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01|回覆: 2

[成語典故] 死灰復燃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9-22 09: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死灰復燃】相關人物

韓安國,梁成安人,後適居睢陽。西漢時期的名臣、將領。自幼博覽群書,成爲遠近聞名的辯士與學問家,後到梁孝王幕下任中大夫,成爲梁孝王身邊的得力謀士。

【死灰復燃】涵義

冷灰重新燒了起來。原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現常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

【死灰復燃】出處

【史記·韓長儒列傳】:“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燃乎?’”

【死灰復燃】辨析

【死灰復燃】讀音:sǐ huī fù rán

【死灰復燃】近義詞: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死灰復燃】反義詞:一蹶不振

【死灰復燃歇後語】:木炭打燒餅

【死灰復燃】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死灰復燃】造句

1、苦難使你沉睡已久的心死灰復燃;苦難使你在縱橫交錯的人生坐標中認識自己;苦難是你枯燥乏味的生活流光異彩;苦難使你在人才濟濟的潮流中聲名雀起。

2、多年絕跡的賣淫吸毒等醜惡現象,現在一些地區又死灰復燃了,必須堅決打擊。

3、我們決不能讓封建迷信等落後現象死灰復燃

4、我們要警惕殘餘的封建勢力死灰復燃,捲土重來。

5、一度絕跡的街頭賭博,近來又死灰復燃了。

6、他雖然宣布退出政壇,但以他的影響力,死灰復燃並非不可能。

7、更爲嚴重的是,這種危險跡象只是美國通貨膨脹死灰復燃的一部分。

8、惡補之風似有死灰復燃的趨勢,教育部正密切注意中。

9、沉寂已久的色情理髮業又死灰復燃了。

10、男權主義思想的死灰復燃,導致了家庭暴力如毆打妻子的事件不斷增多。

【死灰復燃】成語典故:

西漢時,韓安國是漢景帝與梁孝王身邊一個很受歡迎的人。但是他年輕的時候,也曾經發生過一段曲折的故事。由於受到某件事的牽連,他被送進監獄等最後的判決下來。在監獄裡有一個叫田甲的看守,對他非常不禮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

有一次安國被欺負得太過份,就告訴田甲說:“你不要以爲我這輩子就沒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暫時熄了火的灰燼,難道就沒有可能再燒起來嗎?”田甲得意地說:“如果會的話,我一定會撒泡尿澆熄它。”可是,過了不久,安國無罪釋放,而且還當上了大官。這時,田甲只好低頭向韓安國認錯。

【死灰復燃文言文】: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爲中大夫。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及張羽爲將,......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梁。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其後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爲梁內史,起徒中爲二千石,田甲亡走。

【死灰復燃白話文】:

御史大夫韓安國,是梁國成安縣人,......侍奉梁孝王,擔任中大夫。吳楚七國叛亂時,梁孝王派韓安國和張羽擔任將軍,……韓安國穩固防守,因此吳軍不能越過梁國的防線。吳楚被打敗後,韓安國和張羽的名聲從此顯揚。......後來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蒙縣的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韓安國說:“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田甲說:“要是再燃燒就澆滅它。”過了不久,梁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爲梁國內史,從囚徒中起家擔任二千石級的官員。田甲棄官逃跑了。

【死灰復燃】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任何時候,任何小事都必須仔細觀察,消防安全上,也是如此,就像一點點菸頭也不能小看,必須撲滅,否則誰知道什麼時候會死灰復燃,釀成火災呢?

 
次次掛科 發表於 2025-4-7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死灰復燃"的哲學意蘊與社會警示】

"死灰復燃"典出【史記·韓長孺列傳】,此四字雖簡,卻蘊含深刻哲理。韓安國獄中"死灰獨不復燃乎"之詰問,不僅展現士人處困厄而不墮其志的精神,更揭示事物發展"否極泰來"的辯證規律。考其本義,實爲失勢者重獲生機的隱喻,然經兩千年語義流變,今多用於貶義,特指負面現象的再度萌發。

從文字訓詁觀之,"死灰"喻指完全熄滅的灰燼,【莊子·知北游】所謂"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即此意象。而"復燃"二字,則生動體現事物發展的往復性。這種由靜到動的轉化,恰合【易經】"窮則變,變則通"的哲學智慧。韓安國以"死灰"自況,既是對獄吏的機鋒應對,亦彰顯漢代士人"窮且益堅"的品格修養。

然此成語的現代轉義尤具警示價值。歷史經驗表明,社會沉渣往往具有頑固的再生能力。如【漢書】所載"禁之彌嚴,其進愈甚"的現象,正與今日某些領域"打而不絕"的狀況形成跨時空呼應。成語用法轉爲貶義,實爲集體意識對歷史教訓的深刻記憶。

從社會治理角度審視,"死灰復燃"現象的出現,往往源於三種缺失:制度約束的持續性不足,文化土壤的淨化不徹底,價值導向的穩定性欠缺。故【申鑒·政體】所言"防微杜漸"的治理智慧,至今仍具現實意義。觀韓安國典故,田甲之流的輕慢態度,恰是縱容惡勢復萌的典型表現。

當代運用此成語,當把握兩個維度:既需警惕負面現象的復甦,也應辯證看待事物的轉化規律。在"東山再起"與"死灰復燃"的語義分野中,實則蘊含著中華文化對"勢"與"道"的深刻認知。真正有生命力的復興,必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必然,而非逆勢而動的倒行逆施。

(全文798字)
唐亢宛 發表於 2025-5-2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死灰復燃"的哲學意蘊與社會警示】

"死灰復燃"典出【史記·韓長孺列傳】,此四字雖簡,卻蘊含深刻哲理。韓安國獄中警語"死灰獨不復燃乎",實爲對生命韌性的絕佳詮釋。考其本義,"灰"者,物質燃燒後殘餘;"死"者,生機斷絕之態。然"復燃"二字,恰揭示事物發展之辯證規律——陰陽消長、否極泰來,此乃【周易】"窮則變,變則通"之理也。

細究典故語境,韓安國身處囹圄而氣節不墮,其言既含儒家"窮且益堅"的剛健精神,又暗合道家"柔弱勝剛強"的處世智慧。田甲以"溺其復燃"相譏,恰如【道德經】所言"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暴露世俗趨炎附勢之態。而歷史的反諷在於,韓安國終以"御史大夫"之尊印證其言,此即司馬遷"究天人之際"的史筆深意。

今人用此成語,多取貶義,警醒社會沉渣泛起之患。然需辨明:若用於個人奮鬥,實爲勵志之喻;若指陳腐事物復甦,則成警世之言。觀當下"封建迷信回潮""陋習復現"等現象,恰如【韓非子·五蠹】所云"世異則事異",新舊勢力之博弈從未停歇。成語結構"主謂式"的語法特徵,正暗示某種潛在能量的蓄勢待發。

至若"木炭打燒餅"之歇後語,以飲食之道喻興衰之理,體現民間語言"近取諸身"的智慧。然需警惕將此語簡單等同於"東山再起"——後者側重主觀能動,前者更強調客觀情勢的反覆性。故【論語】"溫故而知新"的訓導,於此成語的運用中尤顯重要。

當代社會當以史爲鑒:既要理解"灰燼復燃"的自然規律,給予失意者新機;更須建立"防微杜漸"的機制,杜絕腐朽事物借屍還魂。韓安國的故事啟示我們:真正的智慧,在於明辨何者當容其復燃,何者須徹底熄滅。此中分寸,正是傳統文化"執兩用中"的精髓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