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日志
                                                        
                                                                
                                    
                                        
                                    
分享
下一个一百年的民族团结应该走向何方
                                        热度 1 
                                                                                延章 2022-2-14 06:35
                                    
                                                                                民族团结,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的,关于统合汉族及各少数民族,至于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所谓的民族团结之说,只有华夷大防,夷夏之辨。而很明显的是,华夷之辨并未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民族统合的主旋律,辛亥革命之初,我们所举的大旗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可惜失败了。这个失败,是时代各族势力的新均衡所致,而民族团结,各族共和,作为新选择,新事物,事实经过第一个一百年,能够实现中国崛起,民族复兴。  作为新事物,民族团结在新时代里是否依然可行?为何苏联的民族政策,弱化分化主体民族,虚无化主体文化,却迎来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共同背叛?为何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分裂势力,并没有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崛起,而消亡,反而更加活跃?过去一百年的民族团结内涵,是否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要从古今中外历史,及理论本质去论证。  经过笔者的探索、深思,认为民族团结既然是时代主题,就必须尊重并接受,但是其内涵需要变化,就像计划生育那样,原来计划是一胎,现在两胎三胎,也同样是计划,只是内涵变了。  为什么新时代的民族团结,内涵需要变化?原来的民族团结,内涵是压迫汉族,分化汉族,优待少数民族,实施两少一宽。但是这个内涵的民族团结经过长期的推行,其作用已经走向反面,比如少数民族优越感盛行,网络戏称为『名族』,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大肆宣扬其大多数人所信仰的宗教,甚至不惜违反宪法;再比如汉族人民普遍文化不自信,容易接受国外反华势力的迷惑,成为国外反华分裂势力在国内的棋子。由此种种,足见现行民族团结的内涵不再代表我国先进思想,不再代表先进生产力,需要与时俱进,作出重大修改。  我们要文化自信,文化复兴,避免少数民族的分裂势力,就要重新确立我国的『两个主体』:主体文化,主体民族。同时号召少数民族跟着主体民族走向小康,走向文明,共同富裕,这样才能避免少数民族中的分裂势力在其族群里传播。任何事物都必须有其主心骨,没有主心骨,事物是无法保持整体性,完整性的,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亦是如此。  确立主体文化这个主心骨,挖掘主体文化的优秀内容,先进内容,用文化自信去武装56个民族,这样才能避免国外反华势力的渗透。用主体民族的智慧,引导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走向小康,走向共同富裕,才能避免国内少数民族中的分裂势力的滋生及发展。                                    
                                        个人分类: 隨筆|
                                                                                2410 次阅读|
                                                                                1 个评论
                                     
                                    
                                        
                                    
分享
为何在民族主义语境之下,民族英雄成为被清算的首当其冲,紧跟着就是历史正义? ...
                                                                                懋基 2018-6-5 13:47
                                    
                                                                                
                                                                                笔者以为,民族团结,意味着摒弃过往,创新开来。  “民族”英雄是连接古代史与现代史,而又与民族密切相关的概念。是的,你没有看错,其实在今日中国历史教科书中,讨论定性的“民族英雄”只是一个概念,而非历史事实,因为它是以现代史的主观,抽象出历史上的人物,以佐证于现代史的立论。  现代史的立论是什么呢,民族团结。  为何现代史的立论,所需要的历史“理据”,与古代史是相背的?因为现代史与古代史是完全割裂,本质不同的两种历史。  也就是说,民族主义,已经改变中华道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性质,如果说古埃及与现代埃及是完全不同的族群,历史,那么,由民族主义诠释的中国,从现代开始,与古代中国已经断裂,变质。  民族主义,真的应该接受并消化吗。                                    
                                        个人分类: 随思|
                                                                                2611 次阅读|
                                                                                0 个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