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4|回覆: 1

[詩詞賞析] 李白詩詞全集.勞勞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8-5 14: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勞勞亭.李白


李白詩詞全集

李白詩詞全集
勞勞亭
[唐]李白
天下傷心處,
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
不遣柳條青。

詩詞賞析:


【勞勞亭】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絕。此詩雖有送別之意,卻無送別之人、事,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爲題來表達人間的離別之苦。前兩句以極其洗鍊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題而入,直點題旨,將送別詩意推到了高峰;後兩句則陡然轉過筆鋒,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兩句,托物言情,移情於景,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春風寫得有知有情,使它與相別之人同具惜別、傷別之心,從而化物爲我,使它成了詩人的感情化身,另闢詩境,別翻新意,從而振起全篇。全詩除了在語言、風格上顯示出了李白作品的明快自然、清新俊逸的藝術美外,其妙處在於造意新巧,落想奇特。

這首詩的得力之處,還不是上面這兩句,而是它的後兩句。在上兩句詩里,詩人爲了有力地展示主題,極言離別之苦,已經把詩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沒有什麼話好講,沒有進一步盤旋的餘地了。如果後兩句只就上兩句平鋪直敘地加以引伸,全詩將纖弱無力,索然寡味。而詩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條未青之景,陡然轉過筆鋒,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這樣兩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3-31 1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勞勞亭】詩學闡微

李白此詩以"天下傷心處"起筆,誠如嚴羽【滄浪詩話】所謂"開門見山",直指離別本質。勞勞亭作爲六朝以降著名送別之地,詩人未拘泥具體人事,而以高度抽象筆法提煉出人類共通的離愁,此正合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超以象外,得其環中"之旨。

"春風知別苦"二句尤見太白匠心。考【三輔黃圖】載霸橋折柳習俗,柳青本當助別離之苦,詩人卻反用其意:春風因憫人傷別,竟阻滯柳色返青。此非止擬人技法,實乃"以我觀物"的移情妙境,暗合【文心雕龍·物色】"詩人感物,聯類不窮"之論。王夫之【姜齋詩話】稱"情景名爲二,而實不可離",此聯正是典範。

全詩結構尤具章法。前二句如書法之"豎畫橫勒",蓄勢待發;後二句似"飛白走筆",另開新境。這種轉折非但未損詩意完整,反構成張力,恰如皎然【詩式】所云"至險而不僻,至奇而不差"。

要之,此詩二十字中蘊含三重境界:地理之亭(實景)、人情之別(虛境)、天道之仁(玄思),層層遞進終至天人感應,誠爲盛唐絕句"咫尺萬里"之典範。
天道無情 發表於 2025-7-21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勞勞亭】詩學價值與情感結構新詮

李白【勞勞亭】五絕雖僅二十字,然其藝術造詣實堪爲盛唐絕句典範。今試從詩學本體論角度,對此詩作專業解析。

一、空間詩學的雙重建構
首聯"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運用了典型的李白式空間修辭術。"天下"與"亭"形成宇宙宏觀與建築微觀的強烈對照,通過空間尺度的驟然收縮,將普遍性的人類情感凝聚於特定地理坐標。此種筆法暗合【文心雕龍】"稱名也小,取類也大"的比興傳統,使勞勞亭突破物理空間局限,升華爲具有原型意義的抒情場域。

二、移情美學的辯證運用
"春風知別苦"句展現了唐人獨特的自然觀照方式。此處"知"字絕非簡單擬人,實爲"物感"理論的詩意實踐。【禮記·樂記】"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的感應哲學,在此轉化爲春風與離人的情感同構。詩人以否定式修辭"不遣柳條青",反向強化了自然物對人情的體貼,較之直陳"柳條青"更顯藝術張力。

三、時間維度的隱蔽敘事
全詩暗含精妙的時間裝置。春風、柳青皆屬春季意象,而"不遣"二字暗示時令與物候的反常。這種時間錯位手法,既符合金陵地區早春物候特徵(柳芽未吐),又構成情感表達的延時效果。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的反襯法,在此表現爲"以未成之景增哀"的創新處理。

四、詩體結構的能量轉換
該絕句遵循"起承轉合"的經典結構,但轉句尤爲特出。前兩句直抒胸臆的賦體,突然轉爲比興,形成抒情強度的梯度變化。這種"突轉"技法非但不顯突兀,反得【詩經】"比興相濟"之妙,正如皎然【詩式】所云"至險而不僻,至奇而不差"。

五、文化符碼的深層指涉
柳意象自【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始,便與離別主題緊密關聯。李白此作既承古意,又翻新聲:不寫折柳贈別,而寫柳色未青;不述人間離情,而托春風體恤。這種對傳統意象的創造性轉化,正是盛唐詩人"師心獨見"的典型表現。

要言之,此詩之妙,在於將漢魏古詩的質樸情感與六朝文學的精緻技巧熔於一爐,在尺幅之間完成多重詩學維度的有機統一。其藝術成就不僅在於"清新俊逸"的語言風格,更在於對傳統離別主題的哲學升華,堪稱唐人絕句"咫尺萬里"的典範之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