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93|回覆: 1

[儒家學說] 【第316期】【論語·憲問篇第11章】爲什麼說『貧而無怨難,...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3-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憲問篇第11章】爲什麼說『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14·11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意思是說:『貧窮而能沒有怨恨,是很難做到的;富有而不驕傲,反倒容易一些。』

孔子爲什麼說『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呢?

『貧而無怨』之所以難,是因爲人在貧困的狀態下,吃穿、生活都有許多困難,心情會很差,心態也很難保持平衡,如果在修養方面也跟不上的話,就只能通過抱怨來排解內心的壓力。所以要讓他不抱怨,很難。說『富而無驕易』,是與『貧而無怨難』相比較而言。其實,人在富足的狀態下,如果修養跟不上,是很容易驕傲放肆的。但是,富足了,衣食無憂,如果再加上人文的修養,做到不驕橫,較之在貧困狀態下不抱怨,會容易一些。

孔子向人們提出了『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論語·學而】)的努力方向。他希望弟子們在貧窮的時候,仍然能志於道,不悲觀、不消沉、不氣餒、自強不息;在富足的時候,同樣能志於道,不恃富,不驕橫,不忘乎所以,堅守禮的規範。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足,若能一心向道,就超越了貧的困擾與富的包袱,這才是君子應該達到的境界。

附:

【原文】

14·11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譯文】

孔子說:『貧窮而能沒有怨恨,是很難做到的;富有而不驕傲,反倒容易一些。』

遊客  發表於 2018-10-5 22:56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說得太好了,發現論語就是一部生活經驗大全
呂律 發表於 2025-6-21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札記】論"貧無怨"之難與"富無驕"之易的修養境界

【論語·憲問】此章雖僅十二字,然其中蘊藏的人性觀察與修養次第,實爲孔門心法之精微處。朱子【集注】謂:"貧則易怨,富則易驕,此常情也。"正可作本章註腳。今試從三端闡發其義。

一、生理需求與心理平衡之辨
馬斯洛需求層次論雖爲西學,然與夫子所言暗合。貧者困於衣食之匱,終日憂心於"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此時欲其"不怨",實強人所難。故【禮記·坊記】云:"小人貧斯約,約斯盜。"而富者既已滿足生理需求,其驕縱乃屬心理層面問題,較之基本生存壓力,自然易克。此即陽明所謂"在物爲理,處物爲義"(【傳習錄】)的修養差異。

二、怨與驕的生成機制異同
怨者,向外投射之不滿;驕者,向內膨脹之自得。貧困如慢性煎熬,其苦日積月累,故怨毒易深;富貴似醉酒微醺,其態雖顯卻易覺。王弼注【周易】"謙卦"時言:"居高而自下者,君子之謙也。"正因富貴者處境本足自安,稍加克己便可復禮,此所謂"易";而貧者如處涸轍,非有顏回"簞瓢不改其樂"(【論語·雍也】)的功夫,實難達無怨之境。

三、孔門修養的進階之道
夫子非僅比較難易,實指修養階梯。"富而無驕"屬"克己"層面,如管仲"位高則益恭"(【史記·管晏列傳】);"貧而無怨"則需"安仁"境界,如原憲"環堵蕭然"而弦歌不輟(【莊子·讓王】)。二者最終皆歸乎"仁":富者當效子貢"博施濟眾"(【論語·雍也】),貧者宜師顏淵"樂在其中"。此即程頤所言:"聖人之教,必欲使學者至於樂而後已。"(【二程遺書】)

今人讀此章,當知夫子非苛責貧者,實指明修養須量力漸進。若處貧,可先求"不遷怒"(【論語·雍也】);若處富,當思"戒之在得"(【論語·季氏】)。二者雖難易有別,然其歸趣,皆在超越境遇而"志於道"。明乎此,則知【中庸】"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富貴行乎富貴"之深意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