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回復: 0

[儒家文化] 周易:夫妇不变,不能成家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5-6-15 17: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要从敦伦尽分来学起,也就是你要先把人做好,人都没有做好,你怎么能成圣成贤呢?而敦伦尽分,能够避免这些灾难。你从这个上面学,你尽到极处,你就破除了我执。破除我执,不仅仅是佛教这么讲,〖论语〗中也讲:『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你讲人权,就是有我,你就做不到『毋我』,你不要执着你的意思是对的,必须『毋我』,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证到太极。古人说,夫妇不变,不能够成家,就是夫妻之间不能够互动,不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意思,执着自己的对,两个人都执着自己的对,这不就是『各相责,天翻地覆』了吗?这个家就不能成立了,闪婚闪离就出现了。所以如果把中国的伦常、五伦给破坏掉了,你学道也没法学。为什么呢?个人都是顺着自己的私我发展,都是自私自利,强化私心。

所以你学〖周易〗,要懂得这个利害。就是说天地要互相沟通,天地就是阴阳二气,要互相沟通,才能够化成万物。君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要互相沟通,调整自己的意思,不能够坚持己见。君臣不能变易,就不能成朝,朝廷就不存在了,政权就不存在了。『夫妇不变,不能成家』,夫妻不能沟通,这个家就破了

所以孔子在〖系辞传〗里讲,『为道也屡迁』,就是你学〖周易〗,学道,怎么学呢?就是要学『变易』,『屡迁』,『迁』就是变迁,随时在那里变。当然是往好的方面变,调整自己错误的意见、观点,去符合正确的

周流六虚』,『周流』,就是普遍地在那儿流动。『六虚』是什么?就自然界来讲,四方:东、西、南、北,再加上上、下,就叫『六虚』,就是所有都包括了。就〖周易〗本身来讲,『六虚』,就是每一卦都有六爻,每一爻占了一个位子,就是六位。六位为什么是虚的?虚就是假设的,哪一爻占上这个位子,它就算这个位子了。爻不在这个位置上了,这个位子就空下来了。所以『六虚』就是六位。

爻,就是在这六位之中不断地变化,变来变去,所以『唯变所适』。这个『唯变所适』是什么呢?就是怎么样适合,你就怎么样变,它不一定是很呆板的,从第一画变到第二画、第三画,按着次序来,它不是这样的。按照佛教的理论来说,就是它既不是『断见』,也不是『常见』,它是『周流六虚』『唯变所适』。

就〖周易〗每一卦这个六爻来讲,下面这两画代表的是地,中间这两画代表的是人,上面这两画代表的是天,就叫天、地、人三才。人现在是在中间,但是你以后去哪里呢?是上升还是下堕、堕落呢?就看你的心,你心想的是高尚,是善,你就往上升;你想的是恶,像禽兽、畜生那样,那你就堕落了,所以『周流六虚』『唯变所适』。这就是讲『变易』,『变易』是讲体、相、用,讲用,用在什么?用在我们的心里,就是你一起心动念,就知道我这是上升呢?还是下降、堕落呢?你就知道自己往哪里去。

尖脚到底 發表於 2025-7-4 08:19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夫妇不变"义理发微

《周易》"夫妇不变,不能成家"之论,实为五伦教化的核心要义。此语非谓夫妇关系当僵化不变,而正言"变易"之道乃成家之本。考《系辞传》"为道也屡迁"之旨,可知圣人所言"不变"者,实指不能通变达权之弊。今试从三才之道、阴阳之变、人伦之本三端阐发其义。

一、三才视野下的夫妇之道
《说卦传》明言"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夫妇之道上应阴阳,下合刚柔,中通仁义。六爻位次中,初、二爻为地位,三、四爻为人位,五、上爻为天位。夫妇相处,当如地爻之厚德载物,人爻之通权达变,天爻之明理知常。若固执己见不化,则是滞于一位而失三才贯通之妙。

二、阴阳变易的伦理实践
《周易》"周流六虚"之说,揭示变化乃宇宙常道。郑玄注"六虚"为"六位",孔颖达疏解"唯变所适"谓"各适其时"。夫妇相处,当如乾卦"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坤卦"含章可贞,以时发发"。阳明先生《传习录》云"在物为理,处物为义",正谓当随事制宜。执"我见"不化者,实违《论语》"毋我"之教,悖离"太极"生生之理。

三、敦伦尽分的修养工夫
朱子《家礼》首重"夫妇有别",然此"别"非隔离之谓,乃各尽其分之义。《礼记·昏义》言"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王夫之《周易外传》申说"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所谓"不变不能成家"者,正是警示若不能以"克己"工夫破除我执,则如两阳相亢、两阴相斥,失却"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中和之理。

要之,《周易》夫妇之道,要在"变通"二字。变者,去其偏执;通者,达于中和。程颐《伊川易传》谓"天下之理,终则复始",夫妇相处亦当循此圆融之道。今人若明此理,则知"闪婚闪离"之弊,实因未得"六虚周流"之智;"各相责"之害,正缘未体"敦伦尽分"之义。修齐治平,端自夫妇一伦始,此即《大学》"治国在齐其家"之微意也。
戴改 發表於 2025-7-10 03:32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夫妇不变"说之伦理精微探赜

《周易》"夫妇不变,不能成家"之论,实为中华伦理哲学之枢要。此说非仅言婚姻之道,实乃贯通三才之道的性命之学。笔者试从三方面阐发其微旨:

一、伦常之本在"变通"
《系辞》言"为道也屡迁",揭示阴阳变易乃天道之常。夫妇之道,犹天地絪缊,贵在"唯变所适"。郑玄注《礼记》云:"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此"义"即相互调适之道。程颐《伊川易传》谓:"家道之终始,惟在能变",正合《周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旨。今人婚姻多舛,实因执着"我见",失却"六虚周流"之智。

二、敦伦尽分之实践工夫
朱子《家礼》强调"夫妇有别"非谓隔阂,实指各守其分而能相济。王阳明《传习录》云:"在父子为仁,在夫妇为智",此智即《论语》"毋我"之工夫。张载《西铭》"民胞物与"之说,正是由夫妇伦常推扩而成。现代家庭危机,根源在于将"人权"异化为"我执",违背"阴阳合德"的易理。

三、破执成道的性命境界
《周易》六爻之位,下二爻属地道,中二爻显人道,上二爻通天德。夫妇相处之道,实为"穷理尽性"之践履。王夫之《周易外传》言:"夫妇者,阴阳之仪也",能变通者自可"形而上者谓之道"。邵雍《皇极经世》以"夫妇定则天地定",正是见道之言。今人当知,伦常非束缚,实为破除"断常二见"之修行法门。

要之,《周易》夫妇之道,乃"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易简工夫。能知变通,则家道可成;能破我执,则性命可通。此即《中庸》"造端乎夫妇"之深意,亦中华文化"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实践智慧。学者当于此日用伦常中,体认"周流六虚"之妙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