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69|回覆: 1

[成語典故] 煮豆燃萁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9-25 04: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煮豆燃萁】相關人物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爲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至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與卞夫人的長子。

【煮豆燃萁】涵義

燃:燒;萁:豆莖。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

【煮豆燃萁】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煮豆燃萁】辨析

【煮豆燃萁】讀音:zhǔ dòu rán qí

【煮豆燃萁】近義詞:兄弟鬩牆、骨肉相殘

【煮豆燃萁】反義詞:情同手足

【煮豆燃萁歇後語】:煮豆燃萁——自相殘殺

【煮豆燃萁】用法:緊縮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貶義

【煮豆燃萁】造句

1、煮豆燃萁,只能令親者痛,仇者快。

2、馬家爲富不仁,老父死後幾個兒子便煮豆燃萁,互相殘害,爭奪家產。

3、同派政治集團內,煮豆燃萁,同室操戈的事,屢見不鮮。

4、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盤根錯節”和“煮豆燃萁”。

5、這算是煮豆燃萁,還是老頑童的左右互搏呢?道德經中最有用的一句話,就是道生一二三。

6、爲了錢,人們可以賣兒賣女;爲了錢,人們可以丟棄良知;爲了錢,人們可以拋棄道德;爲了錢,人們可以骨肉相殘煮豆燃萁

7、骨肉相殘,煮豆燃萁;兄弟相愛,灼艾分痛。

【煮豆燃萁】成語典故:

三國時的曹操有三個兒子,他看中了聰明的二兒子曹植,幾次想立他爲太子,這可惹惱大兒子曹丕,他對曹植嫉妒得牙根直痒痒。

到了公元220年,曹丕即帝位,史稱魏文帝。雖然是自己當了皇帝,可他很怕曹植會有一天篡權,總想找個藉口把他殺掉,以除心腹之患。

這一天,曹丕想出了一個陰招。他把曹植找來,對他說:聽說你的詩寫得很好。今天我要你以兄弟爲題作一首詩,詩中不能出現兄弟二字,而且要在七步之內成詩,不然就以欺君之罪處死你!

曹植眼含著熱淚,還未走到七步,便滿腔悲憤地吟出了著名的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這首詩,不由羞得面紅耳赤,放過了弟弟。曹植雖然以自己的機敏逃過一劫,但此後他一再被貶,最後四十一歲時憂鬱而死。

【煮豆燃萁】成語接龍:

煮豆燃萁→萁豆相煎→煎水作冰→冰消凍解→解民倒懸→懸車之歲→歲月不居→居心險惡→惡衣粗食→食方於前→前倨後卑→卑鄙無恥→恥言人過→過爲已甚→甚囂塵上→上替下陵→陵弱暴寡→寡信輕諾→諾諾連聲→聲淚俱下→下車之始→始亂終棄→棄易求難→難於上天→天空海闊→闊步高談→談玄說妙→妙手空空→空穴來風→風檐刻燭→燭照數計→計日可待→待字閨中→中流底柱→柱石之堅→堅定不移→移日卜夜→夜光之璧→璧合珠聯→聯袂而至→至尊至貴→貴人賤己→己溺己飢→飢火燒腸→腸肥腦滿→滿腔怒火→火急火燎→燎若觀火→火燭銀花→花攢錦簇→簇錦團花→花信年華→華星秋月→月墜花折→折膠墮指→指麾可定→定於一尊→尊賢使能→能者多勞→勞思逸淫→淫心匿行→行同能偶→偶變投隙→隙大牆壞→壞植散群→群雌粥粥→粥少僧多→多愁善病→病國殃民→民心不壹→壹敗塗地→地老天荒→荒誕無稽→稽古揆今→今昔之感→感慨激昂→昂然自若→若隱若顯→顯姓揚名→名山大川

【煮豆燃萁】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親人、兄弟之間應該團結、和睦相處、互相幫助,而不應該自相殘殺。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4-2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煮豆燃萁"的倫理困境與文化隱喻】

"煮豆燃萁"作爲中國文學史上最具悲劇色彩的典故之一,其價值不僅在於藝術表現的精妙,更在於它深刻揭示了權力場域中血緣倫理的異化過程。曹植七步成詩的文學奇蹟,實則是士人在專制皇權壓迫下的精神突圍。本文將從三個維度解析這一典故的深層意涵。

一、文本生成的權力語境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踐祚後的政治清洗,構成了這個典故的歷史底色。據【三國志·魏書】裴松之注引【魏略】記載,曹丕即位初期即誅殺丁儀兄弟,這種肅清政敵的行爲爲"七步詩"事件提供了真實的權力背景。值得注意的是,【世說新語】將此事繫於"文學門",暗示了文學在政治博弈中的特殊功能——曹植以詩賦才華作爲生存策略,正是建安文人"以文存身"的典型體現。詩中"漉菽以爲汁"的工藝描寫,暗合【周禮·考工記】中"飴鹽"的製法,這種將日常勞作詩化的手法,實爲對權力暴力的審美消解。

二、意象系統的倫理張力
該典故構建了完整的象徵體系:豆與萁的生物學同源關係,對應著兄弟的血緣紐帶;釜中泣與釜下燃的空間結構,隱喻著權力結構的壓迫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曹植原詩採用樂府體裁,延續了漢樂府"飢者歌其食"的寫實傳統,與曹丕【典論·論文】主張的"詩賦欲麗"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創作取向的差異,恰恰折射出權力中心與邊緣文人的不同美學立場。陸機【文賦】所言"詩緣情而綺靡",在此被賦予了更沉重的政治內涵。

三、典故流變的文化反思
唐代李善注【文選】時已指出此詩存在不同版本,說明該典故在傳播過程中經歷了多重闡釋。宋代理學家特別看重其中"本是同根生"體現的天地之性,朱熹【詩集傳】即以"天性"解之。至明清時期,該典故更成爲宗法教育的典型案例,【幼學瓊林】將其納入"兄弟"類目,強化了其倫理教化功能。這種詮釋史的演變,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對血緣倫理的持續焦慮。

當代學者應當超越簡單的道德評判,從政治文化學角度重新審視這個典故。曹植詩中的"相煎何太急",不僅是對具體兄弟關係的詰問,更是對專制制度異化人性的深刻揭露。在權力與親情的永恆博弈中,這個誕生於三國時期的文學經典,依然保持著驚人的現代性啟示。
陸行 發表於 2025-5-17 0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煮豆燃萁"的倫理困境與歷史啟示】

"煮豆燃萁"典出【世說新語·文學】,此典故以豆萁相煎爲喻,深刻揭示了權力場域中血緣倫理的悖論。曹丕、曹植兄弟相殘之事,實爲中國政治史上極具典型性的倫理悲劇。

考其本義,"煮豆"之喻具有三重意蘊:其一,以"同根生"喻示血緣之親,豆與萁本屬同株,猶兄弟之同氣連枝;其二,以"釜中泣"暗喻被迫害者的處境,曹植七步成詩的急智中實含血淚;其三,"相煎何太急"之詰問,直指權力異化親情的倫理困境。南朝劉孝標註此典時特別強調"文帝慚色",正是對這種倫理悖論的道德反思。

從歷史語境觀之,此典故折射出三國時期政治繼承制度的殘酷性。曹丕踐祚後屢施壓迫,表面是文學較量,實爲權力清洗。這種"以才試罪"的手段,開創了中國宮廷政治中"文字獄"的先河。值得注意的是,【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記載,曹植晚年【求自試表】仍言"禽息鳥視",可見其終身未能擺脫政治陰影。

在哲學層面,"煮豆燃萁"揭示了儒家倫理的實踐困境。當"君君臣臣"的綱常與"兄友弟恭"的倫常發生衝突時,權力往往扭曲人性。宋代理學家朱熹評此事時指出:"利害之私,一至於此。"明代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更直言:"魏文之忍,其天性哉?勢使之然也。"

此典故對當代的啟示在於:首先,權力制衡機制的缺失必然導致倫理失序;其次,親情在利益面前的脆弱性警示世人重視制度建設;最後,曹植以詩諫政的方式,展現了文學對權力的道德矯正作用。清人何焯在【義門讀書記】中的評點尤爲精當:"子建詩婉而多風,怨而不怒,猶有詩人忠厚之遺。"

"煮豆燃萁"作爲文化原型,其價值不僅在於文學成就,更在於它成爲檢驗權力倫理的永恆尺度。每值歷史轉折時期,這一典故總會被重新詮釋,這正是經典永恒生命力的體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