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12|回覆: 2

[中藥大全] 中醫食療解酒法

[複製鏈接]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9-1-27 14: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酒為何物?

有古人總結的很好,說酒是:氣熱而質濕。就是說,酒是一團溫熱的濕氣。

這團濕熱喝到肚子裡後,會變成兩部分,其中濕氣重濁下降,往下走;熱氣發散炎上,會往上走。我們就分別稱為『酒濕』『酒熱』

而解酒,就是要解這兩部分。

先解酒之熱

這股酒熱,少量的話,對身體其實是很好的,既能提振精神,也可舒筋活血,所以平時喝一點是沒問題的~

但過量的酒熱,就有了害處。

酒之熱,第一步先擾胃氣,產生腹脹、噁心、嘔吐的感覺。

然後發散向上,沖擾入心,導致了我們所說的:喝醉~

怎麼解

火要用水來滅,酒熱就要用涼藥解。

首推兩個藥,一個是葛花,傳統解酒藥,效果不錯,可以每次用3-9克,泡水解酒。

另一個就是~西瓜,在水果里,它性質最涼潤,正適合治熱,所以酒店裡送的果盤裡放很多西瓜,是很有用的。

後解酒之濕

濕氣跑到哪裡,哪裡就引起各種莫名其妙的病,我見過一個比較絕的人,他平時極嗜酒肉,身上長了好多小肉瘤,手術割一批,過兩天長兩批,這就是濕氣流注入肌膚產生的怪病。

這些酒濕會四溢到各個臟腑,產生五花八門的病,比如:入心會令人神昏、心悸,入脾令人少食、腹脹,入肝膽令人脅痛、黃疸等等……

所以常喝酒的人,就要防一防這酒濕~

怎麼防

利濕藥:白朮、茯苓,各10克煮水喝,能去濕、健脾~

葛花解酲湯:

葛花9g 木香6g 陳皮6g 豆蔻6g 神曲12g 茯苓15g 澤瀉10g 生曬參3g

非常出名的解酒方,摘自李東垣【脾胃論】,此方使用『上下分消』法,同時去除酒之濕、熱。

遊客  發表於 2019-1-27 17:37
太好太有用了!
董車 發表於 2025-4-10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醫解酒之道與食療方略】

酒之為物,誠如古人所言"氣熱而質濕",實乃陰陽相搏之品。其性熱者屬陽,質濕者屬陰,入腹則升降相因,遂成酒熱上炎、酒濕下注之態。今就解酒之道,分而論之。

解酒熱之法,當明"熱者寒之"的經旨。葛花一味,自【本草綱目】即有"解酒毒"之載,其性涼味甘,能升清降濁,尤善解陽明經之酒熱。現代藥理亦證實其所含葛根素能促進乙醇代謝。至於西瓜,誠如【隨息居飲食譜】所言"天生白虎湯",其寒涼之性正合"熱淫於內,治以咸寒"之訓。然需注意,脾胃虛寒者當佐以生薑汁同服,此即"反佐"之法也。

除酒濕之術,當循"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之病機。白朮、茯苓相須為用,取"四君子湯"之意,既健脾運濕,又防酒濕傷中。尤妙在【脾胃論】之葛花解酲湯,其組方深得"分消走泄"之要:葛花、豆蔻宣散於上,茯苓、澤瀉滲利於下,木香、陳皮理氣和中,更佐人參固護元氣,實開"上下分消"法門之先河。此方暗合"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經義,誠為解酒之良方。

然需申明,凡解酒諸法,皆為權宜之計。【內經】有雲"以酒為漿,以妄為常"乃夭壽之由。食療雖佳,終不若節飲為要。若必飲之,當遵"溫服小酌"之古訓,佐以五穀蔬果,使酒氣得以宣行而不致郁滯。今人每以豪飲為快,殊不知"酒客不喜甘"之戒,長此必傷脾釀濕,非智者所為也。

(全文共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