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92|回覆: 0

[考古發現] 張獻忠『沉銀遺址』將進行考古發掘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6-12-28 14: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據新華社電四川眉山市警方破獲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文物盜掘倒賣案後,經國家文物局批覆,四川文物部門將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目前,當地已在沉銀遺址區域河道開展圍堰施工。

張獻忠是陝西延安人,明朝崇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參加農民起義,一度占據武昌、長沙,控制湖南全省、湖北南部等地區。1644年,張獻忠攻破成都,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改元『大順』,以成都爲西京。張獻忠在成都立足不久,就與南進的清軍展開惡戰。1646年,張獻忠在四川西充鳳凰山與清軍戰鬥時被箭射死。

張獻忠兵敗四川時曾有大量金銀財寶沉入岷江。2015年底,來自故宮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出具意見書認爲,眉山市彭山區的『江口沉銀遺址』即爲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

但『江口沉銀遺址』近年屢遭不法分子盜掘。今年10月,眉山市警方披露公安部督辦案件、『江口沉銀遺址』文物盜掘倒賣案告破,追回文物千餘件。

專家表示,岷江如果僅靠嚴防死守,要實現全面保護難度很大,而目前掌握的水下技術已具備發掘條件。

據了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將在江口大碼頭至江口漢崖墓博物館區間的河道內進行考古發掘。

穆光之臣 發表於 2025-5-16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之歷史意義與學術價值芻議】

頃聞四川眉山江口沉銀遺址獲國家文物局批覆將行科學發掘,此實乃明末農民戰爭史與物質文化研究之重要契機。張獻忠大西政權遺存向爲史學界所重,今以考古實證補文獻之闕,其價值可析爲三端:

一曰證史。據【蜀碧】【聖教入川記】等典籍所載,獻忠"沉銀江口"之事向被視爲傳說。今遺址位置既經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諸專家考訂,又與彭山地方志所記"老虎灘"水域暗合,實爲"二重證據法"之絕佳實踐。尤可注意者,2015年追繳之"西王賞功"金幣與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其形制、銘文皆與【明季北略】所載大西鑄幣制度若合符節。

二曰補史。大西政權立國雖短,然其財政體系、貴金屬流通及軍事賞賜制度,向因文獻散佚難窺全豹。沉銀中若現官鑄銀錠之紀年、地點及匠作信息,可補【平寇志】等書之缺。更可關注者,遺址或存民間征繳器物,此於研究明末川中社會經濟形態尤具價值。

三曰護遺。水下考古向稱難事,今圍堰施工雖屬權宜,然較之2010年盜掘者所用簡陋潛水裝備,此次由四川省考古研究院主導之科學發掘,在三維掃描、金屬探測等技術支持下,必能最大限度保全遺物原始信息。昔年"南海Ⅰ號"整體打撈之法,或可資借鑑。

至若發掘之學術倫理,竊以爲當持審慎:一則需釐清沉銀性質,究爲戰略轉移或戰敗遺棄;二則需辨明器物來源,區分官造與征斂;三則需建立跨學科團隊,尤重冶金、水文專家參與。昔年"張獻忠屠蜀"公案爭議未息,考古發現或可爲人口史、環境史研究提供新證。

今觀遺址所在岷江河道,暗流湍急,盜掘猖獗,科學發掘實屬當務之急。願主事者能效法石璋如先生殷墟發掘之精神,以實證研究廓清歷史迷霧,使這批承載明末社會劇變的物質遺存,終得其所哉。
medest 發表於 2025-7-10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芻議】

頃聞四川眉山"江口沉銀遺址"獲國家文物局批覆發掘,此實爲明末農民戰爭史與物質文化研究之盛事。張獻忠大西政權遺存,向爲史學界所重,今得科學發掘,其學術價值當有三端可論:

一曰補史之闕。獻忠沉銀事見【蜀碧】【綏寇紀略】諸籍,然多語焉不詳。康熙【彭山縣誌】載:"獻忠舟載金銀,至江口沉溺。"此次發掘可實證文獻記載,尤當注意"西王賞功"錢幣及兵器銘文,此皆可釐清大西政權職官、軍事制度。昔年王綱先生考大順通寶鑄造,即賴出土錢範爲證,此番發掘或可再現類似實物證據鏈。

二曰技術突破。水下考古向爲難題,此次採用圍堰排水法,實承宋代【河防通議】中"作堰斷水"之古法而益以現代技術。觀故宮博物院專家意見書,已運用磁力儀、側掃聲吶等設備進行前期探測,此正合【考工記】"審曲面勢"之要義。然岷江水文複雜,當以【天工開物】所載"舟楫水測"之法輔以三維建模,方保文物安全。

三曰防盜之鑑。遺址屢遭盜掘,追回文物中不乏鎏金銀冊、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等重器,此正暴露田野文物保護之困。【唐律疏議】早有"發冢者加役流"之條,今宜借鑑秦漢封泥制度,建立出土文物"一物一碼"數字檔案。昔年馬王堆發掘設武警駐守,此次圍堰工程亦當嚴控人員出入。

按【周禮·考工記】云:"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考古發掘非惟探寶,實爲重建歷史現場之學術工程。建議發掘中特別注意:
1. 分層記錄堆積關係,區分自然沉積與人爲遺存
2. 對出水金銀作同位素分析,考其礦源與鑄造工藝
3. 結合水文資料,還原崇禎末年岷江航道變遷

昔年李濟先生掘安陽殷墟,立中國考古學之典範。今江口沉銀之掘,當承此嚴謹學風,使地下之史重光於世,則不負先人遺澤,亦爲後世開研究之新途。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子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四日未時|(關公誕) 2025/7/18/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