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日志
                                                        
                                                                
                                    
                                        
                                    
分享
淺探個別興漢人士轉變為反漢分子的根緣
                                        热度 1 
                                                                                懋基 2018-6-20 18:15
                                    
                                                                                在漢圈,已經發生多起興漢積極人士演變為反漢分子的案例。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種從量變到質變的人類社會的普遍演化特點,同時也闡發了一個道理,即,禮節榮辱的存在,以衣食足為前提。  廿一世紀的興漢,始於03年的漢服復興運動。十六年來,興漢運動的發展可謂蓬勃,然而,其根基卻甚為異常,即主體群眾,以80後為主,其次90後,再次20後。這部分民眾的特點是,絕大多數自幼接受了普遍的愛國主義教育,但在理當踏上小康生活的年代,卻由於社會原因,及其他種種原因,而未能獲得應有的生活。  他們對社會的不滿,在互聯網時代,被誇大放大。但這種情緒與他們自幼接受的愛國主義教育是相背的。  興漢運動的萌芽,令此部分民眾得以釋懷,他們發現,他們愛的其實不是政府,而是自己的民族,及民族文化。期初,他們都會十分慶幸得以參與到這場運動中。  但這是一種主義,而且只是主義。一如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文化主義,都沒有合理合情的邏輯依據,而僅僅是強制性的感知,固化的潛意識。  愛國主義會由於生活的挫敗而被否定並反省,同樣,民族主義、文化主義,在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時,也會發生變異。  這就是本文開頭所說的案例,其內在演變邏輯。  也就是說,部分興漢人士,參與到民族主義,文化主義中來,是由於生活的挫敗,而對這些主義的背叛,也是由於生活的挫敗,而且,這種挫敗,與主義所面向的對象相關。  如對愛國主義的背叛,是由於社會不公或無法給予其所想要的;而對漢族主義,華夏主義的背叛,即是由於部分漢族同袍或漢族民眾侵害或背叛了其自身的利益。  是的,這是很遺憾,也很現實的。  雖然主義、理想很崇高,生活卻很現實。如果主義過於脫離現實,失去理據,失去現實支持,那麼,主義總是虛幻的。  筆者希望,興漢人士在自身利益未被侵害到足以令自己背叛主義之前,放棄主義,返身回到現實,從現實中尋找自己繼續參與興漢運動的利益支撐點,情理支撐點。  筆者無意打擊興漢人士的理想,但當前中國社會的經濟水平,遠未達到中低產階級普遍支持漢族主義華夏文化主義的階段。他們不是生活過於美滿而人文素養低下,就是生活及人文素養均低下,民族主義文化主義在他們眼裏是極端而可笑的,通俗說,他們會認為這是吃飽了撐的。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走高端路線,徹底轉變思維,放棄文化主義,民族主義必須公益免費的思維,將興漢運動緊緊地與小康水平以上的階層相結合,只有他們才能理解文化主義的必要性,也只有他們的眼光高度,足以看清楚民族主義的必要性,最重要的,也只有這部分民眾,會認為我們興漢人士的發起的運動,是有價值的,是應當得到回報的。                                    
                                        个人分类: 隨思|
                                                                                3585 次阅读|
                                                                                1 个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