' j+ ]3 b
坊间有一种说法:“没有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当孙子”。这话也是实情。刨除隔辈亲的因素不说,尽管带小孙子可以给老年人孤独乏味的生活增添许多欢声笑语,能够消愁解闷儿,但老人替子女带孩子实则是苦差事,操劳、操心、烦心,是良心事,更是责任活,甚至是常常费力不讨好。万一孩子出现什么闪失,轻则看脸色、听小话,重则家庭起纷争,饱受精神折磨。发生在北京石景山的一起家庭纠纷就是一例:三岁的乐乐趁姥爷打盹儿的工夫爬出窗户,不幸从12层楼坠亡,孩子父亲因此状告岳父,并索赔30万精神损失费。对此,乐乐姥爷想不通:“他向我要精神损失,我的精神损失找谁要呢?我女儿的精神损害找谁要?我给他看孩子,一分钱没要,还不停往里搭钱。”
) O# c! V. Q& A- F# {' \; R" W- X7 P 的确,这笔账不大好算清楚,但从外婆索要“带孙费”到父亲起诉姥爷看护不力索赔30万,其中的善意提醒是清晰的,义务归义务,权利归权利,即使是骨肉相连、亲情使然,权利意识也不可黯然。有偿带孙,这似乎有点不合乎人情常理,是典型的“谈钱伤感情”。但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在亲情与权利的博弈中,发出了维护老人自身权利的最强音。从某种意义上说,外婆索要的是权利,是祈求社会尽快解放看护孩子老人的呐喊,而不是“带孙费”。
% Y0 j9 Q& V. e9 n 更为重要的,各级政府也应当重视幼儿教育问题,在社区内就近建立更多的家长从经济能力上能够承受的幼教机构,让年轻的父母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幼教机构才是最合适、最佳的选择,老人的负担就自然解除了。# \# q( h* ?* @( d" o3 e& ]
观察 o( {+ j8 o$ D/ f) h: ]2 {
背后是民生之艰4 Y& e2 r0 c/ P) Y
老人为“带孙费”纠结,不仅是亲情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前不久,江苏省立法禁止“啃老”,还有论者认为,法律管不了家务事,嘲笑这是浪费立法资源。但是,从孙辈生活费让老人不堪重负的现实来看,立法禁止啃老,老人对“无偿保姆”角色说“不”,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
# e7 v2 E. _* x 老人自愿帮助经济拮据的子女,自愿做“无偿保姆”,自愿被“啃”,倒无可厚非。老人本身生活不宽裕,子女还让老人带孙子出力又出钱,于心何忍?在我看来,老人为“带孙费”纠结实际上是一面民生镜子,照出了民生之艰。照出寻常百姓家庭的现实生活状态。
0 N8 |! \6 ~( ?7 ~ 国家统计局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4.9%,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6%。较高的物价涨幅特别是食品、居住支出大幅上涨,恩格尔系数增加,引发了民众的焦虑情绪。物价上涨太快,货币购买力下降,民众生活质量下降。市民在马路花坛种菜,老人不愿无偿带孙子就是高物价时代民众生活的现实写照。
. A$ \& O# P/ | 对于高薪族来说,物价上涨或许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对于收入微薄的退休老人来讲,柴米油盐、奶粉、尿布涨价,就是天大的事情。物价上涨意味着他们的收入蛋糕被切去了一块。奢侈消费他们可以不去奢望,但是基本的衣食住行不能省略吧。尽管我国退休职工养老金连年增长,但是仍然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从这个角度讲,老人对女儿女婿“斤斤计较”,未必是“自私”,不讲亲情,实则因为生活压力过大、物价上涨太快,让他们力不从心。保护老人权益,除了子女要体谅老人的难处,不让老人既出力又出钱以外,政府还要想办法纾解民众生活压力,平抑物价。* s; [6 g0 F2 |4 |1 k0 y
■小调查
$ Z$ j3 Z2 ?$ W: N( @, D* a% v$ Y 如何看待有偿带孙
% Q( s0 q! f4 D9 g 态度 比例 人数
% B. U/ x8 F* l' J1 ?3 r 理解,老人也该有自己的生活,有权拒做免费保姆。 58.6% 8419
- `& g: g$ z0 T3 L 质疑,女婿经济状况不好,老人应该体谅一下。 31.3% 4500
4 c! j+ X) `; t7 ? 不好说。 10.1% 1448(注:共有14367人参与调查,数据来自華韻國學教育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